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公司治理、資本監管與銀行風險承擔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金融時間:瀏覽:

  摘 要:選取2007-2017年中國25家上市銀行數據,采用面板回歸模型對公司治理與資本監管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表明:股權集中度與銀行風險承擔之間呈正U型關系,較低的股權集中度會降低銀行風險資產配置權重,股權集中度的提升會加大銀行風險承擔。董事會規模會促進銀行風險承擔,董事會規模過大將平滑單個董事表決權,導致董事會控制效率下降而引發銀行經營決策頻繁變動,由此加大銀行風險承擔。資本監管會抑制銀行風險承擔,資本監管的趨嚴促使銀行減持風險資產進行資本補充;資本監管對股份制銀行、國有大型銀行與城農商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力度依次遞減。貨幣供給增速的放緩將降低銀行存款吸收能力,由此加大銀行流動性風險,貨幣供給對銀行信貸存在制約效應;經濟增速的下調將降低企業盈利能力,由此加大銀行風險承擔,銀行存在順周期放貸傾向。

  關鍵詞: 公司治理;資本監管;銀行風險承擔;股權集中度;資本充足率

銀行論文發表

  一、引 言

  商業銀行經營活動中存貸款期限錯配問題易導致銀行風險,且已成為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常態化特征。但是,若銀行業整體風險承擔水平過高,則容易引發銀行業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一旦銀行業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考慮到金融機構之間的風險交互傳染性,則容易形成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將對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造成重大負面影響。此外,公司治理也會對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產生影響,高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會降低銀行風險承擔;反之,會加大銀行風險承擔。對此,通過發揮公司治理功能,可以對銀行風險承擔形成有效約束。此外,金融監管部門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將通過影響銀行信貸資金配置決策從而對銀行風險加權資產規模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銀行風險承擔水平。

  公司治理與銀行風險的關系研究,國外有學者認為,股東是公司治理結構中對銀行風險影響最大的因素,股東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傾向于高風險高收益資產配置,從而增大銀行風險[1];股東控制權大小與銀行風險承擔呈正相關,控股股東會在一定程度傾向于銀行高風險經營[2];所有權集中度不會顯著影響銀行盈利能力,但是更高的所有權集中度會產生更低的資產風險與更低的破產風險[3];股權集中度顯著降低了銀行不良貸款率,從而降低了銀行風險承擔水平[4]。還有學者提出“公司控制假說”,認為經營管理者才是決定銀行風險承擔的關鍵,他們會根據自身利益來決定銀行風險承擔水平[5];管理者在獲取豐厚薪酬的同時,享受其帶來的正向福利效應,他們在投資決策時會更傾向于低風險行為,從而維持這種福利效應[6];股權結構、董事會以及管理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股權過度分散難以形成相對集中的經營決策,由此加大銀行經營不確定性而提升風險承擔;當股權集中度達到一定比例時,大股東獲得絕對的控制權,從而放棄冒險機會,由此降低銀行風險水平[7]。董事會協調經理層與股東之間的代理問題,董事會規模通常會直接影響董事會功能的有效性[8];獨立董事與公司經營管理者之間形成權力制衡與監督,其決策也影響著銀行風險承擔[9];董事會規模越小及限制越少,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就越大[10]。國內學者研究發現,同業凈資產占比的提升加大了銀行風險承擔水平[11];股權關聯性貸款容易引發銀行貸款集中度上升,從而加大銀行風險承擔水平[12]。還有研究考察了銀保協作型信貸創新模式下風險自留對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作用機制[13],認為董事會規模與銀行風險承擔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高管薪酬則與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存在正向變動關系[14]。也有學者強調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協調代理問題,認為較高的股權集中度會弱化管理者的職能作用,股東擁有的控制權會加大銀行風險承擔;同時,管理者基于較好的薪酬激勵體系,會減少其從事高風險活動的動機,減小銀行風險承擔[15];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會通過風險加權資產配置決策來影響銀行風險承擔[16]。

  財經理論與實踐(雙月刊)2020年第6期2020年第6期(總第228期)顧海峰,閆 君:公司治理、資本監管與銀行風險承擔

  資本充足率與銀行風險的關系研究方面,國外有學者認為,銀行為滿足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實施增加資本金行為,促使銀行預期收益減少,為博取高風險收益來彌補預期收益的減少,銀行將加大高風險資產配置[17];銀行資本約束與風險偏好之間呈現U 型關系,銀行存在最優資本規模,促使銀行風險水平達到最小值[18]。國內有學者認為,對銀行資本監管使其減少了風險資產的投放,從而降低了銀行風險承擔水平[19];互聯網金融對銀行風險承擔影響存在單門限效應,高資本充足率銀行風險承擔對互聯網金融沖擊更為敏感[20];資本充足率越高的銀行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越強,進而分散和弱化銀行風險承擔水平[21];資本充足率監管顯著降低了銀行風險加權資產占比,從而降低了銀行風險承擔,這種影響對國有銀行與股份制銀行更為明顯[22]。

  綜上,現有文獻主要從公司治理或資本監管單一視角進行考察,尚未從公司治理與資本監管的雙重約束視角來全面考察銀行風險承擔行為,也未將公司治理、資本監管與銀行風險承擔納入同一分析框架,通過采用理論模型分析來揭示影響機理;主要從全樣本視角探討對銀行業風險承擔的整體影響,尚未針對銀行業進行分類,從分樣本視角考察不同類型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可能存在的異質性特征。為此,本文通過引入理論模型,將公司治理、資本監管與銀行風險承擔納入同一模型框架,從內部公司治理與外部資本監管雙重約束視角,對銀行風險承擔行為進行實證分析;同時,針對不同類型銀行進行分組檢驗,進一步考察公司治理與資本監管雙重約束下不同類型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異質性特征。以期為優化中國銀行業風險承擔水平,并為防控銀行業系統性金融風險提供理論指導與決策參考。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通過引入Jeitschko、Jeung(2005)[23]的理論模型框架,分析銀行不同治理主體的風險偏好特征,從理論上揭示公司治理與資本監管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機理。

  推薦閱讀:銀行高級職稱學術成果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光市| 东莞市| 偏关县| 都昌县| 柞水县| 亳州市| 崇阳县| 年辖:市辖区| 唐山市| 吴江市| 朔州市| 淳化县| 赫章县| 隆昌县| 明水县| 甘泉县| 富阳市| 家居| 余庆县| 潮安县| 康马县| 虎林市| 武鸣县| 濮阳县| 安多县| 天津市| 长春市| 东明县| 云安县| 云霄县| 临颍县| 东海县| 沙河市| 乌鲁木齐市| 博爱县| 和顺县| 阳新县| 绵竹市| 曲阳县| 七台河市|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