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燒傷組的呼吸頻率、心率、舒張壓、收縮壓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 < 0.05),這表明燒傷患者處于超高代謝狀態,重度燒傷后組織分解,能量消耗增加,代謝率提高,造成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和血壓升高。有文獻報道,隨著燒傷總面積的增加代謝率會隨著提高。同時,燒傷患者的超高代謝,對體內的各種營養成分的需求量也會大大增加,進而會引起血清中各項生化指標的改變。
關鍵詞:燒傷,血生化,醫學管理,醫學論文發表
本研究表2可以看出,燒傷組的ALB、TP值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 < 0.05)。這是由于燒傷區域的微循環血管的通透性提高,毛細血管擴張,血容量銳減,蛋白合成減弱,加快了液體外滲惡性循環,總體血容量明顯減少,最后引起血清中蛋白質含量顯著降低,出現低蛋白血癥。此外,機體會應激反應而消耗掉較多ALB,而重度燒傷患者伴有的肝功能障礙也會造成ALB下降。由于燒傷患者的TP降低,運載膽固醇的脂蛋白含量下降,因此燒傷組血中HDL-C、CHOL水平較對照組顯著下降。蛋白質含量下降后,則與蛋白質結合的核酸量同樣降低,而其代謝物尿酸也會降低,因而燒傷組的UA水平較對照組顯著下降。燒傷患者的應激反應會引起胰生長激素、高血糖素、兒茶酚胺類等促進糖異生與糖原分解,體內葡萄糖氧化程度提高,燒傷組的GLu含量較對照組顯著升高。燒傷后體內會產生過多的有機酸,腎臟的排酸保堿功能下降,患者血液中的H+含量提高,因此,燒傷組的呼吸頻率加快,血CO2含量較對照組顯著降低。AST與ALT廣泛存在于機體的各組織器官中,燒傷的熱力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傷害,引起這兩種酶的活性提高,釋放入血中,因而燒傷組的血AST、ALT濃度較對照組顯著增高。另外,燒傷組患者的血NO濃度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研究認為,NO有強烈的血管活性及損害血管內皮細胞作用,同時還有炎癥細胞趨化作用,對整個燒傷病程有一定的程度的影響。因此,對重度燒傷患者及時監測其血NO濃度也至關重要。
目前大量研究證實,雖然醫學界對燒傷休克的原因及病理生理變化有了較清楚的認識,對一般休克的臨床防治也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液體復蘇方案,通過科學的臨床干預,燒傷休克的發生率已經大大降低,絕大多數燒傷患者能度過休克期,但患者出現全身性感染和多臟器損害仍時而發生,燒傷患者的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而重度燒傷患者的全身性感染和多臟器損害時均會伴隨著較為明顯的體征指標和血生化指標改變,因此,對重度燒傷患者的體征指標和血生化指標改變的研究顯得意義重大,可為臨床醫生個性化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參考。
檢測燒傷患者的血生化指標改變簡單易行,定量檢測數值可直觀地反映出燒傷患者的病理生理變化。根據燒傷患者的性別比、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以及檢測燒傷患者的傷情特點、體征指標、血生化指標改變,臨床上可有針對性地采取適當處理措施,將燒傷的危害盡可能地降低,減少人員傷亡。如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補液;盡早根據患者情況給予早期腸內營養;盡早處理并封閉創面、預防并控制感染;或行早期手術,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補液,同時給以全血、血漿、白蛋白等全身支持治療,改善高代謝狀態、減少白蛋白丟失與消耗,及時增加營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進微粒皮生長,以達到促進創面愈合的目的。因此,常規開展血生化指標檢測對燒傷患者的及時合理診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杭州整形醫院收治的重度燒傷患者126例作為燒傷組,其中男107例,女19例;年齡18~69歲,平均(36.4±9.3)歲。其中,電擊傷46例,火焰燒傷23例,熱水或蒸汽燙傷25例,化學燒傷18例,其他14例。所有患者的燒傷程度判斷均依據《黃家駟外科學》(第6版)中的“中國新九分法”判定燒傷程度及分度。燒傷面積30%~50%的84例,20%~29%的35例,10%~19%的7例;入院時間2~8 h,平均4.8 h,所有患者均平穩度過休克期。另選取同期體檢正常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79例,女21例,年齡19~68歲,平均為(36.0±10.5)歲。兩組均排除其他影響生化指標的疾病,如2型糖尿病、重度心力衰竭、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等。燒傷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體征指標
測量重度燒傷組和對照組的呼吸頻率、心率和血壓等體征指標,并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
1.3 生存指標及檢驗方法
兩組均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7170 S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日立公司)及其配套試劑盒檢測各項血生化指標。其中,白蛋白(ALB)采用溴甲酚綠法;總蛋白(TP)采用雙縮脲法;空腹血糖(GLu)、二氧化碳(CO2)、尿酸(UA)、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采用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采用直接法;血清膽固醇(CHOL)采用終點法。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體征指標比較
燒傷組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心率均明顯快于對照組,舒張壓和收縮壓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兩組呼吸頻率、心率、血壓的比較(x±s)
注:1 mm Hg=0.133 kPa
2.2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燒傷組患者的ALB、TP、CO2、UA、HDL-C、CHOL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AST、ALT、GLu及血NO濃度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或P < 0.01)。見表2。
3 討論
所謂燒傷,是指熱水、火焰、蒸汽等熱力因素所引起的人體皮膚、甚至深部組織的損傷,是一種全身性綜合性疾病重度燒傷一般指燒傷總面積達30%~49%,或Ⅲ度燒傷總面積達10%~19%;或燒傷總面積雖然不足30%,但患者全身情況較為嚴重或已出現休克、中重度吸入性損傷、復合傷者[5]。嚴重燒傷可破壞人體內環境,出現各系統復雜的病理生理變化,尤其生化指標會發生很大變化[6]。監測重度燒傷患者的生物化學指標變化,可為醫師的臨床診治提供可靠的檢驗依據[7]。
本研究中,126例重度燒傷患者,男性占84.9%(107/126),超過總傷者的80%,這與文獻報道的燒傷患者性別比類似[8-10]??梢?,男性是燒傷的主要危險人群,這是由于此類人群從事高危險性職業。而19例女性燒傷患者中12例是由于家庭中的火災或開水燙傷導致??梢姡谝阅行詾橹饕ぷ鲌鏊臒齻kU區域,尤其在從事燒傷高危職業的人群中,建立燒傷風險評估和預防機制至關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燒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