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智慧校園建設為高校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礎。從國家層面要求出發,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結合學校科學管理工作實際,遵循智慧協同工作新理念,重塑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的解決方案。
[關 鍵 詞] 審計;信息化管理;新途徑
一、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依據
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提出“構建大數據審計工作模式,提高審計能力、質量和效率,擴大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2018年5月23日,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召開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科技強審,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審計署辦公廳印發《2019年度內部審計工作指導意見》提出“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業務特點,積極創新內部審計方式方法,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強化大數據審計思維,增強大數據審計能力,綜合運用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方式,提升內部審計監督效能”。2017年12月29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推進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教財〔2017〕10號”),從學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工作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國家層面的審計信息化建設相關政策、文件等為開展好高校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據和遵循。
二、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的科技基礎
目前,高校均有自己的校園網絡系統,并且采用內部OA系統協同辦公;學校各部門、各教職工配備了電腦等信息化辦公設備,日常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勞資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等方面工作基本上實現電腦版、手機版的無紙化辦公。高校一般都單獨設置“信息中心”這一職能部門,建設先進的網絡管理中心、數據處理中心,配備足夠的專門人才專職維護校園網絡安全,確保各種辦公系統正常運行。2018年,教育部、國家標準委先后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智慧校園總體框架》等政策及標準,智慧校園建設從此走上更高的臺階,如火如荼、快馬加鞭。智慧校園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為核心,創造了一種環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數據化、網絡化、協作型一體化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的新模式。這種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模式,使教職工、學生只要使用一臺電腦或一臺智能手機就可以方便、快捷、完整地完成與自己相關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高校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三、智慧校園管理對內部審計信息化提出新要求
內部審計信息化,是指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方法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廣義上,內部審計信息管理系統應該是一個集合了國家法律法規、政府政策文件、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單位審計計劃、審計對象、審計內容、審計方式以及審計項目管理等的審計業務系統和軟件。目前,有國家審計“金審工程”為代表的審計業務系統,高校則是較多應用友軟件“審計管理系統”、中普軟件“審計管理平臺”等審計業務系統。隨著智慧校園的建設,原有獨立性較強的審計業務系統,受到了來自大數據、智能化、跨界協作、賦能提質等工作的挑戰,需要進一步適應智能化、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教財〔2017〕10號”提出“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要以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和效率為目標,對于單位內部專項審計工作而言,融入OA辦公系統,既可以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又可以更好發揮事前、事中審計監督作用,提高內部審計質量”。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要依托智慧校園建設平臺,做好高標準的規劃和設計。
四、基于智慧校園的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的業務
框架
“教財〔2017〕10號”針對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提出“健全內部審計數據采集機制、推進數字化審計方式、完善內部審計管理系統、逐步開展學校信息系統審計、創新審計業務組織模式”五大工作任務。結合內部審計工作實踐,基于內部審計的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審計整改、資料歸檔、成果利用等工作環節,在智慧校園背景下,高校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可以建立以審計項目為主線的業務框架。(如圖1)
五、智慧協作下的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的流程重構
大連華天軟件有限公司于2010年提出智慧協同的軟件應用理念,智慧協同工作管理應運而生。對于高校智慧校園建設而言,智慧協同辦公和云端服務則是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以及學校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精細化、標準化基礎之上的柔性的智慧化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體系。按照“教財〔2017〕10號”要求,基于智慧校園平臺的高校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系統,應體現高校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管理端與服務端之間的協同。區別于以往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工作的不同,適應智慧校園發展要求,高校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從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審計整改、資料歸檔、成果利用需要重構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的業務流程。(如圖2)
六、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的相關措施
(一)夯實組織基礎,落實建設責任
高校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建設,應當納入學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總體規劃,同步推進建設;在做好學校信息化建設頂層設計的同時,要專門制訂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智慧校園建設資金投入大、工程復雜、涉及面廣,應由學校主要領導掛帥,親自領軍作戰。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建設應由分管領導負責,組織并協調好審計、財務、總務、后勤、教學、科研、資產、人事等部門的關聯業務,打通部門之間的業務壁壘,確保業務溝通到位、信息流動良好。
(二)強化信息安全,加強操作監管
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信息與一般的業務工作信息相比,有著較高的信息安全要求。在智慧校園中如何保障內部審計信息安全,是一個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一是要通過信息系統中操作者角色分配、權限設置等來實現分權操作、相互監督,使用者只有經過有效注冊、審核通過后方可登錄使用。二是要通過操作日志記錄操作人員的行為,把操作行為責任風險具體化到個人,以利于監管,便于出現異常情況時進行排查,確保系統使用安全。三是要做好校園網絡安全防護,建設好防火墻、扎實防護籬笆,采取有效、可靠的手段防止黑客攻擊和非法入侵,防止破壞程序和竊取數據,確保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四是要做好日常信息系統的維護工作,安排專人負責,做好日常應用信息數據的維護。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升人員素質
內部審計項目信息化管理,是現代信息技術在內審工作的應用,更是內審工作模式的一種創新。內審工作模式轉變,既促進了內審工作的規范化、精細化建設,又提高了內審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對內審隊伍來說,不僅要具有財務、審計等專業知識,還需要有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因此,要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內審人員素質。一是優化內審人員的專業結構,科學、合理地配備計算機應用、數據分析處理、財會、審計、法律、經濟、建筑等方面的人才,形成具有綜合能力的隊伍結構。二是要對現有內審人員加強信息技術、經濟、財務、法律等專業知識和內審操作技能培訓,進一步拓展內審人員的知識面,提升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封淼令.淺談物資采購項目驗收審計[J].中國內部審計,2020(5).
[2]封淼令.淺談高職院校教學耗材管理內部控制審計[J].現代職業教育,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