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于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文章發表在《當代經濟科學》上,是高級經濟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金融危機,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29-0000-02
金融危機的特征是人們基于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蕩。
一、金融危機對溫州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沖擊
受金融危機影響,以出口為導向的溫州民營經濟增速放緩,相關數據顯示,08年前三季度溫州市生產總值1693.46億元,同比增長9.0%,增幅同比回落5.4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是溫州民營企業生產的產品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輕工產品,缺乏核心技術以及品牌優勢。但面對全球經濟萎縮以及國內消費疲軟的現狀,民營企業會受到巨大沖擊。當然,從另一方面講,金融危機給溫州民營企業造成的壓力也會倒逼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自我反思,通過進一步的技術更新、管理改革、品牌建設提升民營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一下是筆者對金融危機對溫州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沖擊利弊的進一步闡釋:
1.溫州民營企業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溫州企業主要以來料加工為主,面對全球經濟疲軟,出口下滑,貿易逆差不斷縮小,導致大量一出口為導向的中小民營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出現了破產倒閉的情況。
2.國內市場競爭激烈
筆者前文所說,出口困境迫使企業把目標市場轉向國內,一時出現大量出口轉內銷產品。一方面由于企業市場目標的突然轉移,缺乏長期穩固的市場渠道,另一方面出口的下降反過來又加劇了國內行業的競爭,而由于產品低附加值高可復制性的特點導致大量溫州企業采取價格戰的形式搶奪市場,進一步導致企業利潤率的下降。
3.溫州民營企業融資困難
調查顯示,目前51.7%的民營企業依靠國有商業銀行、地方股份制銀行及信用社貸款獲取資金。然而當面對金融危機,一些金融機構為避免壞賬,不斷提高貸款企業的借貸門檻,企業的融資成本不斷提高,民營企業融資越發困難。面對這種情況,許多民營企業轉向民間借貸。由于我國民間借貸發展不充分,相關制度建設和監管機制并不健全。這無形中加大了企業的借貸風險。
4.機遇與挑戰并存
我們講凡事都 其兩面性,一方面金融危機給溫州經濟尤其是溫州民營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另一方面它也倒逼民營企業改變管理模式,提高核心技術能力,加大品牌推廣力度,加速人才培養機制建設,最終促使溫州民營企業向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邁進。
二、金融危機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針對性建議
1.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高產品核心價值
一方面溫州民營企業要改變以往對于傳統盈利模式的理解,即透過簡單粗放的復制和山寨來實現規模效應;另一方面企業要加大產品功能創新和工藝創新,提高研發資金在企業日常運營中的比重,尤其是重視對于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掌握。這里建議溫州民營企業可以和溫州大學甚至是市外其他科研院校的合作,通過聯合研發,資源整合的方式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當前溫州市政府力支持中小企業實行產業轉型和結構優化升級的有利時機,加快企業的市場化改革,提高產品結構,促進企業向高新技術方向發展的步伐。
2.政府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
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廣東調研時強調,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作為地方政府,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其應盡責任。這里建議有關部門充當起中間人和協調者的角色,促進金融企業改革,簡化借貸程序,提高對于民營企業信貸規模,對于那些資質良好,信譽可靠,發展前景可喜的民營企業給予適當照顧,幫助其度過市場寒冬。
3.改善自身經營管理水平
溫州民營企業以前應對危機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裁員的方式來降低成本,當市場行情變好后再重新雇傭相關人員。這種方式,一方面損害了企業的信用和對外形象,不利于企業品牌建設和推廣;另一方面加大了企業的流動性,不利于企業人才和企業文化的沉淀。這里建議企業越是在危機時越要承擔起企業的相應責任,轉變原有的管理模式,即簡單的向勞動力要利潤轉向通過技術、文化要利潤。簡單地說,就是通過經營管理的改善促進企業現代化步伐。
4.建立人才培養機制
正如筆者前文所說,溫州民營企業要改變當前的高流動性現狀,建立健全相應人才培養機制,尤其重視管理人才、科研人才、藍領人才的儲備和培養。這里建議企業可以和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通過聯合辦學、聯合培養的方式拓寬人才招聘渠道。與此同時,企業還要轉變原有家族企業的想法,即所有高層和關鍵崗位都有一把手親屬占據的人力資源方式,通過晉升機制的建立,給有能力的人才合理的晉升空間。
5.尋找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市場方向
對于那些在自身行業領域已經扎下跟的企業,筆者建議不要在危機的壓力下輕易進行根本性的轉行,因為一方面企業通過長時間的耕耘已經能夠把握行業的規律,另一方面先關技術、人才、渠道、品牌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積累,這里所要做的就是在這一行業看能夠與內堅持下去,做深做精。然而對于那些多行業布局的企業,面對經濟危機,要及時反思,找出企業的利潤增長點,順應市場規律,找到一兩個真正擅長且具有一定優勢和積累的領域,深入發展下去,至于其他行業要適當精簡,通過縮短戰線的方式節約成本,集中優勢資源提高企業在某一領域的競爭力。
三、結語
“禍兮福所倚”,經濟危機雖然給溫州民營企業造成了巨大沖擊,但是如果企業能過化危機為機遇,便可借此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這期間,管理水平、技術創新、市場方向、資金運用等顯示出其在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重要性。相信溫州民營企業在經歷經濟危機洗禮后能夠汲取經驗教訓,內外兼修,調高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本文編寫的目的即是為溫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思路和線索,通過拋磚引玉,促使相關認識進一步提出可行性意見和建議,促進溫州市民營企業實現長久可持續發展。
經濟師職稱期刊發表推薦:《當代經濟科學》創刊于1979年,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經濟學刊物,是全國經濟學核心期刊。多年來,本刊以嚴謹的學術風格和高品位的學術定位在中國學術界享有較高的聲譽。
參考文獻:
[1]劉力鋼.企業持續發展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2]朱開悉.關于企業可持續盈利成長能力理論的探討[J].冶金財會,2002(1):45-46.
[3]王曉萍,張藝.從價值鏈看溫州民營企業的競爭力——一項對232家溫州民營企業的調查研究[J].浙江統計,2005(3):16-18.
[4]浙江民營企業家研究課題組.浙江民營企業家問題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02(1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