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爬模是滑模與支模相結合的一種新工藝,具有設備投資較省、節約勞動力、降低勞動強度和易于保證質量等優點。在爬升方法上,采用提升架、模板、操作平臺及吊架等以液壓千斤頂為動力自行向上爬升,并且材料、設備等均可在一個橋墩完成后繼續在其他橋墩通用。
1 工藝原理
以空心墩已凝固的墩壁為承力主體,以內爬升支腳機構的上下爬架及液壓頂升油缸為爬升設備的主體。通過油缸活塞與缸體間一個固定一個上升,上下爬架間也是一個固定一個作相對運動,從而達到爬架和外套架、下爬架和內套架交替爬升,最后形成爬模結構整體的上升。
2 爬模施工基本程序
2.1 準備工作:基礎施工完成后放橋墩中心線、模板邊線、提升架中心線、提升架邊線;綁扎一層鋼筋,鋼筋需高出模板頂口1.2m,進行爬升外模板組裝。待底部實心體施工完成后,組裝內模板。
2.2 爬模組裝:爬模可在地面上拼裝成幾組大件,利用輔助起重設備在基礎段上進行組裝;也可利用單構件直接在基礎段上進行組裝。組裝過程中應注意各大部件的組裝順序和精度要求,保證各連接件的緊固、各運動部位的潤滑防塵等。并設立安全防護設施,確保組裝工作的安全。
3 爬模的主要構造
3.1 模板系統:模板是爬模系統的關鍵部分。它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表面光滑平整不漏漿,為盡可能的減輕模板的重量,多采用輕型鋼模板。
3.2 液壓系統:液壓系統是整個爬模的提升動力系統,主要由主控制臺、頂升油缸、膠管和油閥組成。應具有足夠的提升能力和可靠的安全性。
3.3 爬模主構架:爬模主構架是爬模系統的核心,是模板的依托和施工的操作平臺及爬升的液壓操作臺。
4 爬模施工關鍵技術與措施
4.1 混凝土施工
灌注混凝土前務必保護好板面。模板表面除銹,涂刷高效脫模劑。每次使用后必須對模板進行清理、清洗,使用前刷脫模劑。
模板陽角交接處貼雙面膠并合緊。
澆筑混凝土前必須檢查支撐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動。澆筑時有專人看護。隨時檢查支撐是否變形松動。
嚴格做好混凝土施工縫的處理,并分層澆筑,振搗密實。
采用早強減水劑或使用早強水泥并加強養護,從而達到快速施工的目的。
4.2 提升導軌
當墩身砼強度達到10Mpa后,安裝軌道上爬聯接件,軌道表面抹黃油,檢查千斤頂上下彈簧裝置。
提升導軌前先松開模板,利用后移裝置將模板后移60cm左右,然后利用懸吊平臺拆除下節導軌并安裝到剛脫模的混凝土預埋件中。
爬行一個行程后,檢查相關構件,再進行一個循環。爬行到位后聯接相關部件。
4.3 提升模板
爬模提升前要對液壓提升系統進行認真檢查無誤后方可提升。提升時左右兩側同時進行,提升時應專人統一指揮,確保安全
4.4 拆模
爬模到墩頂后,可按爬模上爬相同工藝下爬至墩底。先拆除模型段,再拆除承力架段,各部進行檢修后保證或再次作業。
5 爬模防偏與糾偏措施
5.1防偏措施
(1) 嚴格控制支撐桿標高、限位卡底部標高、千斤頂頂面標高,要使他們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到同步爬升。每隔500mm調平一次。
(2) 操作平臺上的荷載包括設備、材料及人員均保持均勻分布。
(3) 保持支撐桿的穩定和垂直度,注意混凝土的澆灌順序、均勻布料和分層澆搗。定期對千斤頂進行更換保養。
(4) 模板爬升過程中及時檢查提升架至中心的位置變化。
5.2糾偏方法
糾偏前認真分析偏移或旋轉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如:荷載不均,先分散或撤出荷載等,再進行糾偏,糾偏應徐緩進行,當采用鋼絲繩糾偏時,應控制鋼絲繩的松緊度,糾偏完成澆筑混凝土后,要及時放松鋼絲繩。
6 爬模施工優缺點分析
(1) 爬升動力為自身液壓系統,無需塔吊或其他起重設備,施工速度快。
(2) 模板與爬架連成一個整體,拼裝和拆除模板均為水平前后移動,移動距離為60cm以上,操作方便,也有利于模板的清理及混凝土表面的養護。
(3) 爬模上平臺為鋼筋綁扎提供操作平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鋼筋傾倒。
(4) 爬模上設置懸吊平臺,便于周轉件的拆卸及混凝土表面的處理。
(5) 無須搭設腳手架,節約人力和物力。
(6) 混凝土預埋件多是爬模施工的一個缺點.
實踐證明,液壓自動爬升模板系統施工速度快,施工質量好,作業安全,能節省大量的模板拆、裝時間,是高橋墩及其他高大建筑施工的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