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為了實現樂昌峽水利樞紐總體建設目標,配合做好水庫淹沒區的移民安置工作,根據樂昌峽建設總指揮部要求,將庫周道路列為應急專項工程,遵循“三原原則”進行設計,設計標準為泥結石路面單車道簡易道路。本文通過庫周道路設計過程的歸納總結,對低等級道路的設計要點進行探討。
關鍵詞:庫周道路,三原原則,低等級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rge water control project in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lechang goal, coordinate with reservoir resettlement in the submerged area of the work,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command gorge lechang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the library weeks as emergency special project roa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extrattrestrial "to carry on the design, design standards for mud stone pavement simple road cycling trail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brary weeks road design process generalizations, low level of road design point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library weeks road, the principle of extrattrestrial, low level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樂昌峽樞紐水庫的正常蓄水位為154.5m高程,比蓄水前的武江天然水位壅高五十多米。故水庫蓄水后,水庫左、右岸的大部分現有道路將被淹沒或受淹沒影響。庫周沿線為林場,零星分布有村莊、小學、小水電、武警部隊駐地、電力與通訊設施等,庫區兩岸的現有道路是當地群眾生活、生產與交通出行的主要陸路通道,另外,庫周沿線布置有管埠集中安置點、白雞灘集中安置點及許多分散的移民安置點,移民安置點的施工設備、建筑材料運輸與移民搬遷等也需利用該庫周道路。尤其是施工圍堰擋水后,10年一遇洪水淹沒線以下的庫區移民必須提前搬遷。水庫蓄水前,為了便于主體工程施工使用,并有利于按期完成移民的搬遷安置工作,減少因淹沒道路而需對部分移民進行額外搬遷安置;水庫蓄水后,便于兩岸居民的交通出行,便于庫區客運、木材運輸、汛期防洪搶險的交通使用,便于當地的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因此對水庫蓄水淹沒區的庫周道路進行新建或墊高恢復并盡早建成交付使用是非常必要與迫切的。
2 設計要點
水庫蓄水后,左岸的京廣舊鐵路、大源鎮、大源鎮至大長灘簡易道路大部分路段、從九峰水口附近至坪樂公路的部分機耕路及其它零星分散的機耕路與連接便道將被淹沒或受淹沒影響,需進行道路恢復;右岸從坪石鎮至樂昌市沿武江邊的永新路大部分路面高程低于淹沒線,也需進行道路恢復。
2.1庫周道路建設內容
結合水庫蓄水后的淹沒外包線,經過前期對原有交通現狀的詳細勘查,由于沿武江兩岸地形陡峭、條件局限,路線基本是沿兩岸山坡布置,方案較為單一,路線位置可基本確定下來。
(1) 庫區左岸:新建庫周道路總長26.824km;
(2) 庫區右岸:新建庫周道路總長42.438km。
(3) 新建橋梁:左岸大長灘中橋(48m);右岸年九坑中橋(32m)、洪源中橋(48m)、太坑河中橋(80m)、廟坑河中橋(60m);連接左右兩岸的新秦過江大橋(165m)。
2.2選線原則
新建道路擬定路線時主要考慮以下幾條原則:
(1) 應滿足庫區居民生活、生產及防汛搶險的要求,盡量結合移民安置點布置,有利于道路的布置與銜接;
(2) 充分利用地形、地勢;
(3) 選擇地質穩定、水文地質條件好的地帶通過,盡量避開軟基、泥沼、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等不良地段;
(4) 路線總里程較短、地形坡度較平緩、轉彎舒順;
(5) 盡量減少環保方面的不利因素;
(6) 盡量避免大開挖,盡量減少棄渣,避開高邊坡等地段,減少水土流失。
2.3設計標準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設計規范》(SL290-2003)及《公路工程技術規范》(JTG B01-2003),結合日常交通量、行車安全、經濟等因素以及當地實際情況,對受淹沒影響的庫周道路,按原道路標準(為單車道簡易道路)進行恢復:
(1) 原路面高于淹沒線的路段,仍然保留,并考慮庫周道路施工期間的維修養路費用;
(2) 原路面淹沒路段,在淹沒線以上地帶重新布置新建道路,路面結構采用厚20cm的級配碎石墊層與厚20cm的泥結石路面,行車道路面寬3.5m,路基寬4.5m,靠山坡側增設邊溝、另一側設置柱式C25砼護欄;
(3) 根據現場地形每隔300m左右設置一處錯車道,錯車道的泥結石路面寬6.0m,路基寬7.0m,錯車道長度為30m,并選擇有利地點設置回車場。
汽車荷載等級:公路-Ⅱ級。
路基設計洪水頻率:參照《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的規定,庫周道路的路基及橋涵設計洪水頻率為20年一遇,庫區新秦過江大橋設計洪水頻率為50年一遇。
2.4線型設計
(1)平面線型:按照路線設計規范,根據平曲線半徑與超高值的關系來設置平曲線的超高值。
按公路等級,路面采用第1類加寬標準設置加寬值。
本路線超高緩和段長度與加寬緩和段曲線長度一致。
(2)縱面線型:縱斷面拉坡及橫斷面設計過程中,注意控制土石方的挖填平衡,發現局部路段挖填方過大,則重新調整路線平面、縱斷面,力求設計過程中挖填土石方盡可能平衡。
2.5路基邊坡設計
路塹挖方邊坡:由于沿線山坡地形較陡,大部分坡度陡于1:1,因此新建道路均采用路塹形式。根據地質情況,按巖體風化程度不同來選取相應的邊坡值。弱、微風化堅硬巖質邊坡采用1:0.3;強風化巖質邊坡采用1:0.5,對特殊路段采用掛網錨噴混凝土護坡加固措施。路塹土質邊坡一般采用1:0.5,對特殊路段采用掛網土釘噴混凝土護坡加固措施。若邊坡地質條件差時,適當放緩至1:1進行開挖。挖方邊坡高度大于10m時,采用分級邊坡,第一級邊坡高度為8m,其余每級均為10m。如果第一級邊坡巖性為硬質巖時,第一級邊坡高度可為10m~12m。每級之間設一邊坡平臺,一般邊坡平臺寬為1m,但邊坡高度超過20m時,邊坡平臺寬為2m。
路堤填方邊坡:填方邊坡根據路基填料種類、地形等條件而定。低填方路基(≤8m)邊坡坡比采用1:1.5。在地面橫坡陡于1:5的填方路段,做內傾2%的臺階處理,臺階寬度不小于1m。地面橫向坡度較陡路段在路堤下方設置擋墻,其中涵洞則與擋墻結合。
2.6路基防護
(1)路塹挖方邊坡防護:
對于路塹挖方高邊坡,采用分級邊坡防護。根據邊坡巖土性質、坡比及坡高情況,對巖質邊坡較陡且巖石較破碎的特殊路段,進行掛網錨噴混凝土護坡;對土質邊坡的特殊路段,采用掛網土釘噴混凝土防護或砼框格護坡。局部出現黃粘土滑坡段采用M7.5漿砌石擋墻支護。邊坡高度超過20m時,邊坡平臺寬為2m。
(2)路堤填方邊坡防護:
對于路堤填方邊坡,在正常蓄水位154.5m高程以下邊坡坡面采用漿砌石護坡進行防護,154.5m高程以上邊坡坡面則采用植草或鋪草皮防護。
2.7橋梁設計
庫周道路沿線的中橋,按照路線走向結合實際地形布置,橋梁法線盡量與水流方向平行,并且在滿足過流前提下使跨度盡量最小,以達到經濟的目的。為了盡可能利用標準圖集的設計資料,各中橋采用標準化跨徑進行設計。為了節省投資,中橋采用預應力砼簡支空心板橋與樁柱式墩臺的結構型式。按規范要求,橋梁設雙車道,全橋寬7.5m =6.5m(橋面凈寬)+2×0.5m(護墻寬),不設人行道,樁基采用嵌巖樁。具體設計為:左岸大長灘中橋為3跨16m、右岸年九坑中橋為2跨16m、洪源中橋為3跨16m、太坑河中橋為3跨16m、廟坑河中橋為3跨20m的預應力砼簡支空心板橋。中橋的結構型式安全耐用、施工方便、景觀協調。各中橋采用統一的結構型式還能大大提高設計效率。
經過水文、地質、河道斷面等多方面綜合考慮選定橋址以及多方案論證比較后,確定新秦過江大橋主橋上部結構為三跨現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全橋跨徑組合為45m+65m+45m,加上右岸現澆空心板連接跨10m共長165m(不含橋臺搭板長)。在橋臺處各設一道仿毛勒式D120型伸縮縫。橋寬8.5m,為單箱單室結構。下部結構主墩采用雙肢薄壁墩身,墩高40m,墩身截面采用矩形截面,肢距320cm,單肢墩身縱橋向寬80cm。
橋面布置:橋面設雙車道,橋面凈寬為6.5m =2×3.0m(行車道寬)+2×0.25m(側向寬度)。橋梁兩邊各加1.0m寬的人行道,人行道高出橋面0.48m。橋梁全寬8.5m=6.5m(橋面凈寬)+2×1.0m(人行道),設置雙車道。
橋面縱坡和豎曲線指標:縱斷面為平坡。
橋面橫坡:由橋面鋪裝形成1.5%雙向橫坡。
橋面高程:根據通航水位、橋下凈空與梁高,并考慮受風浪的影響,中心橋面高程為166.0m。
新秦過江大橋結構外觀優美、接縫少、剛度大、變形小、自重小、整體安全性好、抗震能力強、行洪通航條件好、施工占地少、施工方法先進、施工工藝成熟、工期有保證、投資少等優點。
2.8涵洞設計
沿線根據集雨面積與匯流量大小及實際情況設置鋼筋混凝土圓管涵、蓋板涵或箱涵,涵洞出口盡量高于水庫蓄水位以保證涵洞排水順暢,因此大部分涵洞基礎需在回填方上進行施工。要求基礎部分采用石渣進行填筑并分層碾壓密實至設計高程。涵洞出口至填方坡腳的坡面采用漿砌石進行防護以保證路基的穩定。若設置涵洞的沖溝不是太深,則設置路肩擋土墻與涵洞進行結合防護。
3 結語
樂昌峽水利樞紐庫周道路設計過程本著恢復原規模、原標準、原功能的“三原原則”,按低等級山區道路標準進行設計,在滿足行車安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盡量節省投資。新建的庫周道路有利于庫區移民安置的順利進行、為庫區居民出行、木材運輸、汛期防洪搶險等提供便利,促進當地的社會經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