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室內環境污染的控制是建筑裝飾工程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較為系統地分析了室內空氣污染物的危害,并從建筑材料控制、勘察設計、施工、檢測、驗收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如何對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進行控制,并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裝修;室內環境;污染;檢驗
0 引言
國內外大量調查資料都證實了這樣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室內空氣污染程度往往比室外還高。現代人平均有90%的時間生活和工作在室內,而現代城市中室內空氣污染的程度則比室外高出許多倍!尤其是那些兒童、孕婦、老人和慢性病人。特別指出的是,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而兒童生活在室內的時間在80%以上。
1 室內空氣污染對社會產生的危害
室內空氣污染對社會產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1 室內空氣污染會危害人身體健康。國外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室內空氣污染會引起“致病建筑綜合癥”(SBS),癥狀包括頭痛、眼、鼻和喉部不適,干咳,皮膚干燥發癢,注意力難以集中和對氣味敏感等。這些癥狀的具體原因不詳,但大多數患者在離開建筑物不久癥狀即自行緩解。
目前由裝飾材料所造成的污染成為室內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市場上80%的裝修材料都含有大量的有機有害物質。這些建材一旦進入室內,在通風環境不好的環境中濃度會很高,從而危害人的健康。例如,用做室內裝飾的膠合板、細木工板、中密度纖維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中都含有甲醛,即使長期接觸低劑量的甲醛也會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高濃度的甲醛對神經系統、肝臟等都有毒害,長期接觸較高濃度的甲醛會出現急性精神抑郁癥,國際癌癥研究所已建議將其作為可致癌物對待。其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都是已證明是毒性極強的物質。
1.2 室內空氣污染會影響人們的工作效率。室內空氣質量與勞動效率和出勤有著密切關系,由此造成了缺勤和醫療費用的巨大損失。國際經驗表明,加強室內空氣質量的控制,通常情況下所增加的費用并不多,就可以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因此,控制和減少室內空氣污染可以保護人的身體健康,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
2 建筑裝修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01)實施兩年多來,對建筑物室內環境污染的防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該標準仍未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部分經濟水平比較落后的地區受諸多因素限制,尚未在工程建設環節中開展相應工作。部分已經開展這項工作的地區,在污染物判定方面易受某些不確定的因素影響,使該標準難以靈活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設計前準備工作不足。在開始設計前,還要熟悉將要進行室內裝修設計的建筑物的現有狀況,特別是對已使用過的建筑物。它的通風情況如何?現有的室內環境污染狀況如何(哪怕是直觀感覺)?有無必要對現有情況進行測試?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考慮如何著手工作,以便在新裝修中去除原有污染,并避免新的污染。通風是消除室內環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因此,裝修設計中,一定要按照建筑設計通風的規范要求進行。特別是在大開間改為小開間的裝修設計中,對小開間的通風狀況要進行重新計算,凡達不到建筑設計通風要求的,應采取必要措施,保證小開間的通風需要。
2.2 材料使用控制不到位。選材是室內裝修設計中控制室內環境污染的中心環節。在明確了建筑物類別后,應根據建筑物的類別要求進行選材。
建設工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各地區均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管理控制。有些地區實行材料準用證制度,有些地區推行材料備案證制度。盡管材料管理的名稱各異,其目的卻大致相同。都旨在控制本地區建設流通領域中的建材產品質量,確保可能產生的工程質量問題責任方的單一性、明確性。
如何保障建筑材料的質量,目前仍需要國家技術質量監督部門、工商管理部門進行管理控制,在“正本清源”的同時,也應該在最后的應用環節中進行一定的管理控制,方能達到“清流”的目的。所以,材料在建設環節上的管理控制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實踐說明,只要供需關系存在,就會有市場行為存在。偽劣產品的層出不窮,除去經濟利益方面的原因外,也是因為存在一定的市場需求。就建筑材料而言,材料的使用備案、認證制度并不能夠真正消除這種需求的存在;與之相反,它在客觀上為地方保護提供了依據,為自由貿易設置了壁壘。比如,在甲地方進行備案的產品,到乙地還要進行備案。而備案后的產品,受產品批量或其它經濟因素的影響,也并不一定總以合格品的身份進入工程現場。所以,進場后的產品質量檢驗,才是材料使用控制中的唯一、核心依據。因而要杜絕致污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控制工作真正把關的重點,最終集中在進場材料的產品質量檢驗資料上,集中在材料使用過程中的供需雙方上。
2.3 污染物的檢驗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污染物的檢驗通常是在工程完工7天以后,交付使用前進行。這部分采樣或檢測工作通常在現場進行。雖然標準對采用的相關測試方法做出了說明,但受現場條件的影響,大規模、大體量的檢測設備不便用于現場檢測。而當前能夠滿足標準中檢測精度要求的現場檢測設備,其功能還不盡完善,其精度還不能完全達到標準要求。比如污染物苯的標準要求是:含量不得大于0.09mg/m3,換算為濃度指標,濃度不得大于0.027ppm。而市場上測苯的便攜式產品的精度在±0.1ppm,無法達到標準要求。這樣,該類污染物的測量仍需依賴現場采樣后用實驗室設備來完成,客觀上給污染控制工作的普及帶來不便。
2.4 現場檢測與實驗室檢測的差別。污染控制檢驗的核心在于評定,評定工作的重點則在于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實驗室檢測工作的技術條件通常比較到位,有較好的技術環境。而現場檢測受場地條件限制,數據結果中的干擾因素較大,準確判定存在一定困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設備適用的環境溫度差別。實驗室檢測通常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工程現場檢驗則在現場溫度下進行,存在較大的溫度判別范圍。對于氣體檢測來說,檢測點的溫度、氣壓都是影響檢測結果的重要指標,通常均在計算中予以考慮。但實踐表明,部分檢測設備受環境溫度影響,會造成誤判情況。以XXXX-201S甲醛測定儀來說,工作環境9℃下的甲醛比色法測試,比色瓶反應顏色深藍,人體有頭痛、喉痛等癥狀,濃度測定0.04mg/m3,標準判定為合格;室溫21℃下測定,比色瓶反應顏色淺藍,人體無不適感覺,濃度測定為0.29mg/m3,標準判定為超標。這樣與比色法原理、人體反應情況相矛盾的測試結果,說明在現場化學分析檢測過程中,在嚴格操作、消除偶然誤差的同時,應注意避免系統誤差的產生,宜采用其它手段對數據結果進行比對。②空氣質量中的干擾因素。在現場檢測時,受環境因素影響,氣體采樣、檢測工作中常會發現樣品或測試房間有灰塵、雜質等情況。對于精度較高的化學、電化學檢測而言,消除這些因素的影響,是確保檢測數據精確的必要條件。此外,在檢測過程中,偶然產生的煙、酒等氣味均會對測試結果產生不良影響。這些方面的問題除了在檢測過程中予以相應告知、注意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從技術方法上加以明確、解決。
2.5 缺乏整改處理方案。
鑒于當前室內環境污染控制工作剛剛起步,還需進一步加強推廣、普及工作。室內環境污染超標后的整改問題,相對于其它方面的工程質量問題,處理手段較為單一,可行性、經濟性方面的適用性不強。
此外,標準中僅對飾面人造木板要求施工時采用密封處理的方法避免污染,而對其它材料未予說明。這樣客觀上給整改工作的方案制定、實施效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對于裝飾材料致污的,可以局部拆除;對于砂、石、混凝土等材料致污的情況,就不能采用這樣簡單的方法來整改。對這類問題適用何種整改方案,也是目前工作的難點。盡可能地減少經濟損失,在前期“預控”加強的基礎上,可收到一定效果,但后期處理措施仍缺少較好的處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