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質量控制措施
(一)為了確保總工期目標,必然實行分段控制、動態控制。
在項目實施過程,要依據變化后的實際情況,在不影響總進度計劃的前提下,對進度計劃及時進行修正、調整。材料供應和支付工程進度款方面要及時,以確保工程質量。
(二)嚴把材料質量關
材料要符合國家規范標準(含環保標準)和設計要求,嚴格執行材料驗收制度。對所有原材料必須做到“三有”:質保書、出廠合格證、有關試驗報告。審核施工方提供的材料計劃的準確性,設備進場的合理性,以及建設方供貨的及時性,協調建設方、施工方的供需矛盾。嚴查材料的使用認證,以防錯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確保主體結構質量。主體結構質量關系到整體工程質量和安全,關系到每個職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須確保主體結構質量。重視裝飾質量:在施工裝飾階段,事實上要克服質量通病,搞好細部處理,在裝飾水準上要高人一等,要有新創新、新工藝。抓好關鍵部位施工。
(三)加強各方面人員的管理,層層落實到位。
特別是有責任心、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是項目質量控制的基礎。對工程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加強高層建筑的“三線”控制工作。
軸線、標高線、垂直度類似于建筑物的經絡,對高層建筑來說,由于涉及面廣,操作難度大,經常會發生位移或不準的現象,造成嚴重的質量事故或者埋下安全隱患,因而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二、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措施
(一)結構工程重點部位質量控制措施
1、在澆注區段周圍引測樓層標高基準線,其引測點數量應便于控制樓面水平。
2、在澆筑混凝土前,鋼筋須用縱橫@1000的馬凳鐵點焊固定,保證鋼筋的有效位置。并以此作為控制反面平整的初始依據。
3、為便于混凝土澆筑時板面水平控制,采用100*100同強度混凝土塊按@2000進行布點控制。
4、混凝土澆筑時須采用水準儀進行跟班抄平。
5、板面抹光時,必須用2m靠尺隨時進行板面平整度檢查,發現不平處即時補填混凝土,并壓實平整。
6、在混凝土初凝前須進行二次板面平整度檢查,并最終檢查調整板面平整度。
(二)電梯井道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采用激光經緯儀投點,實施對筒模的平面位置、垂直度和幾何尺寸的總體控制。測設豎向垂直度時,各層均由初始控制線向上投測,避免誤差積累。每次模板安裝測量除按投點控制平面測量外,同時,對已完混凝土結構進行校核,并作好各層軸線、標高及電梯井垂直度等資料的備檔。井簡內模在組裝成型后,幾何尺寸不得產生負公差。為了保證井道內幾何尺寸和軸線位置準確,應事先彈出井道四周的中心線物和水平控制線,模板就位時,其中心線與井壁中心線對準校核后,方可用拉桿與外模固定。
(三)陽臺現澆弧形結構質量控制措施
有些工程在設計時考慮立面效果的需要,門面設有現澆弧形陽臺。為保證成型質量,達到立面裝飾整體效果要求,現按以下方法加以控制:模板采用定型木模板。制作前應先根據設計尺寸提出計劃,并制成設計所需的弧度在現場進行加工。為了保證混凝土成型質量,混凝土澆筑時一次下料不宜過高,控制在規范之內。并加強混凝土的振搗,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采用經緯儀控制垂直度,并將允許偏差控制在規范要求內,以保證其效果。
(四)混凝土防開裂技術措施
1、模板及支撐系統,必須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規范進行設計、計算,納入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中,經批準后實施。模板拆除必須按照設計要求及GB50204-2002的規定。特別注意當混凝土強度較低時,不可在結構板面上施加荷載。
2、澆筑后應注意:混凝土表層在初凝之前必須進行二次收光壓實,以增強混凝土表面抗裂能力,減少表面干裂縫。季氣溫高,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極快。因此,澆筑后須立即覆蓋薄膜保濕,6h后,12h內即可澆水養護,早期澆水不得沖刷混凝土表面。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天。
(五)梁柱節點細部處理措施
梁柱節點是框架結構中重要的部位,該部位作為結構傳力、手工勞動集中點,其施工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結構的安全,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質量保證:
1、鋼筋工程施工
該部位鋼筋密集,不便鋼筋施工,同時該部位箍筋對于保證框架結構的受力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施工中要提高施工人員對該節點施工的重要性,施工方法采取在梁綁扎后,再穿入兩個開口箍對拼搭焊成堵塞箍的方法解決。
2、梁柱節點的模板處理
梁柱接頭模板處理,是梁柱節點混凝土成型質量的關鍵,傳統的施工方法往往造成梁柱節點縮頸或爆模的質量通病,因此,工程方柱、梁模板均采用九層涂塑膠合板,據節點實際尺寸進行下料,以保證其斷面。澆筑節點混凝土時,應將節點部位清理干凈,同時用水沖洗干凈,保持濕潤。如鋼筋過密時采取同標號細石混凝土進行澆筑,振搗棒頭改用片式,并加強振搗。節點應加強養護,保濕養護不少于14晝夜,以防混凝土開裂。
(六)模板及支撐系統的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由于轉換層結構一般都為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尺寸較大,施工荷載也相當大,高層轉換層支撐系統的安全性是轉換層施工需考慮的一個重點問題。
1、高支撐體系設計轉換梁施工時最大荷載為92.5KN/㎡,下部各層模板設計荷載之和小于轉換層施工所產生的荷載,為保證施工安全,轉換層垂直荷載要能有效傳遞到地下室頂板,故該轉換層及支撐系統設計為關鍵設計。經過技術、經濟分析,可選用鋼管腳手架支撐體系作為轉換層模板的支撐系統。轉換層樓板模板采用δ=12mm膠合板拼裝,背50*100木方@≤500mm。采用Φ48*3.5mm滿堂鋼管腳手架支撐。另第一、二、三層結構施工時,支模架還應按轉換層相應位置立桿搭設計要求加強,并保留三層模板及支撐,到轉換層施工后強度達到涉及強度時,方可拆模。梁底模、測模采用δ=18mm膠合板,梁側模豎向背50*100木方@≤300mm,梁高≥2200mm時,梁底模橫向設置50*100(h) @≤300mm,木方各跨度不大于600mm。梁模支撐架亦采用Φ48*3.5mm鋼管,梁支架搭設要求根據梁橫截面面積不同而有所區別。
2、框支梁支模由于框支梁(h=2.2m)施工時產生的荷載很大,其下各層樓面設計荷載之和小于轉換層框支梁施工時產生荷載,故所有框支梁施工時產生的荷載傳給本層柱端1.5m范圍及下層柱端600mm范圍內,柱梁內相應增加Φ25ram抗剪鋼筋。
3、支模安全保證措施施工前編制專項技術方案,從組織管理、材料使用以及技術措施等多方面進行嚴格控制,高支撐模板搭設完成后,必須經驗收合格后方能進入下道工序作業。混凝土澆筑期間,觀察模板及支撐系統的變形情況。該工程結構轉換層混凝土澆筑一次性完成,施工速度快,模板支撐數量大。必須保證轉換層混凝土的結構質量,滿足結構設計要求及模板支撐體系穩定可靠,確保高大模板施工的安全。
三、結束語
盡管高層建筑施工過程質量控制難度較大,但只要科學規范施工,并采取嚴密科學的控制方案,其施工質量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參考文獻:
1、張麗華《房屋建筑質量管理動態分析》[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7,(4).
2、孟憲海《建筑質量與安全管理經驗點滴談》[J]中國建設信息,2008,(9).
3、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建議[M].上海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