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數字微波通信是用微波作為載體傳送數字信息的一種通信手段。它的進一步發展,使它兼有SDH 數字通信和微波通信兩者的優點。由于微波在空間直線傳輸的特點,所以這種通信方式又稱為視距數字微波中繼通信。數字微波傳輸線路的組成形式可以是一條主干線,中間有若干分支;也可以是一個樞紐站,向若干方向分支。
關鍵詞:微波通信,主要技術,應用價值
一、微波通信與數字微波通信的發展
微波的發展是與無線通信的發展分不開的。無線通信初期,人們使用長波和中波來通信。無線電波可以按照頻率或波長來分類和命名。由于各波段的傳播特性各異,可以用于不同的通信系統。由于其通信的容量大而費用省(約占電纜投資的1/5)、建設速度快、抗災能力強等優點而取得迅速的發展。隨著一整套高速多狀態的自適應編碼調制、解調技術與信號處理、信號檢測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現今的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全數字HDTV傳輸,通用高速有線/無線的接入,乃至高質量的磁性記錄等諸多領域的信號設計和信號的處理應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為對人類的通信建設起到過重要作用的數字微波通信技術,曾經和衛星、光纖一起被稱為現代通信傳輸的三大支柱,有過自己的輝煌歲月,但也遇到了挑戰和冷落。在全球通信網面臨重大變革的浪潮中,如何正確總結數字微波技術的起落,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對數字微波技術今后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
微波固態源體積小、重量輕、電源電壓低以及壽命長是構成微波通信系統的關鍵部件。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因而受到高度的重視。這方面的基礎研究主要針對微波頻率的高端,即毫米波頻段。
而毫米波技術的發展迫切需要功率大、頻帶寬、相位噪聲低的本振源。功率合成常用的功率合成方法有電路型,空間型和混合型。電路型功率合成方法比較成熟,尤其在微波的低頻段,國內用得較多。因此,隨著工作頻率的增加,波長變短,諧振腔的全部尺寸按比例縮減。當頻率很高時,腔體尺寸變得非常小。微波技術由分離部件向集成化、并最終向混合集成方向發展。微波通信由模擬向數字;由微波低頻向高頻段;由笨重的大通信系統向小型化、微型化和便攜式的方向發展。
隨著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發展,許多專用通信網(如石油、電力、水利、礦山和部隊等)要求傳輸數據、對信息進行加密、工作高度可靠、運行維護方便。這就要求微波通信必須實現全數字化、全固態化和無人值守,而滿足這些要求的新一代微波通信系統,即數字微波通信系統被提到日程上來了。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實現多器件的集成,即在同一基片上制作能實現多個功能的芯片,包括本振源、變頻器、非互易器件、微波功率放大器件、各種控制器件甚至中頻放大器件。高性能的微波通信系統有賴于各種先進技術的利用,如磁控器件、光控器件等。在某些方面,他們獨特的優點能大大提高微波器件的性能。問題是如何實現他們與微波器件的混合集成。一個顯著的困難是這些器件的引入將會導致結構的復雜化,因而混合集成可能是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方面。
二、數字微波通信的相關技術
微波站按工作性質不同,可分成數字微波終端站、數字微波中繼站和數字微波分路站。SDH微波中繼站主要完成信號的雙向接收和轉發。有調制、解調設備的中繼站,稱再生中繼站;需要上、下話路的中繼站稱微波分路站,它必須與SDH 的分插復用設備連接。再生中繼站具有全線公務聯絡能力,并向網管系統匯報站信息。SDH 數字微波通信是數字微波通信的新發展。SDH微波傳輸設備所采用的基本技術大致與PDH 相同,但由于傳輸方式的特點又決定了兩者有所不同。SDH 有下述幾個關鍵技術。一是編碼調制技術。微波是一種頻帶受限的傳輸媒質,要在有限的頻帶內傳輸SDH信號,必須采用更高狀態的調制技術。二是交叉極化干擾抵消(XPIC)技術。為了進一步增加數字微波系統的容量,提高頻譜利用率,在數字微波系統中除了采用多狀態調制技術(64QAM,128AQM 或512AQM 調制)外,還采用雙極化頻率復用技術,使單波道數據傳輸速率成倍增長。但在出現多徑衰落時,交叉極化鑒別率(XPD)會降低,從而產生交叉極化干擾。為此,需要一個交叉極化抵消器,用以減小來自正交極化信號的干擾。三是自適應頻域和時域均衡技術當系統采用多狀態QAM 調制方式時,要達到ITU-R 所規定的性能指針,對多徑衰落必須采取相應的對抗措施??紤]到ITU-R 的新建議將不再給數字微波系統提供額外的差錯性能配額。因此,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抗衰落措施。在各種抗衰落技術中,除了分集接收技術外,最常用的技術是自適應均衡技術,包括自適應頻域均衡技術和自適應時域均衡技術。
在微波的較低頻段,研究的熱點是多個器件的集成化,以實現通信系統的小型化,并最終實現便攜式甚至微型化的微波通信系統。在更高的頻率段,即毫米波頻段,是微波技術發展史上的誤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被忽略,技術上處于起步發展時期。
三、微波擴頻通信技術
微波擴頻通信目前在國內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是企事業單位組建Intranet并接入ISP。一般接入速率為64 kb/s~ 2Mb/s,使用頻段為2.4~ 2.4835 GHz,該頻段屬于工業自由輻射頻段,也是國內目前唯一不需要無委會批準的自由頻段。微波擴頻通信技術的特點是利用偽隨機碼對輸入信息進行擴展頻譜編碼處理,然后在某個載頻進行調制以便傳輸,屬于中程寬帶通信方式。微波擴頻通信技術來源于軍事領域,開發的主要目的是對抗電子戰干擾。
微波擴頻通信具有以下特點:建設無線微波擴頻通信系統目前無需申請,帶寬較高、建設周期短;一次性投資、建設簡便、組網靈活、易于管理,設備可再次利用,但相連單位距離不能太遠,并且兩點直線范圍內不能有阻擋物;抗噪聲和干擾能力強,具有極強的抗窄帶瞄準式干擾能力,適應軍事電子對抗;能與傳統的調制方式共享頻段;信息傳輸可靠性高;保密性強,偽隨機噪聲使得不易發現信號的存在而有利于防止竊聽;多址復用,可以采用碼分復用實現多址通信;設備使用壽命較長。
微波擴頻系統按接入方式分為點對點、點對多點兩種。點對點方式是指連接的雙方用一對微波擴頻傳輸設備相連。其應用場合為連接兩個地點,提供專用可靠的通信信道,且要求通信速率較高。點對多點方式是指擴頻系統含一個中心點和若干個分布接入點,若干分布接入點以競爭方式或固定分配方式分享中心點提供的總通道帶寬。競爭方式可根據接入用戶實時需要分配總帶寬,但缺點是競爭時將浪費帶寬、造成擁擠。而以固定方式分享帶寬可以保證傳輸帶寬,但缺乏帶寬實時分配的靈活性。其應用場合為需組建微波通信網路時,包括一個信息中心站和若干個分支接入站,分支接入站通過一條速率要求不高的通信通道訪問中心站,并通過中心站訪問其它分支接入站。
參考文獻:
[1]陳純毅,楊華民,佟首峰,等.空間光通信衛星平臺振動實時模擬[J].系統仿真學報,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