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建筑業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智能建筑日新月異,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介紹說明國內國外的一些智能建筑實例。并講述建筑智能化在住宅建筑,醫療建筑,辦公建筑中的應用。從而得到一些體會。
關鍵詞:智能建筑,智能住宅,智能醫療建筑
建筑的起源僅僅是遠古的祖先為了遮風避雨而營造的場所,當時的人類對于建筑的要求不過是滿足最基本的遮避而已。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升級人類開始對建筑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包括保暖,防寒,私密,象征地位身份等等。直到1984年,建筑業開始了一個新的名詞,智能建筑,或者說是建筑的智能化。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工作環境的智慧結合。是建立在建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社會工程學,系統工程學等各學科的基礎上并相互作用相互滲透想成的一種交叉。建筑的智能化,通常表現在建筑功能運作的自動化,包括對水、電、熱力、空調、通訊等的智能自動調節。還表現在建筑物的節能運作,建筑內通信的自動化,建筑內辦公的自動化,以及安全保衛自動化。智能化的運作改變了傳統的人為控制,讓運作的主觀性降低,讓環境的舒適性更高,精密性更高。
1984年1月,美國聯合科技集團的UTBS公司在康涅狄格州哈弗特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廈開啟了建筑界的新紀元。這座由舊的金融大廈改造的被稱為City Place的大廈總建筑面積達十萬余平米,在這坐僅僅三層的不起眼建筑中蘊含著當時世界上的領先技術。在這里客戶不用自己添置設備便可獲得語言通訊、文字處理、電子郵件、市場行情信息、科學計算和情報資料檢索等服務。自動化與智能化讓人們感受到電子時代的關懷。自動化綜合管理、空調、供水、防火、防盜、供配電等系統全部由電腦控制,是客戶真正感受到舒適,方便和安全。這座大廈的建成開啟了人類探索智能建筑的先河。
隨后日本開始在建筑智能化的領域探索,在短短的十年內建成數十座代表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智能大廈,并在1995年成立了國家智能建筑專業委員會。此時美國的智能建筑已經達到了數萬棟。智能建筑的探索熱潮隨即而來。90年代后,繼美國日本后,法國、瑞典、英國等歐洲國家,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智能建筑也如雨后春筍般的蓬勃發展。中國的第一座公認的智能建筑——北京發展大廈。它自1989年建成便成了中國智能化建筑領域的先驅。在當時雖然智能化辦公建筑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屬于比較新的技術以及理念,但是發展大廈的設計團隊積極的學習參觀學習國外先進的實例,成功的解決了智能型大樓需要解決的辦公自動化,通訊自動化,樓宇管理自動化,防火自動化,安全保衛自動化停車管理自動化等問題以外還積極的探索解決了建筑空間的靈活性與宜人性。設計者立足于,寫字樓是知識生產力高度密集的場所,要是人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需要建筑環境有較強的宜人性。北京發展大廈是我國建筑智能化的航母,他顯示出我國建筑領域通力巨大成就。
一、智能建筑設計在住宅建設的應用
我國在住宅的設計與建設中,必須注意考慮我國國情、國力、民情、民力,從實際出發,掌握標準控制造價的同時滿足十六字方針即“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實用、兼容、拓展”從而實現21世紀智能型小康住宅的功能要求。住宅的智能化包括通信單元即實現家庭通信網絡的、有線電視等的智能化。家庭通信網絡是經電話接口模塊,通過電話線路和現場總線接口雙向傳輸語音信號和數據信號,如防災報警、家用電器異地控制、門口可視對講、三表數據傳輸、報警模式設置等.。住宅水、電、煤氣三表自動抄表系統是通過脈沖式傳感器信號接口,將采集到三表數據通過電話接口模塊或CAN現場總線傳輸到小區物業管理中心的抄表主機,經脈沖數與度數轉換記錄、打印用戶水、電、煤氣的使用量,并可與銀行聯網結算。采集數據自動保存,并具有掉電保護功能。整個采集傳送過程無需人工干預,避免了入戶抄表并且可以為住戶增設凈水、熱水等功能,提供擴展余地。家用電器設備控制:通過總線制地址編碼方式,按照預先設定程序可對空調、電飯鍋、電熱水器等家用電器通過本地或異地電話,使其即時啟閉。事故應急控制是為了確保住宅用戶的安全。當發生火災時,切斷家庭總電源。高層住宅火災報警情況下可自動開啟樓梯門鎖。當發生煤氣泄漏事故時,可采用集中報警、區域報警,或分散報警形式。后者,通過輸出觸點控制專用的防爆控制器關閉防爆煤氣電磁閥。防盜、防災報警防護區域包括住宅防護和住宅區內域防護。住宅防護可在門上、窗上安裝門磁開關;住宅內區域防護可在客廳、陽臺處安裝紅外探測器;院落別墅住宅可安裝主動紅外對射探測器,以防范非法入侵等。這些都是建筑的智能化帶給人們的方便與安全的保障。智能化讓生活更加的方便更加的隨心所欲。
二、建筑智能化在醫療建筑中的應用也比較的普遍:
醫療改革必然加劇醫療市場的競爭,為了更好地適應及貫徹醫院以人為本的理念,醫療環境的建設顯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懂得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的道理。而作為醫療建筑更應該強調的是建筑的人性化以及科學化。我們都知道,醫療建筑是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組成的,以醫技為中心,以門診和住院部兩點發展,而門診又是客流量最大,使用的最集中的部分。我們以門診的智能化設計為例,來探討智能化的發展對醫療建筑的重要性。
醫院的門診樓就去位置以及重要性無疑是一個醫院的門面和窗口,使患者最先接觸到的地方。門診人流量大且復雜。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且醫院的服務人群大多是病患,從患者的心里角度來說,身體的不適更容易造成心里的不舒服。更容易產生厭惡情緒。因此無論是患者的體力還是心里都要求門診樓的設計應當更具人性化,更加的便捷,更加的方便。合理的空間布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現代化的建筑物自動化系統,快捷的通訊網絡。智能化的門診綜合電子信息系統,人性化的候診大廳,也將成為現代醫院門診樓建筑智能化的全新理念。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智能建筑是在以人為本的號召下應運而生的,建筑的智能化就是為了使建筑擺脫鋼筋混凝土牢籠的稱號,使建筑更加的人性。使建筑所營造的空間環境更適宜人的各種活動。使建筑更加的貼近于人,服務于人,使我們的生存空間更加的方便便捷。讓科技服務于人,讓科技摒除科技所給我們帶來的種種不便,讓生活更加的美好。智能建筑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創新,是一種發展,是一種持續。建筑智能化需要建筑師的通盤考量,統領全局,更需要每一位建筑工作者的配合,包括水,電,暖等等。建筑智能化要求更多的行業協調從而創造更多的和諧。
【參考文獻】:
1、《建筑研究》賀業鉅等,建筑出版社
2、《建筑設計新概念》 黃繩,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3、2000上海醫院建筑設計及裝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劉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