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關鍵詞:糖尿病,器官組織,腎小管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糖尿病存在家族發病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臨床上至少有60種以上的遺傳綜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個DNA位點參與發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點多態性關系最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發現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如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線粒體基因等。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實驗動物: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體質量200~250g,由新疆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SYXK(新)2003-0001。
1.2 試劑:鏈脲佐菌素(STZ):美國Sigma公司;血糖試紙:三諾公司。
1.3 方法:①動物造模:20只SD大鼠常規喂養1周后隨機分為對照組、糖尿病組(各組n=10)。禁食12h,糖尿病組以50mg/kg劑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對照組腹腔注射等體積的檸檬酸緩沖液。注射72h后,尾靜脈取血測血糖,以血糖≥167mmol/L為糖尿病大鼠成模標準。
?、诔赡7€定性觀察:分別于造模后3d、7d、14d、28d、42d和56d對兩組大鼠的體質量和血糖進行測定,并觀察兩組大鼠的健康狀況。
③組織病理學觀察:8周末, 10%水合氯醛(3mL/kg)麻醉大鼠,迅速取心、肝、腎組織,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 HE染色并觀察各組織病理學改變。
2. 結果
成模穩定性觀察:①血糖變化:如圖表1所示,誘導3d后糖尿病組大鼠血糖明顯升高,8周內其血糖呈進行性升高,穩定在≥16.7mmol/L的水平,且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表1糖尿病組與對照組大鼠血糖水平的比較(n=10,mmol/L)組別誘導前誘導后3d誘導后7d誘導后14d誘導后28d誘導后42d誘導后56d實驗組6.0117.6616.4420.62523.5223.8624.36對照組5.46.36.37.67.67.56.9表2糖尿病組與對照組大鼠體質量的比較(n=10,g/只)組別誘導前誘導后3d誘導后7d誘導后14d誘導后28d誘導后42d誘導后56d實驗組282.0298.6321.3335.0348.5362.0330.6對照組286.0294.6333.7354.1381.0406.8456.7②體質量變化:如圖表2所示,糖尿病嚴重影響了大鼠的生長,其體質量從誘導3天后與對照組大鼠有顯著差別,8周內其體質量差異呈進行性加大。見表2。
組織病理學觀察:
?、傩模虹R下觀察,對照組大鼠心肌肌原纖維結構清晰、分布均勻、排列整齊,未見病理變化(圖A)。與正常對照組相比,糖尿病組大鼠心肌肌原纖維排列紊亂、斷裂、纖維化;伴炎細胞浸潤,并可見灶狀壞死區,部分心肌細胞即將溶解、壞死(圖B、C)。
圖A圖B圖C②肝:對照組的肝組織未見明顯異常(圖A)。糖尿病組改變顯著,可見肝細胞腫大,胞漿紅染,顆粒狀,胞核著色較淺,可見空泡變性,濁腫變性以及血管旁炎癥細胞浸潤。匯管區淋巴細胞浸潤,點灶性肝細胞壞死,中央靜脈擴張、充血(圖B、C)。
?、勰I:對照組大鼠腎組織未見明顯異常(圖A)。糖尿病組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玻璃樣變性,部分腎小管腔內有細胞和管型,腎小管官腔擴張, 上皮細胞水腫、固縮,腎間質小灶狀淋巴單核細胞浸潤(圖B、C)。
3. 討論
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能引起大鼠心肌、腎臟和肝臟功能的紊亂和結構的病理變化。其結構改變在光學顯微鏡下顯示為心肌肌原纖維排列紊亂、斷裂、纖維化;伴炎細胞浸潤,并可見灶狀壞死區;腎小管上皮細胞玻璃樣變性,腎小管管腔擴張, 上皮細圖A圖B圖C胞水腫、固縮;肝細胞腫大,顆粒狀,可見空泡變性。糖尿病引起大鼠多器官病變,尤以心肌組織病變較為明顯。引起心、腎和肝臟結構與功能損傷的原因較復雜,有多種因素參與,目前認為高血糖可能是糖尿病并發癥的始動因素。本實驗再次證明糖尿病模型大鼠存在多器官損傷。本研究為高血糖導致各臟器組織結構改變提供形態學依據,為進一步研究糖尿病各臟器功能代謝變化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