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最近,教育部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議上介紹,去年,教育部門加快了教育、科技和人才之間的融合,啟動了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戰略性工程,提升了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匹配度”。他們還實施了一些關鍵項目,比如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戰略、基礎學科一流核心教材建設計劃,以及國際暑期學校專項計劃。
其中,“雙一流”建設成果顯著。目前,已經建立了32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4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
據教育部透露,現在我國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有61.2萬人,他們成為了高校科研的重要力量。
同時,我國已經培養了超過1100萬名研究生,2022年在學的研究生人數達到了365萬。在新時代,全國780多個研究生培養單位為社會經濟發展輸送了60多萬名博士和670多萬名碩士。
學科專業體系也更加完善,現在,我國有117個一級學科和67個專業學位類別,全國范圍內布局了1.9萬多個學位授權點。
近年來,數理化生等基礎學科得到了加強,理工農醫類博士點、碩士點在全部博士點、碩士點的占比分別穩定在70%、50%左右。同時,新增了量子科學與技術等39個目錄外的交叉學科點和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等6196個目錄外的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點。
培養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出現了一批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實施了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集成電路研究生專項班等。還出臺了《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等制度,每年有超過10萬人次的導師接受專門培訓。
國際影響力也在提升。我國有一些學科已經進入了世界一流行列,甚至是世界一流前列。
教育部提出了一個目標,希望在3年內培養出一批基礎扎實、實戰能力強、能夠集中解決企業最緊迫技術問題的高層次創新人才。他們還計劃加快布局那些社會需求大、就業前景廣闊、人才缺口大的學科專業,并優化學科專業的區域布局。
博士擴招趨勢明顯。實際上,從2022年開始,我國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數就首次突破了13萬人次,擴招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2022年9月之后,我國在讀博士達到了56至57萬人的規模。今年,這個數字更是增加到了61.2萬。
博士招生在2017年后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每年的增幅都保持在10%左右,到2022年,5年間增長了50%。
同時,2020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提出,到2025年,要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2/3左右,并且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
在政策的支持和專家的建議下,各大高校在博士擴招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響應。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已經從2021年的約2800名(包括醫學院)增加到了約3000名(包括醫學院)。南開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也從2021年的約1100名增加到了約1300名。
為什么博士每年都在擴招呢?有教授表示,當前的國家實力競爭,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簡單的軍事較量,而是變成了在自然科學、通信、電子、制造業、航空、人文藝術等各個領域的高尖端人才儲備和競爭。
博士擴招一方面可以為國家儲備更多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流碩士畢業生,緩解市場的就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