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空間不斷擴大,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在各學科專業中得以廣泛開設,但是隨著教育不斷反思改革,各院校逐漸對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進行優化,各院校逐漸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來對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進行優化,發掘教育的價值和學生的潛力。目前計算機輔助設計混合式教學模式尚處于開發階段,存在很多缺陷和弊端,還需要針對性分析和優化才能實現教學目的。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在學科專業中一般為技能必修課程,在執教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其跨專業涉及了計算機學科等,整體教學內容較多且信息量極大,因此現階段普遍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來保證教育質量,將理論與實踐并重,通過線上、線下等多形式解決教學問題,進而實現教學目的,深度發掘學生的潛能。
一、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現狀
伴隨5G時代的到來,現階段計算機輔助設計因精準、規范、智能的圖形合成特點,由單學科專業課程走向多學科專業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作為一門學科正逐漸發展。目前,各高校已增加計算機輔助課程在設計學專業、機械學專業、土木工程學等專業中的應用,但由于對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模式重視程度較低,在教學探索中不免出現難點與問題,需要針對性地進行探索研究。
二、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偏重理論,忽視實踐
計算機輔助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以技能傳輸為主,大多教學方式為教師一人進行技術理論信息傳遞,由于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課時短、知識點細碎,學生基礎能力參差不齊,不能進行全面系統的教學,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導致整體教學過程較片面。部分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實踐能力不足也導致理論和實踐結合程度較低。
(二)教師主導,學生參與度低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中的理論知識難點較多,為了保證教學計劃與進度,教師通過“一言堂”的方式來進行講解傳授,導致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逐漸退化,回到最初傳統教育模式。教學只能圍繞教師展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被動,整個課程主要圍繞教師的講解和演示展開,學生參與程度較低,長此以往,學生學習主動性下降[1]。
(三)教師主導能力不足,學生參與度低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信息量大且有一定實踐難度,在規定的課堂時間內很難掌握實踐基礎知識,更沒有時間進行知識拓展和能力發掘,這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部分自學能力差的學生課后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較少,很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逐漸影響后續發展。
(四)與市場對接不緊密,課程內容滯后
現階段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內容上普遍存在內容與市場脫節的現象,很多課程內容相對滯后,已經隨著市場發展逐漸被淘汰,在進行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內容設計時缺乏針對性,例如在CAD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以二維設計為重點,忽視了結合CAM軟件以及UG、PRO/E的三維建模技術學習,很多課程內容對軟件的二次開發重視程度較低,導致學生綜合能力低。
(五)以教師評價為主,課程評價體系單一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評價方式多樣性欠缺,依舊以教師評判為主,課程評價體系片面。很多時候計算機輔助設計學習都采用常規上機考試,考試內容與形式固定,無法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掌握程度。因此,需要構建科學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評價體系,從多層面、多角度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價。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分析
混合式教學并不是一個新興教育模式,在我國傳統教育中有諸多體現。混合式教學就是將各種學習方式進行結合來進行教學,例如利用新媒體技術、信息化技術來通過幻燈片或者模型構建,從視覺、聽覺等感知,多角度進行輔助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針對結構復雜的學科有著顯著的效果。現階段混合式教學模式由于其特點和優勢,其應用空間越來越大。混合式教學現階段主要是根據教學的科目內容,以及受教群體年齡結構學習者特征,科學進行課程設計和教學安排。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混合模式教學逐漸通過言傳身教、網絡學習、組件學習以及自主學習等多種模式展開,整個教育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學管理者的身份對教育進度和教學方向進行控制。因此,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教育效果更優[2]。
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減少學生的上課時間并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優化課程比例來讓課程更有彈性,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而且能通過學習思維碰撞來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深度,并逐漸讓教師由被動教學轉換為主動教學,進而提升師生之間的溝通頻率,讓課程多元且趣味,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能的掌握能力和應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和學習體系,對未來對接市場有著極大的幫助。
四、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中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途徑
(一)設置學習線索,助力學生形成動機
教師需要明確自身定位,幫助學生創建優質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如通過構建學習情境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新舊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要進行過渡設計,留下學習線索,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通過多種形式來創造學習動機,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二)通過組間學習,提升學習效率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中,前期實踐操作知識相對較為枯燥,后期部分知識為高階學習,需要通過組間學習來進行思維碰撞,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也能逐漸形成協作能力,逐漸加深學習難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和思維糾正,避免因主觀意識和片面認知影響學習積極性。
推薦閱讀:計算機輔助工程雜志是核心期刊嗎_投稿后大約多久可以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