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價控制工作是一門專業性、知識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強的工作。特別是近年來,建筑行業區域邊緣逐漸淡化,多行業間相互參透,使得實際工作中會經常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新的變數,這就要求相關人員能不斷學習,汲取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適應形勢的要求,以保證決算工作的準確權威性,減少不必要的糾紛,最大限度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一、工程竣工程結算審核中存在的問題
工程結算失真的原因送審的結算中,常發現有工程結算多報的現象產生,認真分析結算“失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聯系單盲目簽證,事后補簽,簽證表述不清、準確度不夠及時間性不強。由于我國目前采取的是計量(監理)與評價(決算)分離的工程監管模式。搞決算審核工作的工程師施工時一般不到現場,決算審核時工程量的計算依據主要就是施工圖和監理簽證。這就為施工環節(尤其是隱蔽工程)偷工減料提供了可能?,F場監理人員對造價管理和有關規定掌握不夠,對不應該簽證的項目盲目簽證。有的簽證由施工單位填寫,不認真核實就簽字蓋章;施工單位在簽證上巧立名目,弄虛作假,以少報多,蒙哄欺騙,遇到問題不及時辦理簽證,決算時搞突擊,互相扯皮推卸責任;有的施工單位為了中標,報價很低,為了保住自己的利潤對包干工程偷工減料,對非包干工程進行大量的施工簽證,施工現場的亂簽證,擾亂了建筑市場正常秩序。
2、工程量計算方面。工程量的計算是依據竣工圖紙、設計變更聯系單和國家統一規定的計算規則來編制的,是結算編制的基礎。工程量計算誤差主要包括在定額中子目錄再次計算、計算單位不一致而造成工程量的小數點錯位及計算錯誤。
3、套用定額方面。對定額中的缺項套用子目或換算的理解有出入、忽略定額綜合解釋,不換算系數、高套定額。
4、材料價格方面。主材的型號、材質在設計中不明確;除去規定的材料價格外,還有大部分采用的是市場價,這也影響了結算的造價。
5、費用計算方面。不按合同要求套用費用定額。根據工程類別劃分,三類工程卻高套用二類工程。工程沒有達到約定的文明施工程度卻按約定計算文明施工增加費。在縣城(鎮)的工程稅金的卻套用市區的費率等。
二、嚴把“四關”,為工程項目造價控制創造有利條件
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就是在決策正確的前提下,通過對建設方案、設計方案、施工方案的優化,并采用相應的管理手段、方法和措施,把建設程序中各個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和造價限額以內。建設單位作為投資主體,在項目實施階段,為達到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通過嚴把“四關”,重點從工程施工招投標、施工、竣工結算審核三個環節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把建設程序中各個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和造價限額以內。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是控制工程建設投資的重要環節,應該嚴把"四關"。
一、嚴控計劃關。一個工程項目開工前,首先要根據工程項目建設地點的氣象、氣候、地質、水文等自然條件。結合建設項目的建設規模、結構形式、工期要求,建設場地道路交通水電保障等因素預先制定出科學的施工組織計劃,確定各工程項目的開工、竣工時間,各工程施工順序,場地使用范圍、設備投入數量.如果這些因素計劃不周,施工時就會出現前后銜接不上,橫向配合不上,不該交叉施工出現交叉,該交叉施工的又無法交叉作業,應該避開不利施工季節的,而沒有避開,從而發生誤工,影響工程進度,影響工程質量,影響施工安全,降低工作效率,延長工期,增加投資提高造價。
二、嚴格復核關。工程量清單是形成工程項目造價的主要依據。工程量清單編制的項目內容是否全面真實,數量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工程投資與造價。工程量清單一般情況下是在施工招標前編制的,在現場施工時,實際發生的工程項目、工作內容以及工程量難免有一些誤差,因此作為工程建設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造價人員、施工管理人員,在工程施工中,對工程量清單要隨時進行復核發現差錯及時調整。如果這項工作建設單位做得不認真、不細致、不及時,就會出現在工程決算時,工程項目、工程量只增不減的情況,使工程建設單位蒙受經濟損失。
三、嚴把采購關。在建筑工程投資中,材料費約占工程總造價的50%左右。為了節約工程投資,降低工程造價,以及某些材料沒有明確的價格,或價格差異很大時,通常在招標或簽定施工合同時明確某些材料、設備由建設單位自供或暫時限定價格,工程竣工后按實際的采購價格進行結算。在工程施工時,建設單位首先要了解市場信息,把握市場規律,一般情況下零星采購價格高,批量集團采購價格低,施工旺季采購價格高,施工淡季采購價格低。建設單位一定要結合工程特點、地域特點、市場變化規律,在財力有保障的情況下適時進行采購。
四、嚴管進度關。一是工程施工安全不僅是施工過程中的人員生命財產安全,以及交付使用后的住用和使用安全,同時也與工程投資和工程造價密切相關;二是抓好施工質量,避免大拆大改,力求不返工或少返工,做到既保證工程質量又不增加工程投資;三是各階段的工程進度安排要力求合理,以實現節約工程投資,提高投資效益,降低工程造價。
三、完善工程結算機制,特別突出加強資料的整理與復核機制
工程項目完工后,即進入工程的結算階段,如果前面各項工作和制度都執行得很到位和完善,則結算工作的工作量和人為誤差將大大減少,但仍應完善以下機制:首先,在工程竣工后,召開工程結算專題會議,通過結算會議確定結算方法、結算的負責人、經辦人或委托的中介單位、結算期限、合同中未約定的項目的結算辦法、雙方存在分歧較大的問題的解決辦法。其次,加強對竣工結算資料的整理與復核,建立結算資料的審查與復核機制,一般應由建設單位現場代表和監理單位代表對施工單位送交的竣工圖紙、簽證資料、結算文件與工程實際情況比對復核,確保資料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之后才送交結算審核部門對造價進行詳細審核。再次,對于審核結果應建立復核審查機制,以加強制約,減少失誤。一個項目的成本控制應貫穿于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重點在于前期的正確決策、設計階段的預先控制、招投標階段的精確控制以及施工與結算階段的嚴格控管。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造價控制工作是一門專業性、知識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強的工作。特別是近年來,建筑行業區域邊緣逐漸淡化,多行業間相互參透,使得實際工作中會經常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新的變數,這就要求相關人員能不斷學習,汲取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適應形勢的要求,以保證決算工作的準確權威性,減少不必要的糾紛,最大限度提高企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