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我國人口占有世界人口的20%,而我國耕地面積少,需解決世界20%人口的糧食需求,任務艱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有效管理,是提高糧食產量,避免糧食危機的重要手段。此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有利于農民收人的增加,作為農業生產的資本品和重要基礎設施,農田水利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從而提高農民收人。均等化城鄉收人,增加農民收人的目標,需要農田水利的發展。但是由于制度和經濟上的原因,我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發展并未“達標”,存在發展速度緩慢、失修老化嚴重和設備不配套等問題。
農田水利的建設是農業發展的最根本的條件,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抗御水旱災害、發展糧食生產、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健全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要大幅增加專項補助資金和切實增加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引導農民自愿投工投勞。加快推進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加強灌區末級渠系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促進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淺議目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農田水利工程在抗御水旱災害、發展糧食生產、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有的灌區水源工程、渠系及渠系建筑物絕大多數建于六、七十年代,工程年久失修、破損嚴重,絕大部分是由村委會或村小組代管,沒有專人進行管理,甚至有些灌區基本沒有人管理,管理比較粗放,用水沒有計劃和次序,亂灌、亂排,水資源浪費極大,在用水高峰季節經常發生用水糾紛。水庫、塘壩病險情況較多,工程不能正常發揮效益。在以往的工程建設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1工程建設不按規劃實施,部門配合意識不強。有些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隨意性,不同部門沒有按照行業部門的規劃分步實施,導致在工程技術、合理開發和社會經濟效益等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顧。比如,同樣是水利工程的項目,雖然有相關的行業規劃作為指導,但是農田水利、國土整治、土地治理以及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等都是在各單位和部門內的規劃、計劃的指導下進行的,沒有統一的安排和布署,而且各部門對實施的項目和要求都不一樣,甚至規劃、設計和工程管理技術水平相差很大,因此出現工程存在重復建設、半拉子工程以及工程糾紛,造成了規劃無序、施工無質、管理無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工程隱患,工程實施后難以達到很好的綜合效益。
1.2管理粗放,建設標準低。由于資金短缺,導致部分水利設施建設標準低,建成后管理粗放或沒有落實單位管理,致使工程損壞嚴重,造成工程過早的失去其工程效益。
1.3工程建設緩慢,影響農業生產。工程建設管理水平低,施工隊伍不規范,監理制度不健全,工程不能在農業生產開始之前完成,由于過程建設中的糾紛問題,導致建設進度緩慢甚至長期拖延。同時施工存在質量問題,工程建設質量達不到生產的要求,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好的影響。
2夯實農村水利工程規劃建設與管理的建議與措施
要做到工程建設規劃合理、施工有質、管理有度,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設管理制度,同時組建一個完整的質量監督體系,自上而下,齊抓共管,才能保證工程建設過程透明,質量過硬,經得起考驗。
2.1建立管理機制,完善建設程序,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農村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內容廣泛,實行統一管理,合理規劃布局,完善建設程序,根據先申請規劃審批,再建設施工,后驗收交付使用的原則進行,廣泛宣傳,科學管理,使各地農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不斷規范化、有序化。同時,積極整合項目,以縣級農田水利規劃為依據,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積極整合各項資金,統籌安排、集中使用。
2.2嚴格按照項目法人制、建設監理制和招標投標制等“三制”要求進行工程建設管理。
加強對原材料、中間產品及工程質量管理,實行施工單位自檢、監理單位抽檢、建設單位復檢的“三檢制”,并建立和健全建設單位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政府部門監督的質量保證體系,針對小農水項目點多陣線長的特點,在具體實施上采取縣、鄉、村三級管理。
2.3加強小型農田水利技術力量。
水利人才是工程建設的保證,必須重視水利人才隊伍的建設,在工程實施中要讓技術人員充分參與工程建設管理和加強鍛煉,增強的技術人員對農田水利設計、施工、管理和服務能力。同時,選派責任心強的農民義務監督員,進行業務培訓,通過培訓,使農民義務監督員掌握基本的工程質量監督技術。
2.4改進監控方法提高檢測水平。
為了提高質量檢測水平,需購置必要的檢驗、測試儀器和設備,對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質量進行全面檢查或抽樣檢查。通過實測、實量、實敲、實彈等手段,獲得準確、客觀、公正的監控數據,增加質量監控的說服力和威懾力,減少或避免工程質量評價中的錯誤、糾紛和矛盾,減少“人情工程”、“關系工程”的弊端。
2.5加強資金投入。
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資,應由中央明確各級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財政投入責任,以此來增加各級地方政府財政投入。對現有工程進行維修改造,同時增加新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適應當今水利發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財政投入的同時,地方政府應加強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行政領導,積極組織群眾參與,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為了杜絕擠占挪用農業專項資金的現象發生,項目實施單位要及時向主管領導和相關部門匯報項目情況,與財政部門積極協調銜接,爭取地方配套資金。在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扶持的基礎上,動員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
3全面加強對現有農村水利工程設施的使用管理和維護
要使現有農村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長期充分地發揮其經濟效益,加強對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維護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工程設施管理。對小型水利工程設施,登記造冊,繪制工程分布圖分類進行排列,對重點工程實施掛牌,設專人重點管理,落實目標責任制,確保已有工程設施管理安全。二是經費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維修養護費標準,根據具體情況向受益者和收益單位征收一定的費用,用于工程維護;推行義務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單位的義務工。按照“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用好經費,做好項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三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具有較強的地域性質,因而不能以偏蓋全的按一個模式或經驗進行水利建設和監督管理,而應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當地的地質、氣候和人文環境,建立和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監督管理體制,為農業的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基礎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