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交通道路在經濟增長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公路質量也因此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路基是路面的基礎,是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路基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公路的質量。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公路路基施工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為解決路基施工質量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持。本文詳細介紹了公路路基施工過程中的施工工藝,進一步提出了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與控制措施,為公路路基施工提供一點參考意見。
關鍵詞:公路路基;施工技術;分析;質量控制措施
一、引言
城鄉經濟的發展推動著公路建設的不斷進步,公路在設計和施工工藝各方面取得了較高的成就。路基作為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工藝影響著公路工程的整體質量,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采用適當的施工工藝在路基挖方、路基填筑、路基排水、特殊路基的處理等方面加以控制,以保證施工質量。
二、公路路基的施工工藝
(一)路基放樣
在路基開工前,應根據路線中樁、設計圖表進行放樣工作,其工作內容主要有:
1.在中樁處標定填、挖高度。
2.測定各樁處橫斷面方向。
3.根據恢復的路線中樁、設計圖表、施工工藝和有關規定定出路基用地界樁和路堤坡腳、路塹坡頂、邊溝、取土坑、棄土堆等具體位置樁。
4.邊坡放樣,按照設計邊坡坡度、高度確定邊坡位置。
5.移樁移點,即將施工過程難以保存的樁移設于路基范圍以外。
(二)路基挖方
1.采用挖掘機直接開挖,按設計自上而下進行,不可亂挖和超挖。
2.路基挖方達到路基設計標高后必須立即進行排水邊溝的施工。在整個施工期間,須始終保證路段排水暢通。
3.采用核子密度儀檢測路基挖方段的密實度,以灌砂法校核。路基壓實采用重型擊實標準嚴格按圖紙設計要求的壓實度標準控制壓實度。路基頂面以下300mm的壓實度,要達到9 6%,路基頂面以下換土超過300mm時, 其壓實度不小于9 6%;
4.膨脹土地區路塹邊坡不要一次挖到設計線,沿邊坡預留厚度0 .3 0 m ---0.5 0 m一層 ,待路塹挖完時,再削去邊坡預留部分 ,并立即按圖紙要求漿砌護坡封閉。
(三)路基填方
1.填方作業采用分層平行攤鋪,每層最大松鋪厚度不大于30公分,每層填料鋪設的寬度每邊大于設計寬度30厘米,以保證修整路基刷坡以后的路堤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
2.填筑土方時,應均勻地把材料攤鋪在路堤的整個寬度,用平地機整平,并做出橫坡。
3.填石、土石混填路堤要分層攤鋪、分層碾壓。每層填料要連續鋪筑其整個斷面寬。不允許將爆破的混合料直接填至路堤,只能將符合尺寸要求的混合料運至填筑層上。
需要注意的問題 :不同性質的填料要分別分層填筑,不能混填,以免內部形成薄弱面,影響路堤的穩定。
(四)路基壓實
當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噸位的壓路機,碾壓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對于提高路基土的壓實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規范規定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路面底面以下 8 0 - 1 5 0 c m部分的上路堤其壓實度必須i > 9 5%,對其它等級公路當鋪筑高級路面時,其壓實度亦應按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標準采用。此外,還增加了對路堤基底的壓實度不宜小于9 3%的規定。
(五)路基排水
公路排水設計應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要考慮如何減少地下水、農田排灌水對路基穩定性及其強度的影響,一般稱之為第一類排水 ;其二是要考慮如何將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減少雨水對路基 、路面質量的影響,減少因路表水排水不暢或路表水下滲對路基 、路面結構和使用性能產生的損害 ,這稱為第二類排水。
第一類排水常采用適當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設 置隔水墊層等辦法 。施工期間一般都考慮在施工前開挖臨時排水邊 溝 ,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時在路基底部摻加低劑量石灰處理 ,設置 4 0 e r a厚的穩定層等。采用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類排水設計一般包括:①通過路面橫坡 、邊溝 、邊溝急流槽等,將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 ;②設計中央分隔帶縱向碎石盲溝、軟式透水管及橫向排水管, 將施工期進入中央分隔帶的雨水及運營期中央分隔帶的下滲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③設計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橋面水;④設計中采用瀝青封層、土路肩縱橫向碎石盲溝或排水管,將滲入路面面層的水引出路基之外。路面滲水的排水設計:沿路面邊緣設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溝、橫向出水 管和過濾織 物( 土工布 ) 組成的路面邊緣排水系統 。通過設置瀝青封層、土路肩縱橫向碎石盲溝和排水管,將滲入路面面層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過瀝青面層下滲的水量有限,考慮到排水路徑的限制,因 此 ,設計中采用每 1 0 m左右設置一道5 c m 橫向排水管以確保下滲水的排除。
(六)軟土層的處理技術
軟土路基處理方法較多,分類也各有不同,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強夯法、表層處理法 、拋石擠淤法。
1.強夯法
強夯法又名動力固結法或動力壓實法。這種方法是反復將重錘(一般為10~40t)提到高處使其自由落下(一般落距為10~40m)夯擊地基,從而使地基的強度提高、壓縮性得到降低的方法。
2.表層處理法
表層排水法:表層排水法是在路基填筑前,在地面開挖水溝,以排除地表水,同時降低地基表層的含水量,確保施工機械的作業條件,為了使開挖水溝在施工中發揮盲溝作用,常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礫回填。
砂墊層法:砂墊層法是在軟土地基頂面鋪設厚度為0.6~1.0m的砂墊層(具體厚度視路堤高度、軟土層厚度及壓縮性而定,太厚施工困難,太薄效果差)作為軟土層固結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層,以加速沉降的發展,縮短固結過程的方法。
3.拋石擠淤
在路基底部拋投一定數量的片石,將淤泥擠出基底范圍,以提高地基的強度。主要適用于常年積水的洼地,排水困難,泥炭呈流動狀態,厚度較薄,表層無硬殼,片石能沉達底部的泥沼或厚度為3~4m的軟土。
三、公路路基施工的質量措施
公路路基的施工要求規定路基應該具有強度、整體的穩定性、水溫穩定性、排水通暢。因此路基工程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質量管理,精心組織施工。在施工中確保路基的每層壓實度和整體剛度,路床標高、寬度線形符合設計要求。對于路基表面平整、密實、曲線圓滑、邊線順直,邊坡平順穩定,排水系統阻水、積水現象,施工中嚴格按要求進行檢測和控制。具體質量措施從質量管理與質量控制入手。
(一)質量管理
1.在施工前要對施工機械完好率情況檢查,對機械設備配套情況進行審查,機械不匹配就會影響工作和施工質量。
2.組織一批經驗豐富的設計和施工人員對施工方案和圖紙進行認真審閱、討論,做到充分了解設計理念、熟悉圖紙。并在此基礎上,參加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工作會議,探討施工設計中存在的每一個疑問,徹底搞清楚設計上要求的每一個細節內容。項目管理人員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要求每一技術人員都要將圖紙讀懂、讀透,避免施工過程中因對設計不清楚造成工作失誤。
3.公路路基質量優劣的關鍵是人員素質,如何對施工的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是公路路基工施工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從項目經理到每個施工人員,他們的質量意識和專業素質是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質量控制
1.對于路基每一壓實層全寬采用同一種類的填料,嚴格按照試驗段確定的壓實參數控制壓實速度和壓實遍數,對于分層的壓實厚度還采取試驗段確定的方案控制。
2.重視對路基內,預埋管線、設施及結構物等周圍的填料攤鋪整形和碾壓。在構造物接頭處、拐角、預埋管線等基礎周圍部分不能靠近壓實時,采用小型壓實機具或振動夯板壓實,并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
3.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或級配砂礫石)填筑壓實參照規范標準控制。對填筑壓實質量可疑地段,結合工程質量控制的需要,增加檢驗的點數。
4.碾壓前先檢測填料的含水率,判定是否處于最佳含水量范圍內,根據含水量進行晾曬或灑水處理。灑水時采用噴霧狀灑水,待水份滲透不粘壓路機輪子后再進行碾壓。
四、結論
公路路基施工是一項比較系統和復雜的綜合性工作,路基施工技術問題是路基施工的核心,是路基質量的關鍵。目前很多施工企業由于忽視施工工藝和不注重施工管理使得公路路基質量問題層出不窮。企業只有不斷完善自己的施工技術,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加強質量控制與管理,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 1 ]王偉 ,王秋華.公路路基施工中過濕土的處理 [ J ].價值工程. 2010(21).
[ 2 ]賀利軍.淺談公路路基施工技術[ J ] .建材與裝飾,2010 ( 7).
[ 3]段洪武.淺析公路工程路基施工 [ I T ].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
[ 4]陳純軒.論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 [ J ].工業與 科技,2010 ( 5) .
[ 5]JTG F6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2006.
[ 6]JTG E40-2007.公路土工試驗規程.2007.
[7]JTG F80-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