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混凝土裂縫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但是卻又難于解決的工程技術問題。本文將從設計、材料、配合比、施工現場養護等幾個方面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和探討。并且在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混凝土材料的選擇、配合比的優化與施工現場的養護等一些方面提出控制混凝土裂縫措施。
關鍵詞:混凝土裂縫,問題,施工控制
一、概述
混凝土結構工程裂縫問題,是一個被工程施工人員普通關注的問題。而且有的裂縫如果繼續擴展還可能危及建筑結構的安全。很多案例表明:結構的破壞一般是從裂縫開始的。有的裂縫是荷載產生的裂縫,而有些裂縫則是工程疏漏造成的,例如鋼筋的銹蝕,保護層的剝落,降低混凝土的強度,這些原因不但影響房屋的正常使用,而且嚴重的損害了工程耐久性,縮短了房屋建筑工程使用壽命。還有在耦合作用下產生的裂縫以及堿骨料反應膨脹應力引起下產生的裂縫。結構裂縫不但影響建筑美觀,還為房屋的裝飾裝修造成困難。
二、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很多,有些是設計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在施工過程中的各種因素組合下產生的,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混凝土裂縫問題,需要從混凝土裂縫的形成原因下手。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
(1)設計原因
在設計結構中斷面突變的應力集中產生的構件裂縫;對構件設計中施加預應力計算設計不當,造成構件的裂縫(如偏心、應力過大等);設計失誤造成的構造鋼筋配置過少或者過粗等引起的構件裂縫;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到混凝土構件的收縮變形而設計變形縫;采用的混凝土等級過高,是混凝土構件用灰量過大,對構件的收縮不利。
(2)材料原因
粗細集料中的含泥量過大,造成的混凝土收縮增大。集料顆粒的級配不正確,造成混凝土收縮的增大,導致裂縫的產生;骨料粒徑過細、針片含量過高,致使混凝土的單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而造成收縮量增大;水泥種類選取的原因,礦渣硅酸鹽水泥的收縮比普通硅酸鹽水泥的大;水泥等級與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原因:水泥的等級越高、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越高,混凝土脆性就越大、越容易造成開裂。
(3)混凝土配合比的原因
施工澆筑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造成的水泥漿體積就越大、坍落度就越大,收縮也就越大;配合比中的砂率、水灰比選擇不恰當造成混凝土和易性有偏差,致使混凝土離析、泌水不良,增加了構件收縮值;配合比中混凝土膨脹劑的摻量不恰當。
(4)施工和現場養護的原因
現場施工澆搗混凝土時,振搗或插入不當,而影響到混凝土的密實性及均勻性,致使裂縫的產生;混凝土拌和不均勻,攪拌的時間不足或者過長,拌和后到澆筑時間擱置的時間過長,都容易產生裂縫;為了快速連續施工而造成的連續澆筑時間過長,兩次澆筑的接茬處理不恰當,混凝土構建很容易產生裂縫;澆注混凝土后,在養護過程中,風速過大與烈日暴曬,造成混凝土收縮增大;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澆注時,現場養護過程中混凝土降溫以及保溫工作做的不到位,造成混凝土構建的內外溫差過大,致使混凝土構建產生溫度裂縫。
(5)環境因素
構筑物基礎的地基不均勻而產生的沉降裂縫;建筑物周圍環境的影響,酸、鹽、堿等腐蝕性物質對構筑物的侵蝕,導致的裂縫;建筑物受季節變化的溫度、濕度差異過大而引起的裂縫。
以上這些因素所造成混凝土較大的收縮,致使混凝土構建微小裂縫迅速的擴展變大,形成影響建筑物使用的大裂縫。
三、混凝土裂縫的控制
(1)設計方面
在建筑構建的設計中應該處理好構件在約束狀態下的結構和完全處于自由變形的無約束狀態下結構的關系,使其有足夠的變形余地。設計人員應靈活地運用約束狀態的結構和自主變形狀態的關系的設計原則,進行選擇結構方案與使用材料;盡可能的避免結構斷面的突變帶來的集中應力,例如因結構或者造型等方面的原因而充分的考慮采用加強措施;運用補償收縮的混凝土技術, 在比較常見的一些混凝土裂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混凝土收縮造成的。想要解決由于混凝土收縮而產生的裂縫,我們可以選用在混凝土中摻加膨脹劑來補償混凝土的收縮的方法,而事實的實踐證明,其效果是很好的;重視構筑物中的構造鋼筋,在進行結構設計時,設計人員應當重視構筑物中各構造鋼筋的配置,特別是樓面、墻板等薄壁構件更加應該注意構造鋼筋的直徑、規格和數量的選擇。
(2)材料的選擇
根據構件結構的要求選擇適合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和水泥的品種、等級;制混凝土時選用級配優良的砂與石原材料,砂和原石材料的含泥量也要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采用摻合料及混凝土外加劑,摻合料和外加劑可以明顯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改善混凝土性能作用。
(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應該嚴格根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的規定、要求的強度等級、抗滲等級以及耐久性等進行設計;在能夠滿足施工要求的條件下,要盡可能的采用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礎、樓板、梁、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應當小于120mm,墻、柱的混凝土坍落度應當小于150mm;混凝土的用水量不應大于170kg/m3;在滿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較小的砂率。
(4)施工和養護方面
應當優先采用預拌的混凝土,其質量要求應符合《預拌混凝土》GB/T14902的規定,而且施工者要在事先制定關于混凝土制備的技術操作規程以及質量控制措施;混凝土運至澆搗地點時的坍落要符合要求,嚴禁往運輸到澆筑地點的混凝土中隨意加水;在樓板、墻、梁、柱澆筑時,應該先澆筑墻、柱,等待混凝土沉實后,再進行梁和樓板的澆筑。在澆筑樓板和梁時,先澆筑梁,再筑樓板;當構件澆筑時,要防止模板、鋼筋及定位筋等的變形和移動;大體積混凝土構件,應該控制澆筑后的混凝土內部溫度以及內部與表面的溫差、混凝土表面與周圍環境的溫差,內部最高溫度不應高于70℃,內外溫差不應超過25℃,混凝土表面與環境差不宜超過15℃;現場養護是防止混凝土構件產生裂縫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必須制定養護方案,并且派專人進行養護的工作。混凝土構件在澆注完畢后,必須進行保溫、保濕養護。對于一般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添加劑或者抗滲要求的混凝土,時間一般不得少于14d。
(5)環境方面
密切注意施工季節、氣候的變化以及環境的溫、濕度的變化對混凝土收縮變形的影響,嚴格控制澆筑現場的坍落度、大風等不利的環境影響。
四、總結
混凝土裂縫現象是混凝土結構構件中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它的發生的原因非常復雜并且是不可避免的,裂縫不但會降低建筑構件抗滲、安全等能力,而且會加速構件內部鋼筋的銹蝕以及建筑物結構構件的混凝土的碳化,影響建筑物正常使用,因此混凝土裂縫問題的控制重點在于“防”,應當科學的控制裂縫標準,對混凝土裂縫進行認真的研究、采用合理的措施進行處理,以確保建筑物與構件能正常耐久的使用,但是各種各樣的原因仍會有一些的混凝土裂縫產生,所以當裂縫發生后,我們必須先檢查裂縫產生的原因,分析裂縫產生的類型,才能準確的選擇處理措施,同時我們還要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選用、加強施工現場的監控、嚴格遵守施工規范,才有最大程度上減少混凝土結構裂縫的產生,并且把裂縫控制在設計范圍之內,盡可能的減少裂縫對建筑結構造成的危害。
【參考文獻】:
[1]徐榮年,徐欣磊. 《工程結構裂縫控制》——“王鐵夢法”應用事例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何星華,高小旺. 《建筑工程裂縫防治指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韓素芳,耿維恕. 《鋼筋混泥土結構裂縫控制指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2.
[4]過鎮海,時旭東. 《鋼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5.
[5]郭仕萬,肖欣,趙和平. 《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縫控制》[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