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蘭州大學于4月16日舉行了聘任方小敏院士的儀式,該校黨委書記馬小潔、校長兼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嚴純華院士以及常務副書記吳國生均出席了此次活動。
馬小潔對方小敏的加盟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她指出,方小敏院士不僅是蘭大的杰出校友,而且與學校保持了長久的良好合作關系,曾與我校教師和課題組共同進行過多項研究和指導工作。她相信,方院士的回歸將為蘭大的“雙一流”建設提供巨大的動力,并希望方院士能對學校的地學學科建設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推動該學科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水平。
方小敏院士在回應中表示,我國當前正大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而這一領域大多涉及蘭大地學的研究方向;同時,學校對方學學科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以及多位院士的加盟,都為地學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外部支持。此外,學院擁有年輕團結的領導班子和積極向上的干事氛圍,這都極大地提升了蘭大地學的科研能力。作為蘭大的一員,他始終懷有回饋母校、建設母校的熱情,未來將致力于推動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結合,為蘭大地學進入一流學科行列做出貢獻。
關于方小敏院士的簡介:
方小敏,1963年7月出生于湖南冷水江,是我國的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的會士。他曾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負責創新研究群體,擔任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并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他目前擔任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構造與氣候專業委員會主任,以及Paleoceanography & Paleoclimatology期刊的副主編。
方小敏在1983年獲得了蘭州大學的地質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得自然地理學碩士學位。1988年1月至1990年2月,他在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擔任講師。1990年3月至1992年9月,他作為中英聯培博士生在英國萊斯特大學地理系學習,獲得了自然地理學博士學位。1992年12月至1995年11月,他在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擔任副教授和研究室主任。1995年12月至2004年12月,他擔任該系的教授。1998年,他開始擔任蘭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和資源環境學院院長助理。1999年,他擔任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蘭州大學西部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2000年,他擔任中國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并在2002年擔任主任,同時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及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5年1月,他開始擔任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以及盆地與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2023年11月,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方小敏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與環境變化。他圍繞高原隆起、季風/干旱格局的形成演化、剝蝕風化、碳循環和全球氣候變化等科學問題,取得了系統性的創新成果。他已在包括Science、Sci. Adv.、Nature、Nat. Rev. EE和PNAS在內的期刊上發表了314篇SCI論文,其中124篇為第一或通訊作者,總被引次數達到18752次。他曾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和全球千名氣候變化研究領域高影響科學家榜單,其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次,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至三等獎四次。他是我國氣候-構造相互作用和地貌與環境學領域杰出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在國際舞臺上也非?;钴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