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自發性氣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組織和臟層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細微氣腫泡破裂,肺和支氣管內空氣逸入胸膜腔。多見于男性青壯年或患有慢支,肺氣腫,肺結核者。本病屬肺科急癥之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時處理可治愈。
1、臨床資料
共收治自發性氣胸102例,其中有研究價值80例。根據治療將其分為2組。一組為抽氣組,即病人入院后即行抽氣治療,1~2次即見好轉,繼續抽氣直至痊愈。另一組為綜合治療組,抽氣2次不見好轉,即行胸腔閉式引流,多次發作或閉式引流無效則行手術治療。
抽氣組共44例,男42例,女2例,年齡16~69歲,平均35歲。左側28例,右側16例,多為首次發作,平均發作次數為1.1次,每例抽氣1~3次,平均1.5次,抽氣1次好轉40例(90.9%),抽氣2次好轉4例,平均住院9.7天。
綜合組共36例,男32例,女4例,年齡13~63歲,平均32.1歲。左側14例,右側22例。發作次數在1次以上者12例,平均1.7次。
抽氣無效后行閉式引流32例,拔管后又出現氣胸16例,其中再次胸穿4例,再次閉式引流4例,轉為手術8例,抽氣無效直接手術4例。12例手術病人術中見肺大泡均繼續漏氣。平均住院17.7天。
2、結果
抽氣組1次抽氣好轉在90%以上,平均抽氣1.5次,而綜合組抽氣2次仍不見好轉,且發作1次以上占1/3,兩組平均住院天數有顯著差異。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自發性氣胸病人,凡抽氣1次即見好轉者,多為閉合性,繼續抽氣治療可獲痊愈,抽氣2次仍不見好轉者,可以認為是交通性或張力性,一般需行閉式引流或手術治療,多次發作者交通性多見。
醫學論壇推薦:《臨床超聲醫學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臨床超聲醫學雜志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臨床超聲醫學雜志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臨床超聲醫學雜志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3、討論
自發性氣胸是常見肺科急癥,采用正確的治療方法對預后尤為重要。關于自發性氣胸的分型多根據內窺鏡或手術來進行且分型并不統一[1,2],我們認為這種分型對治療指導意義不大,且多為有創檢查,病人痛苦大,有一定并發癥及禁忌癥,而氣胸類型的鑒別是十分重要的,可直接指導臨床選擇治療方法,但鑒別氣胸類型并不簡單,胸腔鏡檢查是診斷的重要手段,準確率可達90%以上,但病人有一定痛苦及并發癥,對于閉合性氣胸則顯得有些小題大做,似無十分必要,對開放性氣胸在檢查的同時對病人施以治療,易被人們接受,因此在行此檢查之前能用簡單的方法區別其類型還是有必要的。另外,胸腔鏡價格昂貴,技術水平要求高,基層醫院不易普及。
有人[1]通過胸腔氣體分析判斷氣胸的類型,病人痛苦小,易于接受,但需一定的儀器及技術手段。
我們認為根據胸腔穿刺抽氣的情況,基本上可以區分氣胸的類型,具有簡單可行,易于操作,實用性強的優點,對臨床治療有重要指導意義,本組有12例手術病人證實了這一觀點。另外,資料顯示凡有多次發作史的病人,開放性多見,其原因可能是多次發作后胸膜粘連,牽拉裂口使之不易閉合或牽拉肺致肺不張。因此,凡有多次發作史的病人,應盡早手術為宜。
參考文獻
1、滕維亞,毛定齡.自發性氣胸的發病機理和診治.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5,18:330.
2、張曉膺,范晉明,高克柔,等.肺大皰致自發性氣胸的外科治療及分型探討.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6,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