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確定審計風險。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人錯誤或漏報,而審計人員審計后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對于客觀存在的審計風險,審計人員必須保持職業謹慎,運用專業判斷,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風險各要素進行全面評估,確定可接受的審計風險水平。
關鍵詞:審計,經濟,管理
判斷企業內部控制的可靠性。內部控制與審計密切相關,作為…種制度安排,它能夠及時提供企業內部差錯和舞弊行為的專門分析資料,因此,審計人員在審計測試過程中通過專業判斷正確確定內控系統的可靠性是審計過程極為重要的一環,也是審計專業判斷的重要內容。
審計證據的搜集與評價。審計活動圍繞著獲取什么證據,如何獲取證據,如何評價證據等內容,這些都要運用審計專業判斷。審計人員對于審計證據質與量的判斷受到重要性、固有風險與控制風險及審計證據的證明力等因素的影響。檢查風險往往產生于審計人員在獲取和評價審計證據時做出的錯誤判斷。
審計程序的選擇。審計程序是指審計人員具體實施審計時所采取的詳細步驟或工作細則。在實務中,審計人員必須根據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性質和具體情況,選擇最適當的審計程序,以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審計專業判斷起著重要作用。
對分析性復核結果的評價。分析性復核的日的是初步判斷審計約定事項的重點區域和審計風險,采用這種方法通過指標對比,可以幫助審計人員判斷和確定重要的審計項目。但研究表明,除非被審計單位資訊健全以及審計人員有良好的專業判斷能力,否則,分析性復核的作用不火。
判斷作為思維的一種方式,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反映在審計活動中,審計人員的知識、經驗,乃至性格、習慣、心態等個人因素都會被帶到審計專業判斷過程中去,從而影響審計專業判斷的結果。正因如此,審計專業判斷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會計、審計、法律等相關專門知識,并且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同時,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具備面對實際問題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所以,審計專業判斷能力的高低是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強弱的根本體現,是衡量審計人員專業水平的核心指標。
審計人員在整個審計過程都要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斷。在計劃階段,要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初步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確定重要性,分析審計風險,編制審計計劃。在審計實施階段,要確定審計重點,收集審計證據。確定審計重點時,要考慮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強弱和經濟業務的性質和特點;收集審計證據時,要考慮有關材料和被審計項目的相關性,考慮證據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審計完成階段,要對審計證據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對照審計標準,對問題加以定性,形成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這些都依賴于恰當的專業判斷。
審計失敗是指審計師未能發現財務報表有虛偽不實的情況而發表了錯誤的審計意見。發生審計失敗主要有審計人員專業知識存在缺陷、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了解不夠、審計程序存在問題三個原因。其中,專業知識是審計人員進行專業判斷的基礎,專業知識的缺陷必然影響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水平,而對被審計單位經營了解不夠及審計程序失當往往是源于錯誤的專業判斷。
審計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完成的,審計環境的發展總是對審計專業判斷產生深刻的影響,審計環境的演進直接導致了審計專業判斷的產生,并使得審計專業判斷在審計活動中日益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環境因素對審計專業判斷的影響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對審計人員進行審計專業判斷的過程進行描述,確定信息的某些特征對審計人員專業判斷的影響
它包括如下內容:分析審計人員在進行專業判斷時需運用的信息種類;研究審計人員對不同種類信息的信賴程度;探討審計人員將各種不同的信息加以綜合的方法;確定信息選擇和信息處理之間哪一個對審計專業判斷的功效影響更大;分析使審計專業判斷出現偏差的原因。通過對上述問題的研究找出專業判斷失敗的原因。
它主要分析不同的知識和記憶在審計專業判斷中的作用。主要內容包括:研究完成不同的審計任務所需要的知識種類以及如何掌握這些知識、對這些知識掌握到什么程度、如何將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審計工作中;探討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對于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及搜集信息等工作所起的作用;分析影響審計人員對審計證據的記憶的因素,確定這類記憶對審計人員專業判斷產生的影響;研究專家與初學者對于知識的掌握和記憶的方式存在的差異及對審計專業判斷的影響。
評價審計專業判斷的質量,通常要調查審計師意見的致性程度、審計師對于某項客觀情況判斷的準確性、審計師在較長時期內進行類似判斷結果的穩定性,以及審計人員專業判斷出現偏差的程度。
建立重要性水平。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是審計專業判斷所涉及的一個重要領域。影響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對重要性的判斷離不開特定的環境,重要性會因時間和空間的不同而改變,不同的企業重要性水平不問,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審計人員在對某一企業進行審計時,必須運用專業判斷,根據企業所面臨的環境,并考慮其他相關因素,才能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
審計類型的選擇。《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7號明確了在什么情況下應表示何種審計意見,然而,從目前的規定來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拒絕表示意見的區別僅在于程序不同,對于“個別”、“局部”、“重要”、“嚴重”等措辭的把握在實際操作中必須依靠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來完成。
對舞弊風險因素的判斷。審計人員對舞弊風險因素意識的缺乏經常是引起審計失敗的原因。如果審計人員能夠了解重要的舞弊風險因素并能引起職業懷疑,然后利用專業判斷綜合而不是孤立地考慮這些風險因素,就能夠減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風險。
審計人員意見的一致性程度。一‘致性是指多個審計師對同一審計問題所做出的專業判斷的相似程度,它是用于評價審計師專業判斷水平的最常用標準。當審計人員遇上審計訴訟時,論證其他審計人員在類似的環境中亦會做出同樣的專業判斷可以保護審計師,使之免于承擔責任。
準確性。準確性是指精確度或與某一特定標準一致。理論上應以判斷的準確性作為客觀的、可衡量的標準。但是,在許多專業判斷過程中,并不存在一個一目了然的所謂正確答案來作為評價的標準。因此,在審計實務中,一般以一組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的共同判斷作為評價的標準,即將某一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與一組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所做的統一判斷進行比較來衡量該判斷的準確程度。
穩定性。穩定性是指在不同時間里,同一審計人員針對同一‘問題所做出的專業判斷之間的關系。從理論上說,在相同或類似的情況下,雖然時間不同或被審計單位不同,對同一問題應該做出相同的處理或反應。
可防衛性。對于報表使用人對審計報告的質疑,審計人員必須對其所做專業判斷的理由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從而避免訴訟失敗,這就是審計專業判斷的可防衛性。高質量的審計專業判斷應該具備較強的可防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