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和與商業銀行的激烈競爭,金融脫媒的進程也正逐漸完成。“金融脫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況下,資金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體系,直接輸送給需求方和融資者,完成資金的體外循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大量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繞開銀行體系,轉而向互聯網金融尋求貸款。近年來,利率市場化和影子銀行等加速了金融脫媒的發展,大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增加,因此,銀行不得不將目標轉向中小企業。金融脫媒加劇了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在面對中小企業客戶時,銀行更應該與互聯網金融合作。
互聯網與金融業務的結合是金融業的一大創新,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其中阿里金融發展速度極快。阿里金融推出了淘寶(天貓)信用貸款、淘寶(天貓)訂單貸款、阿里信用貸款等微貸產品,其中訂單貸款是基于賣家店鋪已發貨買家未確認的實物交易訂單金額,結合店鋪運營情況給予授信;而信用貸款則完全基于信用,無需抵押和擔保,阿里貸款根據會員在阿里巴巴平臺上的網絡活躍度、交易量、網上信用評價等情況,結合企業自身財務狀況決定是否放貸。
當然商業銀行仍有其優勢。首先,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大,更適合給較大型的企業貸款。這些大型企業財務系統完善,財務報表真實度可能更高。大型企業擁有更多的不動產抵押物,可利用抵押物向銀行獲取貸款。其次,商業銀行的誠信度更高,一些相對保守的人可能無法接受互聯網金融,認為互聯網金融可能遭到病毒入侵,泄露其重要信息。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潛在客戶可能更信任實體銀行。另外,傳統的銀行體系在貨幣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嚴格的監管體制使其具有更高的公信力。銀行的傳統貸款多為交易型貸款,銀行通過分析企業的財務報表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這些信息便于傳遞,適合銀行的集權型授信方式。
互聯網金融貸款主要針對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信貸,這些選擇互聯網金融的客戶貸款金額小、借款周期短,沒有銀行能接受的抵質押物,多數無法在銀行貸款。因此,我認為目前互聯網金融的業務和銀行傳統貸款業務的重合度并不高。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擴張,互聯網金融不會滿足于現在的成就,而是會進一步擴展業務,尋找更多的放貸對象,并尋求突破跨區域放貸的限制。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已經意識到與互聯網金融的競爭會日趨激烈,商業銀行開始尋求轉變。建行已經推出了“善融商務”,面向廣大企業和個人提供專業化的電子商務服務和金融支持服務。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不可避免地會對銀行傳統貸款業務產生重大影響。互聯網金融的網上平臺能使客戶方便快捷地獲得貸款,網上操作簡單、操作流程簡化;互聯網金融在網絡平臺積累了大量數據,這是互聯網金融相對于銀行的獨特優勢。
為應對這些問題,商業銀行可與互聯網金融合作共贏。首先,商業銀行可以與互聯網金融共享信息,互聯網金融有交易平臺上的操作信息,商業銀行也有一些長期大企業的信息,同時商業銀行還可以與工商、稅務等部門信息共享,完善自身的數據庫。其次,商業銀行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建立屬于自己的網絡平臺,目前,建行已經建立了“善融商務”,融合了電子商務和金融服務,提供在線交易、支付結算、分期付款、融資貸款等服務。另外,互聯網金融畢竟還不是銀行,有自由資本金和跨區放貸的限制,暫時不能為大型企業提供貸款服務,主要客戶群體是中小微企業,因此,互聯網金融可以與銀行合作。互聯網金融將貸款放給小微企業,幫助小微企業周轉資金,改善運營情況,當小微企業逐漸發展壯大,所需要的資金規模互聯網金融難以滿足時,可以將與該企業相關的信息轉移到合作銀行,由銀行巨大的存款規模繼續扶持該企業。這樣就實現了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合作共贏。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業的補充,目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并不大。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自有資金規模的增加、貸款技術的完善、甚至取得銀行牌照吸收存款,這些都會使互聯網金融與銀行傳統貸款業務形成激烈的競爭。大多數商業銀行已經意識到了危機,建行推出了“善融商務”網上金融服務平臺,民生銀行積極轉向中小企業貸款。互聯網金融給銀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使銀行加強危機意識,推動銀行變革傳統的貸款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