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土木工程中一種安全可靠的結構,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造成鋼筋棍凝土結構發生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人為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主觀方面有人為的增加層數,設計規范的變動導致的加固,客觀方面主要是隨著時間的逐漸增長,建筑結構受自然破壞嚴重造成為加固維修。總之,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處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只要混凝土結構不能滿足安全的需要都要進行及時的加固維修。本文主要從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加固維修的要求以及常見的加固技術等方面展開對文章的論述。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加固,裂縫修補
一、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固要求
在加固方案的選擇上,盡可能爭取做到以下幾點:(1)綜合各加固措施,充分發揮綜合效應:如加固性能好,施工短,用材料少,簡單易操作、工人勞動強度低等;(2)對于可以繼續使用的原結構,盡量保留,發揮其潛力,從而避免了無為的拆卸、更換,節省材料;(3)加固的結構對建筑物原使用功能的影響盡可能降到最低;(4)避免或盡可能降低加固方案帶來的負面效應,事先要充分考慮加固措施可能會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加固材料的選擇上,采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要比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對于上部結構的加固材料不應低于 C20;在加固的混凝土中不能摻入火山灰、粉煤灰、高爐礦渣等其他混合材料。對于粘結材料及化學灌漿材料,其粘結強度要比被粘結結構的抗拉強度和抗剪強度大。一般會使用成品,如果工程單位需要自行配置時,就必須進行試配,并檢驗其與混凝土間的粘結強度。
二、加固技術
加固技術是在確認建筑物的可靠性后,對存在問題的部位進行加固,從而恢復建筑物原有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隨著理論的發展和多年的工程實踐經驗,目前加固技術相當豐富,簡要分析說明幾種常用的技術。
1. 增大截面加固法
該方法是最為傳統的一種加固方法,簡便易操作,它有設計成熟、施工經驗豐富、施工成本低的優點,能夠用于板、柱、梁、墻及一般構造物等多種結構的加固。但它同時有以下缺陷:現場施工的濕作業時間長 , 使建筑物的凈空間減小。對于增大截面加固法,常采用單側加厚、雙側加厚、三側外包、四周外包等加固形式。
2. 增加支承加固法
該方法運用增加支承構件的方式來進行結構加固。優點是操作比較簡單,維修效果可靠;缺點是容易破壞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會使建筑物的凈空間減小,并且加固工作量較大。根據結構原理,增加的支撐構件會將力傳到建筑物的基礎上,因此這種加固方法比較適合整個建筑物的加固維修。
3. 外包鋼加固法
該方法是把型鋼 ( 通常是角鋼 ) 外包于構件四角 ( 或兩角 ) 來進行結構加固。目前是我國使用范圍較廣的傳統加固方法,具有施工操作簡便,效果可靠,并且現場工作量較小的優點。可以適用于在使用上不允許增大原構件截面尺寸,卻又要求大幅度地提高截面承載能力的混凝土結構加固或砌體結構加固。
4. 外部粘鋼加固法
該方法通過在混凝土構件表面粘貼鋼板,提高結構承載力來進行結構加固。該方法的實際效果主要取決于粘結施工質量。為了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粘鋼加固施工必須嚴格按下列的工
藝流程進行:表面處理→配膠(卸荷)→粘貼→固定及加壓→固化→檢驗→防腐處理,并由專業化施工隊伍進行施工操作。
5. 粘貼碳纖維加固法
該方法通過用專用粘結材料將碳纖維片材粘貼于構件表面對構件進行加固,它的原理跟外部粘鋼加固法近似相同,但它有更突出的優點:高強高效,耐腐蝕性和耐久性,不增加構件自重和體積,使用范圍廣。使用該方法進行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固時,必須事先制定好具體的加固方案和施工措施,要在5℃以上環境溫度下進行,同時必須考慮到環境濕度對樹脂固化的不利影響。施工時必須嚴格按下列的工藝流程進行:表面處理→涂刷底層樹脂→找平處理→粘貼碳纖維片材→表面防護處理。
6. 裂縫修補
裂縫修補方法主要有以下 3 種:表面處理法、填充法、灌漿法。裂縫修補的材料主要為樹脂和水泥。修補方法與修補材料的類型密不可。
三 幾種典型的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抗震加固技術
1 預應力抗震加固技術。
在橋梁和建筑物加固領域中,體外預應力加固法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它克服了采用其它方法加固材料中普遍存在的應力滯后的弱點,保證了新舊材料和結構的整體性與協同工作。工程實踐表明采用預應力法加固橋梁和建筑物不僅能提高其承載力,還可以減小撓度和裂縫寬度,提高結構的彈性恢復力,并且具有施工方便,不占用空間等特點。
體外預應力技術在設計理論還是材料設備、施工工藝上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應用范圍從早期PC橋梁拓展到了建筑結構,從新建結構拓展到了結構的加固改造和臨時性預應力結構或施工臨時性鋼索。除此之外,體外預應力的應用范圍還不僅僅局限于混凝土結構。評價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看該結構形式是否能夠充分發揮材料的力學特性,通過運用體外預應力索,任何具有合理壓縮特性的材料都可以被連接起來,在適當的應用環境中是一種合理的結構形式。在工程實踐中,體外預應力己從單純應用于混凝土結構拓展到了鋼結構,木結構,磚石結構等等,充分證明了其在結構體系方面的優勢。
2消能減震加固技術。
消能減震具有較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漸成為重要的結構抗震體系之一。 消能減震是在結構抗側力構件中設置消能部件,通常由阻尼器等組成,通過其局部變形提供附加阻尼以耗散或吸收由地震輸入結構中的能量,減少主體結構地震反應,達到預期抗震加固的目的。在消能減震結構體系中,消能(阻尼)裝置或元件在主體結構進入非彈性狀態前率先進入耗能工作狀態,充分發揮耗能作用,耗散大量輸入結構體系的地震能量,從而有效地保護主體結構使其不再受到損傷或破壞。試驗表明,消能減震裝置可以有效消耗地震總輸入能量,這種設計減震機理明確,效果顯著,安全可靠,經濟合理,適用范圍廣和維護方便等特點。消能減震技術既適用于新建建筑結構,又可用于已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維修。 消能器的布置應考慮結構的工作性能、建筑功能和經濟等要求,綜合比較選擇相對較好的方案。對于給定的結構,在消能數量一定的情況下,可根據可控度的概念,采用最優放置的順序逼進法來確定消能支撐的最優布置方案。將層間變形的均方值定義為最優位置指數。
3 隔震加固技術。
該方法是隔震技術在抗震加固領域中的應用,通過隔震層的設置將地震變形集中到隔震層上,以減小上部結構地震反應,從而保證建筑物內人員、設備的安全。目前已研究出的隔震方法有:橡膠墊隔震、滑移隔震、滾珠或滾軸隔震、擺動隔震、懸吊隔震、彈簧隔震等。目前較多的做法是將隔震層放在原結構基礎上,即基礎隔震。隔震加固法用于現有建筑抗震加固在美國、日本等國已有成功的工程實例,如美國對鹽湖城大廈、洛杉磯政府大樓等幾十棟建筑就是采用此法進行了加固。日本對一些辦公樓、機場等大型公共建筑也是采用此方法進行了加固,效果十分明顯。
四、結語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土木工程中有很廣泛的應用,目前在我國建(構)筑物中占了絕大多數的比例。隨著這些鋼筋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年份的不斷增加,建筑物的老舊程度隨之增加。鋼筋混凝土結構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就會產生明顯的劣化與損傷,為了確保其安全可靠性,保證日后的功能能夠正常發揮,降低事故隱患,延長其使用的壽命,需要對鋼筋混凝土結構進行加固與修復。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新的材料,新的施工工藝、新的施工技術將不斷的被運用于建筑工程中,新的、更成熟的研究成果也將不斷運用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加固維修領域,同時,在加上相關行業標準規范的不斷完善,這些都將使得鋼筋混凝土加固技術地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強;磚混結構建筑物墻體托換的加固設計[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5年05期
[2]程浩德;房貞政;;基于震害指數的預應力混凝土扁梁框架節點抗震性能評估[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3]夏仁寶;沈旭東;袁文薇;;因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足影響結構耐久性的工程實例[J];浙江建筑;2010年11期
[41]閆向群 ,張莉;關于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裂縫問題的探討[J];吉林建材;200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