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婦女妊娠是一個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和過程,但由于很多婦女對妊娠的理解不夠透徹,他們大多數人在某種程度上認為自己是病人,從而在心理會產生一種對胎兒和自身的健康狀態會感到不安。通常情況下,婦女在妊娠期間所表現出來的癥狀有:嚴重的失眠、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對于醫生、護士的談話相對來說較為敏感,甚至還會有一些人由心理上的恐懼和不安逐漸轉變為絕望等。
關鍵詞:婦產科,婦產護理,護理制度
對孕婦施行護理的時候,其溫和、輕柔的語言對孕婦的心理護理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人際交往中,語言是最主要是的交流方式,因此,護理人員在對孕婦進行觀察的時候需要充分的利用語言職能,對妊娠婦女的心理護理是臨床上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例如我們在臨床中遇到一個妊娠高血壓婦女,該患者由于不能忍受長時間的臨床治療,出現了與醫護人員不現象,并且她堅持要出院;當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首先我們要耐心、細心的為她講述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該病對孕婦自身和胎兒的發育成長具有一定的不良影響;其次,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為了胎兒的健康成長,鼓勵她積極的接受并配合治療;最后,當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及時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以便做好各項工作,從而有效的降低患者因為心理因素而引發相關的并發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完善相關檢查,立即監測生命體征,給予液體擴容、輸血、藥物止血等保守治療措施,在休克糾正,生命體征穩定后行介入治療。局麻下穿刺股動脈后,在髂內動脈經血管數字減影明確出血部位及血管走向后,使用明膠海綿或明膠海綿顆粒加明膠海綿條行動脈栓塞。
大量出血是危及生命的急癥,患者在發生大量出血后雖然經過保守治療維持生命體征平穩,但出血依舊存在,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負擔會十分沉重,會出現一些負面的情緒如緊張、恐懼等。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都會影響患者的康復及治療效果,如不給予相應的疏導及治療會減弱患者的治療效果。當患者出現這些負面情緒時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溝通,與患者講解此時的病情并告訴患者已經給予積極的治療措施,生命體征也已平穩,且現已無生命危險,使患者的情緒平穩下來。也要對患者及家屬講解介入治療的方法及治療效果,告知患者介入治療是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法,屬于微創手術,且該方法治療出血能夠準確的定位到出血的部位,止血速度快。幫助患者正面的對待病情及介入治療,能夠樹立治療的信心,積極的配合治療。
術前6-8小時禁食,留置導尿,排空膀胱,有習慣性便秘患者可給予緩瀉劑,以避免患者術后出現便秘增加腹壓。術前做好常規化驗檢查,和碘過敏試驗,雙側腹股溝區備皮,觸摸股動脈和足背動脈搏動強度,標記足背動脈搏動點。在患者進行介入治療前護理人員要嚴密的觀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尿量、出血情況等,以便給醫生的治療提供依據。建立兩條靜脈通道,準備吸氧裝置在患者出現缺氧的情況下及時的給予吸氧。術前30min給予安定10mg肌肉注射以防止血管痙攣。
使患者保持平臥位,在手術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及患者的意識狀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準確及時滿足手術物品的需求,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如術中患者出現緊張等情緒,護理人員可與患者交流安慰患者,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在完成明膠海綿條栓塞后繼續觀察是否有繼續出血,手術完成后穿刺點給予壓迫止血15-30分鐘,后給予加壓包扎,沙袋壓迫。在確定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且患者無不適癥狀出現后送回病房。如患者在使用造影劑后出現胸悶、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不適癥狀出現時,要立即報告手術醫師,并給予相應的搶救措施。
患者完成手術后要注意臥床休息,可采取頭部適度的抬高的姿勢,保持患肢伸直制動,也可采取術側臥位休息。術后要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注意術后排尿,患者可出現術后不習慣臥位排尿的情況,可讓患者坐位排尿但要注意用力按壓穿刺部位,必要時刻給予留置導尿。
在完成手術后給予加壓包扎后可避免出血,術后護理人員24小時內要每30-60分鐘巡視患者一次,觀察患者的穿刺點有無滲血、傷口的敷料是否干燥、大腿兩側有無血液及血跡。如患者在包扎后繼續出現出血的現象可給予壓迫和包扎,常用的壓迫如指壓穿刺部位或者沙袋壓迫加壓出血部位等,且告知患者靜臥24小時保持術側伸直制動12小時。在采取止血措施后要觀察患者的血壓等與出血相關的因素。囑患者術后要多休息,不可過早的下床活動,術側要避免彎曲,保持大便通暢,大便時不可用力過大使腹壓增加導致穿刺部位再次出血。
術后囑患者保持患肢抬高的姿勢,可將患者抬高15℃-30℃,并密切觀察患肢的情況,定時監測患肢的皮溫、膚色、肌力、脈搏搏動等情況,如患肢出現皮溫下降、膚色蒼白等情況說明患者發生缺血要及時的告知主管醫師給予相應的治療。可給患肢輕微的按摩,幫助血液運行。觀察患者的雙下肢的皮溫、顏色、足背動脈搏動等情況,如患者出現雙下肢皮溫下降、膚色蒼白、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等癥狀要及時的告知主觀醫師,警惕出現股動脈栓塞。
疼痛是介入治療患者術后常見的副反應,出現疼痛的原因可為栓塞部位的缺血,出現疼痛的常見部位為下腹部和臀部,也可伴有放射痛,常見的放射部位為外陰和大腿的上1/3處。如患者出現疼痛首先要與患者講解疼痛是介入治療的常見并發癥,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后果,不會影響治療效果,讓患者消除顧慮不必太緊張,疼痛會逐漸的好轉,如患者出現疼痛難忍可與主管醫師溝通后給予相應的治療。
患者術后可出現發熱、缺血、惡心嘔吐等栓塞綜合癥,對這些癥狀的護理工作也十分重要。當患者出現發熱且體溫不高于38.5℃以下時多為局部組織缺血變性、壞死物質吸收引起的吸收熱,此時可給予物理降溫,如多飲水、擦拭、冰塊等。密切觀察患者體溫的變化。缺血引起的腹脹、腹痛等可讓患者調整體位,局部熱敷、按摩等緩解不適癥狀,如不能緩解可給予鎮痛劑。
患者出血后抵抗力下降,在介入治療操作后容易出現合并感染,因此要預防感染的發生,保持病房及穿刺部位的清潔,及時的換藥,防止不正確的操作。如患者出現發熱要嚴密觀察患者的體溫變化及自覺癥狀,如患者出現發熱并體溫高于38.5℃,并伴有寒戰、頭痛等癥狀的出現,需給予抗生素治療。
孕婦在接受產檢、生產前的住院之前,作為醫護人員的我們,除了要給予孕婦潔凈的環境,其態度、行為、操作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對待孕婦采用和藹的態度、禮貌、文明的行為、熟練、輕巧、精準的操作等不僅能降低甚至是消除孕婦只心理上的不良因素,同時,還能給孕婦帶來安全感、舒適感、親切感,為臨床操作、心理護理等的有效實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在醫院的護理科,我們始終要倡導“高效優質的服務”、“人性化的護理”、“視患者如家人”等的護理、服務理念;通過這樣的服務,不僅僅是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問題,更重要的還是一種治療方法。
當孕婦在面臨分娩的時候,孕婦首先會產生一種人生闖關、前景叵測等的感覺,避免不了在分娩之前會產生一定成都的恐懼和焦慮心理;加之現在大多數產婦是第一次生產,過分的害怕疼痛、害怕胎兒畸形、害怕出血等,甚至有的孕婦在生產前經B超檢查之后顯示臍帶出現繞頸現象,導致產婦會擔心在子宮內的胎兒;還有的產婦主要是擔心順產失敗會改為剖宮產的恐懼心理等。
在臨床上,雖然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大部分的產婦是第一生產,沒有經驗,加之家庭、社會對分娩的高度重視等,自然就造成產婦對宮縮時出現的疼痛感更加的難以接受。有的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會大喊大叫,不能很好的配合醫生,甚至有的產婦因為畏懼疼痛而出現休克等癥狀。因為這些現象從而延誤了分娩的進程。
采用手術方式進行分娩的主要是因為產婦自身的盆骨不對稱、子宮內的胎兒出現了窘迫現象等較為危及情況才實行的。但是又害怕麻藥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手術之后傷口的愈合不好、擔心手術過程中會出現異常狀況等。
助產護士在全程的分娩過程中,應該與產婦進行親切的交流和溝通,及時了解她們的思想狀況,以及產婦對分娩的生理知識、妊娠知識等的掌握情況等,有助于護理人員在助產的過程中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助產人員要根據產婦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鼓勵和安撫,通過交談降低產婦的疼痛感。同時還要及時的、盡可能的滿足產婦的需求,以便消除她們內心的不安和緊張。針對比較煩躁的產婦,助產人員要給予耐心的照顧,適時的激發產婦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同時,還要指導產度做深呼吸運動,并且為幫助產婦按摩下腹部以及腰底部,有利于減輕產婦的疼痛感。除此之外,還要仔細的觀察分娩的進展,并在分娩的過程中將有關的檢查結果主動的告知產婦,從而增強他們的分娩信心,積極的配合醫生。當胎兒在娩出之后,首先要告知產婦胎兒是健康的、正常的,以消除產婦心中的不安;若是產婦理想的性別,可直接告知并祝賀;若是不理想的性別,可告知產婦孩子很健康、很可愛,接著,再向產婦解說男孩女孩都是一樣的道理,避免產婦因為受到精神上的打擊而導致產后大出血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