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韓國首爾大學工學院宣布了一項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一種基于液體的下一代軟體機器人。這項創新技術模仿了生物活細胞的特性,如轉化、分離、融合以及捕獲異物的能力。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
本文源自:金融界AI電報
韓國首爾大學工學院宣布了一項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一種基于液體的下一代軟體機器人。這項創新技術模仿了生物活細胞的特性,如轉化、分離、融合以及捕獲異物的能力。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
傳統基于固體的機器人在模擬活細胞靈活性和功能方面存在局限性,而這種新型顆粒鎧裝液體機器人則通過包裹一層異常密集的疏水(防水)顆粒來克服這些挑戰。這種設計讓機器人既擁有液體卓越的變形能力,又具備固體的結構穩定性,使得它即使在極端條件下也能恢復原狀而不破裂。
實驗中,這款機器人展示了多種功能,與電影《終結者2》中的T-1000機器人有相似之處。它可以穿過金屬障礙,捕獲并運輸異物;還可以與其他液體機器人融合,并在水面及地面上自由移動。研究團隊另外開發了一種使用超聲波控制其運動速度的技術,進一步拓展了機器人的應用范圍。
由于其獨特的性能,這種液體機器人有望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包括生物醫藥和軟體機器人領域的靶向藥物輸送等。此外,鑒于其能穿越極其狹窄的空間,該機器人也可用于在復雜機械內部、崎嶇地形或災區進行探索、清潔、化學障礙清除和營養供給等任務。
這一突破為未來機器人的多功能性和適應性設定了新標準。
相關期刊簡介:
《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作為國際頂級綜合類期刊,自 2015 年由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創刊以來,已成為全球科研工作者展示突破性成果的重要平臺。以下從核心定位、學術影響力、投稿策略三個維度展開分析,助您全面了解這本期刊的獨特價值。
一、期刊定位
1. 學科覆蓋廣度
全學科包容性: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醫學、社會科學等所有領域,尤其關注跨學科研究。例如,2024 年發表的「納米工程化干細胞治療肺纖維化」研究11,將材料科學與臨床醫學結合,展現了其對交叉領域的重視。
選題創新性:強調解決重大科學問題,而非單純描述性研究。以「動態三維蒸發器海水淡化」為例18,該研究通過剪紙藝術啟發的結構設計,突破了傳統太陽能技術的效率瓶頸,體現了期刊對原創技術的偏好。
2. 出版模式
開放獲取(OA):所有文章在線免費閱讀,加速學術傳播。但需支付版面費(APC)4950 美元(約 3.5 萬元人民幣),支持信用卡、支付寶等多種支付方式。
從接受到在線發表平均僅需36天5,適合需要快速公開成果的團隊。
二、學術影響力:數據背后的競爭力
1. 權威指標表現
影響因子:2024 年為 11.7,雖較 2021 年的 14.98 有所下降,但仍穩居 JCR 綜合性期刊Q1區。這一波動與全球期刊整體下滑趨勢一致,主要受疫情后科研產出波動和計算方法調整影響。
中科院分區:大類學科綜合性期刊1區TOP,小類學科均為1區,屬于國內高校普遍認可的頂刊。
2. 學術聲譽
稿源質量:約 60% 的稿件來自《科學》正刊拒稿轉投12,作者多為國際知名科研機構(如哈佛、MIT)的團隊。例如,北京大學雷霆課題組2024年發表的「高性能有機半導體纖維」研究,即體現了其對頂尖成果的吸引力。
審稿嚴格性:平均接受率約 10%,審稿人多為領域內權威學者。以神經科學領域為例,一篇論文可能需經過3-4輪修改,耗時6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