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病情,協助醫師和營養師制定合理的平衡膳食,并指導患者正確進餐,以避免消化道負擔加重;對可疑麥膠過敏者盡量選用無麥膠的食品,如米粉等;對惡心,厭食及體質較差者給予全流或半流質食品,少量多餐,根據進食后的反映隨時調整食物的數量和品種;以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無刺激性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腹瀉發作期間,脂肪量低于40g/d,保持食物清、淡、稀、爛、逐漸增加蔬菜泥,肉沫和稀粥等。
關鍵詞:護理,腸胃護理,護理技巧
靜脈高營養的護理:臥床不起和惡液質患者,治療初期只能靠靜脈補充營養物質,這種狀態一般需持續1~2周,目前多采用靜脈留置針,以減少每天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為了取得預期的效果,我們采用了以下措施來保證整個療程的順利進行;①穿刺前向患者和家屬說明靜脈留置針的意義和注意事項,以取得他們的配合;②選擇中粗靜脈,以減少靜脈炎的發生;③輸入脂肪乳和17種氨基酸時可以并聯,而17中氨基酸和10%葡萄糖液可以串聯,這兩種輸液方式可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心理護理:本組患者誤診誤治時間較長,病情較重,大多有焦慮感,對疾病的治療缺乏信心,尤其是5例出現惡液質的患者表現出表情冷淡、易怒、甚至有輕生的念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與患者家屬一起制定護理計劃,使患者和家屬都熟悉護理措施,消除患者的顧慮,激發其戰勝疾病的信心。②協助醫師給患者做各種檢查,以盡快明確診斷,盡早開始治療。③病情較重者做好基礎護理,做各種特殊檢查前向患者講解注意事項和操作過程,消除患者的恐懼感。④護士和患者對交談,了解患者想法,盡量滿足其要求。⑤技術操作動作輕柔,說話和氣,使患者感到醫務人員可以信賴。
醫學論壇推薦:《天津醫科大學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天津醫科大學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天津醫科大學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天津醫科大學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預防感染和其他并發癥:此類患者機體抵抗力很低,因此預防感染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特別注意:①嚴格無菌操作。②病室內紫外線照射2次/d,桌子,地面用1%金星消毒液擦洗。③2次/d進行口腔護理;④加強皮膚護理,惡液質患者應用多功能氣墊床,每2小時協助患者翻身1次,每天擦身更衣,保持床單清潔。⑤加強肢體功能的鍛煉,臥床期間,協助患者肢體被動活動2次/d,30min/次。
做好患者出院指導:小腸消化不良綜合征患者的發病與飲食有關,因此當患者出院時向患者講清合理飲食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多食新鮮蔬菜及富含葉酸、VitB12的食物如瘦肉,雞蛋等。對麥素過敏的患者慎食含麥素多的麥類食物。注意天氣變化和飲食衛生,保持自身不受寒冷的侵襲,定時復查,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一般資料:1988~1996年我科收治了外院誤診平均半年之久的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患者25例,均表現為營養不良性巨幼細胞貧血,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齡35.4歲,其中16例原籍均在外地,9例為北京市民及河北籍農民,病程2~9個月不等。在外院分別被誤診為克隆氏病、腸結核、胃腸道腫瘤、慢性腸炎、慢性胃炎和肝炎等。主要臨床表現為不明原因腹瀉,患者一般情況極差,明顯衰弱,18例臥床不起,5例惡液質。本組病例根據臨床癥狀和體征、實驗室檢查、全消化道造影及骨髓檢查最后診斷為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合并營養性巨細胞貧血。25例患者均經葉酸及Vit B12及平衡膳食等治療,全部成功治愈,患者體重均增加10~20kg。
典型病例;患者,男,24歲,因腹痛、腹瀉、惡心嘔吐伴消瘦6個月入院。外院曾按胃炎、腸炎治療無效,后給予抗結核治療1個多月,因病情繼續惡化轉入我院。查體:體重48kg,惡液質,貧血貌,舌光質紅無苔,皮膚粗糙,RBC4.1X1012/L,Hb95g/L,血漿白蛋白3.0g,球蛋白1.7g,周圍血象紅細胞大小不等,大便蘇丹III染色陽性。腹部平片:中腹及右腹部有數個氣液平面,結腸脾區積氣,符合小腸不全梗阻。小腸低張造影:小腸明顯積氣,并有少許液平面,亦符合小腸不全梗阻。胃鏡檢查:腸黏膜下血管顯露,病理檢查示輕度炎癥,小凹延長,部分呈乳頭狀。腸鏡病理為黏膜輕度腺體增生及輕度炎癥。骨髓診斷:巨幼細胞性貧血。遂診斷為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給予靜脈高營養,葉酸10mg口服3次/d,VitB12100mg肌內注射1次/d,2周后復查腹部平片小腸氣液平面消失,患者精神及食欲明顯改善,4周后復查Hb123g/L,體重增加13kg,痊愈出院。
導致吸收不良綜合征巨幼細胞貧血的原因很多,目前認為主要與以下兩種因素有關:①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營養需求量增加。本組16例為外地青年因不習慣當地的飲食習慣,造成營養不足而發生此病。此外,偏食或口腔疾病患者也可因攝入不足而導致營養不良。上述情況若不能及時診治而進入惡性循環,可使患者很快進入極度衰弱狀態,個別患者甚至出現惡液質。②原發吸收不良綜合征(非熱帶Sprue)。患者對含有麥膠的食物特別敏感,在我國以面食為主的北方地區易顯露癥狀,發病率也較高。大麥,小麥,黑麥和燕麥中有一種可溶于乙醇的蛋白(即麥素,Glidin),可能為本病的致病因素。本組部分患者表現為不明顯的腹瀉,可能與不習慣北方地區的飲食或對當地的某種食物過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