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全國不僅衛生科普報刊林立,而且每年出版的衛生科普書籍、制作和播放的衛生科普電影、電視、廣播節目更多。一些非衛生專業性報刊也增設了衛生保健知識欄目,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自我保健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講,醫學科普事業的發展,為自我保健醫學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對創建自我保健醫學起到了先導作用。
自我保健醫學的概念
自我保健醫學是以現代醫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行為科學等學科為理論基礎,研究人類生命活動及與其外界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增進健康,防治疾病、益壽延年的自我保健規律與方法的科學。自我保健醫學的基本特點是,它的研究對象覆蓋了所有人群,并涉及到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一切領域。自我保健醫學尤其重視被醫學長期忽視的極大多數非病人群的健康保護與促進問題,并且強調人們要更多地擔負起自身健康的責任;要求醫護人員注重醫學科學技術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結合,病人在醫療中應與醫護人員共同處于主動地位而不是聽命者。
因此,自我保健醫學是主動醫學,它是當今醫學必要和有力的補充。自我保健醫學既能創造衛生資源,又能合理、節約使用衛生資源,具有巨大的經濟學意義。自我保健醫學能把維護健康的鑰匙交到人們自已的手中,使人人都能成為改變健康狀況的動力,從而使人們的健康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掘,使人們更易適應現代社會工作、生活節奏。健康素質的提高能使人群的發病、患病和就診人數下降,人均壽命延長,生活質量提高和有效工作時間增加,最終帶來社會財富增長和人民生活幸福。
醫學科普是自我保健醫學的基礎工程
所謂醫學科普,就是把醫學知識,醫療技術以及先進的醫學研究成果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多種方式,通過多種途徑,普遍地傳播到社會的各個方面,讓廣大群眾了解醫藥衛生保健知識,從而保障和促進人民的健康。由此可見,醫學科普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們的衛生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以便更好地防治疾病和增進健康,這與自我保健醫學的宗旨是一致的。
醫學科普是創建自我保健醫學的先導。雖然創建自我保健醫學僅僅是近幾年的事,但自我保健活動卻歷史悠久,自古有之。醫學的產生,最初是從自我保健經驗的積累開始的。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已經習慣于依賴被動型醫療預防技術服務來防治疾病,形成了醫學技術服務的高度發展與自我保健觀念淡化的巨大反差。
70年代后,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和新的健康觀的提出,自我保健逐漸被人們所重視。80年代以來,自我保健自發興盛起來,作為向廣大群眾普及醫藥保健知識和技能的醫學科普事業也隨著人們自我保健需求的增長而得到了蓬勃發展。
醫學科普是實施自我保健的重要途經自我保健醫學的任務,除研究自我保健綜合理論和技術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將這些理論和技術,方法應用于不同人群的自我保健實踐。當前,自我保健的技術,方法和商品眾多,對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心理特點、疾病易感程度、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和所患不同病種的人來說,其自我保健的需求也各異。因此,必須向他們傳授有針對性的自我保健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通過醫學科普工作來實現。最好的自我保健方法和技術,如果束之高閣,不被人們所接受,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價值。當有些人由于無知而自損健康時,如果能及時得到醫學科普的正確引導,變成能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作用,達到自身負責、自我防護和自我保健。因此,醫學科普是實行自我保健的重要途徑。
發展自我保健醫學,促進醫學科普事業
當前,創建自我保健醫學體系,發展其理論和實踐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已得到國內許多著名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深入研究并不斷完善自我保健醫學,已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課題之一,這也將大大促進醫學科普事業的發展。自我保健醫學的發展增加了人們對醫學科普的需求有人預言:“自我保健醫學是21世紀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自我保健醫學的發展,人們對自我保健知識和技術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許多自我保健的新理論、新方法也急需向廣大群眾傳播,以及早取得應有的社會效益。由此可見,自我保健醫學的發展必須會導致人們對醫學科普的進一步重視。醫學科普作為自我保健的重要資源,也將向多媒體、廣覆蓋、投入少、效益高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