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職業教育已經跨入新的征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國家教育部相關政策導向以及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特性決定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當前信息化手段已走進課堂,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已初見成效,1+X證書制度下基于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一體化教學實施經驗進行課程任務“車輪動平衡與與調整”一體化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究。
關鍵詞:信息化;高職;車輪動平衡;一體化教學;教學設計
0 引言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新征程的關鍵之年。教育工作總體要求第二部分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內容中第10條“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為重點,以提升質量為目標,推進教育新型設施建設,研究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1]。教基廳函〔2020〕24號公布“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學模式”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名單。通過調研反饋及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表明,信息化教學建設及改革勢在必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際,總結從出臺《方案》到“雙高計劃”、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1+X”證書制度試點等重大改革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步伐日漸清晰。當前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雙師型”教師實際占比85%以上,基礎教學設施齊全,為推進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奠定雄厚的基礎,以此為契機開展“一體化”教學改革。本文任選車輪動平衡檢測與調整為例,探討在信息化手段加持下該任務一體化教學設計與實踐。
1 課程總體設計
1.1 課程基本信息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是汽車維保專業群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對接企業行業崗位需求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在掌握汽車底盤的基本構造、原理的基礎上,達到汽車底盤維修技能水平,培養具有對汽車底盤各總成的使用、維修、檢測、調試、故障診斷與排除等方面的能力。本專業學生應達到1+X證書制度相關技術的基本要求。
1.2 課程設計理念
節選課程內容為《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項目七任務2車輪的認知與檢修中車輪動平衡檢測與調整的內容,在內容上進行知識點圖文并茂的轉化,規避枯燥文字內容,在教法上采用信息化手段,例如線上資源、學習通平臺課堂活動等進行開展,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采用理虛實教學方法,老師示范進行現場實操演示,學生進行練習實操。在課前、課中、課后設置不同教學環節,解決了傳統式教學方法帶來的溫水效應,實現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變教師為 “導引者”,學生為“體驗者”,引導學生自發學習、體驗、探索。
1.3 學生對象分析
1.3.1 學情分析
本課程為汽車類學生的專業核心課,前置課程有《汽車機械基礎》、《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等課程,后置課程有《汽車底盤電控技術》、《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技術》等。本節選課程已完成車架、車橋以及車輪基本知識的學習,已經具備輪胎拆卸與輪胎換位技能。在已有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進行輪胎動平衡檢測與調整,采用遞進的方式掌握本活動技能點。
1.3.2 學生生源分析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卓越班)學生主要有夏季高考考生與技校單招;其中高考生源占比90%,技校單招占比10%。高考考生有較強的理論學習基礎,但是動手能力有所欠缺;技校單招考生動手能力強,但相關理論知識基礎薄弱。
1.4 教學重難點突破方法
利用校內汽車底盤綜合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基本設施,進行現場教學[2]。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達到“學”與“教”互動、“學”與“做”互動、“做”與“用”互動的效果,本課程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式進行開展。“精講”車輪平衡檢測與調整操作規范;其次“多練”,在講授后,通過小組團隊方式讓學生練習、討論和分析歸納輔助學生自我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應用能力。在學生學習層面上,緊跟教師講解進度,利用線上信息化資源,進行自發學習與知識拓展。將自學內容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內化吸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教師做朋友,使得學生在良好和諧的氛圍中成長。
2 一體化課堂教學設計
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課程教學中運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學做一體”教學模式,制定“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實施計劃。以車輪動平衡檢測與調整為例進行教學設計。
2.1 課前教學設計
通過學習通上發布“主題討論”回憶上節課所學知識內容,課前發布“測驗”,掌握學生學習進度。通過“憶一憶”、“測一測”環節導入新課。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輪胎知識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引出本次課的學習內容,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讓學生正確認識動平衡檢測的重要性,增強學習積極性。通過“測一測”環節分析與確定學生的知識、技能、素養目標。
2.2 課中教學設計
結合實際案例“如何使船在大風大浪的情況下,保持平穩行駛?”引發學生思考,采用學習通搶答手段進行講解。“想一想”環節設計意圖:結合實際案例,吸引學生興趣點,開啟本節內容講解。列舉生活實例,引出問題“如何解決車輪動不平衡問題?”展示新知識框架,進一步明確學習內容。知識探索框架:車輪動不平衡的危害、原因及現象(學一學);動平衡檢測儀面板介紹(識一識);動平衡檢測儀操作演示(做一做);實戰練習(練一練);團隊決策計劃,實操考核與評價(評一評);綜合測評及總結(匯一匯);課后強化(固一固)。綜合分析課程實施,一體化教學設計擺脫原有理論與實踐脫節的不足,通過教師課堂理論講解并進行示范操作,引導學生來完成一些簡單的操作步驟,實時互動,提高課堂效率。通過環環相扣的模式進行本任務的實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采用隨堂考核的方式進行學生達成度的驗收。
推薦閱讀:企業信息化建設有哪些論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