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設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路基高填深挖路段多。要確保路基、路面的穩定性,安全性,增長道路使用壽命,必須加強路基邊坡防護的綜合研究。公路邊坡防護從設計到施工,應緊緊抓住設計對象的地質、水文、氣候等自然條件特點,采用靈活有效的防護方式,并結合環境保護,在保證邊坡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加大植被面積,建造生態公路,人文公路。
一 、 路基防護工程設計的相關要求
1、防護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障路基穩定、改善路容景觀、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設施。選擇防護設施類型時根據當地氣候、水文、地形、地質條件和地材資源情況,并注重與自然景觀協調,與駕駛員的視覺感觀相適應。在滿足工程使用的前提下,優先考慮植被防護,盡量少用圬工,不得已采用圬工防護時應與植被綠化相配合。
2、路基邊坡防護工程既應在穩定的邊坡上進行,又是為增強邊坡穩定、防止大氣剝蝕與水流沖刷、保護環境而設置。設計時,綜合考慮了邊坡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邊坡高度及相關排水設施、環境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確定防護工程措施。當邊坡地質條件有利、整體穩定性好時,以保持自然坡面或柔性防護與植被防護為主;當地質條件不利于邊坡整體穩定時,以支擋防護為主,坡面植被防護相結合,做到安全、經濟、美觀。
3、 各種防護措施注意相互銜接與協調。
二、 路基防護
主要為路堤邊坡防護以及路塹邊坡防護。
(一)路堤邊坡防護
1、路堤邊坡防護結合項目區土質不耐沖刷的特點,采用以下路基防護設計方案:
(1)路堤邊坡高度≤5m時,邊坡采用植草+紫穗槐草灌結合防護
(2)對于拼寬填高5m以上路段,采用C20預制砼拱形骨架內草灌綠化、防護;
(3)大、中、小橋橋頭錐坡,臺后10m范圍采用C20砼預制六棱塊全防護;分離式立交橋頭錐坡,臺后10m范圍采用C20砼預制空心六棱塊防護,格內植草。
(4)當邊坡占壓部分水塘時,邊溝及邊溝外側設置C25砼預制塊全防護,坡頂高出塘(池)水位50cm左右。當塘深超過3m時,邊溝外側采用C20混凝土擋墻砌筑,收縮坡腳。減少填土方量。
(5)急流槽在邊溝出口位置,急流槽兩側各2.5m范圍的邊溝采用C25砼預制塊全防護。
2、 護坡道
路基兩側的護坡道防護與路基邊坡防護相對應。
(二)路塹邊坡防護
公路路塹邊坡防護技術大體上可分為兩種類型,即植物防護和工程防護。
1 、植物防護
植物防護就是在邊坡上種植草叢或樹木或兩者兼有,以減緩邊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結邊坡表層土壤以減輕沖刷,從而達到保護邊坡的目的。這對于一切適合種植的土質邊坡都是應當首先選用的防冶措施。植物防護還可以綠化環境,和周圍景觀協調,也是一種符合環保要求的防護辦法
2、 工程防護
對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土質或風化嚴重、節理發育的巖石路塹邊坡,以及碎石土的挖方邊坡等,只能采取工程防護措施即設置人工構造物防護。工程防護的類型很多,有護面墻防護、干砌片石防護、錨桿防護、抗滑樁防護和擋土墻防護。
三、 施工方法
1、三維植被網+植草
(1)三維植被網:三維植被網采用EM3型,底部兩層為雙向拉伸網,上部一層為非拉伸擠出網,厚度≥12mm,單位面積質量≥260g/m
2;縱、橫向拉伸強度≥1.4kN/m,幅寬不窄于1.5m,要求焊點牢固,顏色為黑色或綠色。
(2)噴播材料:三維網網包內回填種植土(泥):細粒土土壤團粒小于三維網網孔,人工覆設泥漿由細粒土調制,其稠度由現場試驗確定,以便于覆設為宜。
(3)邊溝三維網植草施工工藝:
a人工整形邊溝,并輔以噴藥,以抑制野草生長。
b用水將坡面澆濕,澆水量以土壤不出現浮土和粉塵土為宜。坡面覆土后要求起伏小于5cm/2m
2。
c三維網墊鋪掛整平,用竹釘形釘固定網墊,竹釘交錯排列,豎向間距100cm,橫向間距100cm,間距應根據邊溝斷面進行調整,以確保網墊緊貼于坡面上,要求固定牢靠,不鼓包,不翹起,三維網平順。
d邊溝邊緣三維網必須采用埋壓溝固定三維網。
e鋪設第二幅三維網時,與已鋪好的第一幅三維網搭接15cm,搭接處用竹釘固定。
f三維網處治范圍周邊應將三維網卷邊5~15cm,用竹釘壓邊,使三維網與周邊構造物接觸密合。
g網墊全部鋪通、固定平整后,三維網上必須覆泥,以覆蓋網包并確保覆土和網下填土形成一整體,防止表面形成空殼。覆泥方式為:采用人工傾倒種植土添加營養泥調制成的泥漿,邊傾倒邊人工搟壓,使泥漿完全覆蓋三維網。施工中應嚴格控制營養泥的稠度,過稀則噴后易流失,且失水收縮開裂,過干則不易搟入網包內。
h 覆蓋無紡布(要求單位面積質量≥14g/m2)并及時灑水養護,直至植草。
i 養護期不宜低于45天,以噴灌水為主,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促進種子發芽和快速生長覆蓋;種苗長出后應并追施氮肥,促苗轉青;發現病蟲害時應及時噴藥,防止蔓延。
2、 拱形骨架防護+植被防護
(1)圬工材料石料選用抗壓強度不低于30MPa,其尺寸應滿足規范要求尺寸;預制件采用C20混凝土預制,采用水泥、砂、石材料要求及配合比參見原土建技術規范。混凝土預制件的混凝土等級及尺寸應符合圖紙所示,預制塊應按圖紙所示尺寸制模。
(2)種植土拱格內填土用種植土,盡量利用原場地清表土,若采集的土壤不符合植物(草、樹)生長,應在土壤中添加肥料和土壤改良劑進行改良。種植土要求為:土壤粘砂適中,疏松多孔,密實度良好,PH值為6~7,有機質含量大于1.5%,含水量15~20%左右,無雜質、無病菌、蟲卵,無有害物質以及大于25mm的石塊、棍棒、垃圾等。回填土要經過翻曬、晾干、碾壓、過篩成均勻的細粒土。
3.2.3施工工藝施工順序:人工清坡→坡面上人工開槽→碼砌M7.5水泥砂漿砌片石和C20預制塊→挖坑→植種草灌→養護。
1)按要求進行人工修坡,清除表層不穩定塊體和浮土,修坡后坡面整體應平順,自然。坡面平整度要求在5~8cm/2m2之內,壓實度滿足規范要求。
2)在坡面上貼坡開槽并進行圬工砌筑,砌筑完畢后,整個漿砌片石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平順、自然,每個拱格內多余的土應挖除。砌筑完畢后開挖的槽應用原土回填并夯實。
3)拱格內進行草灌防護,其具體要求見草灌防護說明。
總之,為了防止水流、波浪、雨水、風力、不良地質等因素對路基形成的危害,各地區應因地制宜地采用經濟合理耐久適用的防護措施,確保公路路基施工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高速公路路基設計與施工[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王忠興.談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管理[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6.
[3]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
[4]劉暉,編著.公路路基施工技術[M].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