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建筑設計類論文發表了建筑藝術設計的當代分析,伊斯蘭藝術是世界歷史當中的獨特藝術,在建筑靈活體上值得我們思考,伊斯蘭文化因戰爭而汲取到各方文化,既自成一格,又影響著其他事物,尤其對建筑藝術的影響特別大,令人矚目。
關鍵詞:建筑設計類論文,伊斯蘭教,伊斯蘭文化,當代設計
伊斯蘭文化的發展由來要追溯到伊斯蘭教的發展史。伊斯蘭教靠打仗擴張領地,所以在四處征戰的過程中也吸取了各地文化。伊斯蘭藝術在逐步擴張領地中逐漸形成有別于希臘、羅馬的傳統藝術風格。但是伊斯蘭藝術不是阿拉伯藝術,也不是希臘藝術、波斯藝術、印度藝術、土耳其藝術,它是在多種自然環境和文化傳統下,按照伊斯蘭教嚴格的信仰,以保證其共同體的存在為必要條件而形成的獨立的藝術。要探究伊斯蘭教與建筑的關系,則要追溯到最開始的伊斯蘭教。在一開始的教義里,伊斯蘭教是不注重建筑的,因為在他們信仰里的真主安拉的使者,也就是穆圣,即穆罕穆德,他的說法便是:“天使不會進入一個有繪畫或是有狗的人家。”由此看來,伊斯蘭教一開始是抵觸人物和動物畫的,也就是說,藝術在最初是被伊斯蘭教精神約束的。但由于穆斯林們信仰真主安拉,以信仰安拉作為教訓,萬物都不是主、只有安拉是真主的信念使他們奉《古蘭經》為圣典,因為深深的信仰,他們十分真誠地遵守《古蘭經》的基本信仰和義務。
其中,《古蘭經》里所描述的第一善功就是穆斯林需要禮拜來表達對安拉的尊敬。禮拜需要禮拜寺,既清真寺,所以他們開始建造清真寺,也就有了后來一系列伊斯蘭建筑和文化。而清真寺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以及伊斯蘭世界的擴大中,也受著其他地方文化的影響,比如安條克(Antioch)附近的安納托利亞西南部、敘利亞北部、大馬士革的周圍等。
伊斯蘭建筑從石頭到磚塊,以及混凝土上的鑲嵌,都承載著伊斯蘭文化。初期的阿拉伯人有著迷信、輕信的特點,萬物皆有靈魂的理論在他們之間盛行,使得他們對巖石、洞穴、水井等一切自然造物都有著極大的崇拜之情,還同樣包括對老鷹、羚羊、駱駝等動物生靈的圖騰崇拜。信仰神話的阿拉伯人對于一切的尊崇,也就有了他們崇拜石頭在麥加建造天房的典故。相傳很久之前,有一塊來自天堂的玄石,人們認為這塊黑石的主人就是安拉,所以人們對這塊黑石格外敬重,在麥加圣地建造了“克爾白”,也就是一個立方形體的房屋,用來保存神圣的黑色隕石。
這是一座朝向天空的建筑,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向導??藸柊自诤髞沓蔀槿w穆斯林朝拜的中心,神圣不可侵犯。這是伊斯蘭教未完善前的建筑,可見阿拉伯人對安拉的敬仰已深入骨髓。伊斯蘭建筑的風格特點在朝代變遷中也在不停演變,但始終沒有脫離禮拜寺。伍麥葉王朝時期以巖石清真寺著名,建筑樣式邁向壯觀風格,金鑲嵌畫、貼金箔的圓頂、花葉紋襯飾令人嘆為觀止,如今依然吸引著許多旅客。
還有不得不提的大馬士革大清真寺,華麗寬敞是其特點,它是最早注重藝術形式與裝飾的清真寺,這座清真寺是征戰奪取大馬士革后開始修建,可能也是為了在此地盤上宣揚戰爭勝利,它保留羅馬原有的墻垣,寺內裝飾華麗著稱于世,并且鑄造了伊斯蘭教的第一座宣禮塔。宣禮塔是用來呼喚信徒禮拜的,體形高大,而構成它的大理石窗格是由埃及工匠雕刻的,設計圖案也像極了手抄書中的織毯樣式。
從這些細節里就可以明顯看出伊斯蘭建筑無處不包含著來自各處的文化精華,而它的這些紋飾被運用在隨后西北歐的設計中。伊斯蘭建筑不僅有著體現各方文化的藝術細節,也有屬于伊斯蘭教所獨創的雕飾,比如整體效果新穎、圍繞宮殿的帶狀雕飾,是以多個三角形以“Z”字形狀排列而成的,每個三角形中都有大型的玫瑰花形,散發著伊斯蘭藝術的獨特屬性。再到后來的阿拔斯王朝,在這個被稱為古典時期的視覺藝術、文學等相當興盛的時代,伊斯蘭建筑就要聚焦于阿拔斯王朝的第二個首都沙馬拉的盛大宮殿了,沙馬拉宮殿墻的抽象灰泥裝飾受到中國、歐洲、波斯的影響。而古典時期依舊尊崇禮拜,開爾萬大清真寺運用了不同風格的建筑部件和材料,而且借鑒了敘利亞基督教堂的做法。所以伊斯蘭建筑有著強大的包容性,并且波及的范圍廣泛。
這在之后的朝代也有所體現,此外伊斯蘭教所尊崇的古蘭經的字體也在建筑當中有所體現。值得一提的是,天才巧思的伊斯蘭建筑師運用古蘭經文的庫符字體不僅構造出穹頂建造外,還有絕少純粹的自我樣式。長條橫飾帶上的梳打,帶著強烈的視覺節奏,也是建筑裝飾的部分組成。這個神圣而神秘的宗教所帶來的建筑藝術著實讓人震驚。
不僅在過去,伊斯蘭藝術對當代建筑設計也有著影響。由著名建筑師貝聿銘設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外墻用白色石灰石堆疊而成,折射在蔚藍的海面上,形成一種震懾人的宏偉力量,再看建筑的細節部分,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幾何圖案和阿拉伯傳統拱形窗使龐然大物增添了柔和氣氛,中和了英武之氣。因為信仰安拉,所以伊斯蘭建筑有著伊斯蘭教的獨特魅力。伊斯蘭建筑藝術有其獨特性,其對各地的借鑒使它蓬勃發展,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創新,為后續的發展增添活力。伊斯蘭教的創造力根源自穆圣帶領下的圣訓,在精神世界上帶動了感官世界,綿延出視覺和觸覺上的新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王新生.……《古蘭經》與伊斯蘭文化[M].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
[2]…霍格.伊斯蘭建筑[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陳志華.外國建筑史[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曼德爾(意).伊斯蘭藝術鑒賞[M].陳衛平,譯.…1992.
[5]…艾黎•福爾(法).世界藝術史[M].張延風,張澤乾,譯.…2015.
作者:魏家雯 馮赫陽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推薦閱讀:現代技術發展與建筑藝術設計
受現代建筑技術的沖擊,古代建筑技術越來越不適應這個社會。當代社會是以效益為原則的,當日新月異的技術在我們的眼前展現出幾近無所不能的時候,我們尤其需要謹慎、冷靜的選擇,保持技術與藝術、技術與生態之間的平衡。鑒于此,本文對現代技術發展與建筑藝術設計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