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閩北古民居營造技藝主要是按原物制作柱、梁、枋、窗、門、翹角、斗拱、雀替等土木結構的建筑物原樣。文章主要對閩北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表達特征及其保護工作進行簡單介紹,期望可以為進一步挖掘閩北古民居建筑的價值、內涵提供參考。
閩北古民居建筑建造期間不僅融合了閩學,還充分遵循了周易理論,在建筑選址、建筑布局、建筑構造以及建筑裝飾等方面都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之后,閩北古民居建筑整體上得到了良好的保存,但是由于年代久遠仍有部分古民居建筑出現了損壞。2009年8月18日,光澤縣文物保護維修中心經光澤縣工商管理局批準注冊正式成立,2015年獲得福建省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特定范圍施工二級資質證書,為保護光澤縣不可移動文物做出了極大貢獻,
閩北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表達特征
閩北古民居建筑選址與文化表達:閩北古民居建筑選址當中最為明顯的地域特點便是貿易聚落,居民為了方便貿易通常都是圍繞著固定時間、地點以及方式的集市安家落戶,這也是貿易聚落最初的形式。有一部分閩北古民局是沿著水岸一側建造布局,還有一部分是沿著水岸兩側建造布局,充分體現了人們山水樂居的居住情懷。
閩北古民居建筑布局與文化表達:閩北古民居建筑當中廳堂屬于住宅當中的最中心也是最重要的部位,其具有十分明顯的公共性、禮儀性以及祭祀性。在武夷山古民居的三進院落式住宅當中,廳堂一般在后進的明間,通常將中間一進的明間作為穿堂,并且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功能,這樣的建筑布局充分體現了當地的生活習慣以及民俗文化,并且其中所體現出的中軸為尊的布局,也與我國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具有較高的符合度。
閩北古民居建筑構造與文化表達:閩北古民居建筑體現出十分突出的地域性發展木構架,在其構造過程將木構與夯土結構結合。夯土臺基在閩北古民居建筑構造當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其形成了閩北特有的平座式臺基做法。閩北古民居建筑單體建筑構造方式大部分都表現為在垂直立柱上設梁枋,以此來圈制出間架,整棟房屋的木梁架構都裸露在外,既具有較強的功能性,又具有審美價值。天井式院落布局、封閉式外觀以及木結構承重等都充分體現出了閩北地區獨特的地域文化。
閩北古民居建筑紋飾與文化表達:三雕是閩北古民居建筑當中應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建筑裝飾手法,其將裝飾技術以及藝術進行完美融合,具有精美以及和諧等美感。閩北古民居建筑當中建筑門樓上的磚雕裝飾貫通前后,門楣上也具有磚雕畫面,并且這些磚雕畫面十分生動活潑、栩栩如生,大部分磚雕畫面的主題都是以備受人們喜愛的吉祥題材為主,有的是歷史典故,有的則是珍禽瑞獸以及傳統戲劇等。建筑裝飾工人會運用浮雕、透雕以及陰陽雕刻等手法進行加工,在建筑磚雕圖案當中寄托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想象。除了石雕作品外,閩北古民居建筑當中還具有大量的木雕作品,在運用木雕工藝時需要工匠做到因材施藝,這些石雕作品以及木雕作品都體現了閩北地方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將建筑科學與藝術以及民間需求與藝術審美完美融合。
光澤縣文物保護維修中心介紹
2009年以來,光澤縣文物保護維修中心先后完成了本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頭鎮江府太史第”“洋塘梁氏宗祠”“毛湛毛氏宗祠”“杉關”古城墻、“東方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牛田東路軍指揮所舊址”“光澤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以及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親睦黃氏宗祠”“油溪承安蓬橋”等20多處古建筑的保護維修工程。2012年“閩北古民居營造技藝(光澤)”被南平市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非遺”項目名錄,“中心”的毛景榮師傅被南平市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非遺”閩北古民居傳統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并被破格評定為工藝美術師。2015年“閩北古民居營造技藝(光澤)”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8年毛景榮師傅又被評為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遺傳承人。
閩北古民居建筑保護原則
古建筑文物修復時,應謹慎小心,專業技術人員應和當地有修繕經驗的木工、泥水匠相配合,并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采取分級保護,根據不同的原則進行修復,使古建筑的修繕流程更加完善。基于“修舊如舊”的觀點,應采用原真式修繕的理念,遵循保持原來建筑形制、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和工藝技術的“四保存”原則,更好地將古建筑留存下去。將一些彌足珍貴卻又破壞嚴重的古建筑,通過對遺跡的封存,起到“物在原地、與人隔離”的方法。通過VR重現等技術手段,讓參觀者感受古鎮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對蟲蛀嚴重的古建筑,使用應力波無損檢測技術檢測木頭腐蝕、蟲蛀的情況,通過使用安全的木材殺蟲劑,減輕房屋蟲蛀的情況,有效數據表明安全有效的木材殺蟲劑在不破壞建筑的情況下,能將其壽命延長3~5倍,將對古建筑傷害降到最低,對古建筑進行科學、高效的保護,同時縮短保護和修復的寶貴時間。
閩北古民居建筑保護主要做法
以“古墻古法牮正技術”為例,對其具體做法以及工作步驟進行簡單介紹。
方案的制定:技術人員在正式開展古建筑修復工作之前應當先到修復地點進行細致的現場觀察,對墻體內外磚的傾斜位置等進行觀察與分析,在確定取磚點時可以通過墻角立面觀察傾斜的磚位。其次,還應當做好標記工作,在最底下開始傾斜的即要取出的第一塊眠磚進行標記,之后在要取的眼磚上方設定好第一層滑輪(俗稱葫蘆)點位做好標記。第二層滑輪點的標記位置為每兩個第一層滑輪點位的中間上方3米處,其標記應與第一層滑輪點標記不同以便區分。在制定古建筑物糾傾方案時應當盡量詳細,并且要在充分分析其傾斜原因以及傾斜趨勢之后在進行方案的制定。
備料以及器材的準備:糾傾方案制定之后,技術人員應當按照方案當中所列舉的材料相應準備好木料、葫蘆、腳手架等器材。為了保護墻體受力,應當選擇木材對外墻進行夾墻處理,準備的木材長度應當根據墻體高度而確定,避免木材過短引起上部分墻體開裂。除此之外,還應當按照點位提前準備好滑輪的噸位以及數量,還要按照要求準備好鋼絲繩的號碼長短以及在木材中間搭建好腳手架。
障礙清除:為了確保傾斜墻體修復工作的安全性,應當對緊靠墻的梁架出隼處進行查看,確保其有木梁頂住墻體以及緊靠墻體呈90°。對木構及后期填塞物應當進行有效清除,可以使用刷子將塵土以及垃圾等清理干凈。
墻體糾傾:在進行具體糾傾時,應當先用鋸片從傾斜處小心取第一塊磚,并且要清理干凈上下層泥漿,順著沿線一路將眠磚取出。這一過程,施工人員應當保持高度注意力,并且還要確保用力點到位,整個過程做到輕敲、輕拿、輕動、輕放。之后,便是拉動滑輪進行細致觀察,應當拉一下觀察一次,做到邊拉邊觀察,這一過程應當對糾傾速率進行嚴格控制。尤其是在接近糾傾目標時更不能著急,中間還要留有讓墻體有自然休整穩固時間,以慢慢讓其歸位,直至到位后再讓墻體休整十幾小時。當墻體達到糾傾目標后,施工人員應當及時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后續回傾發生。舊鍋鐵外有煙垢內有油污,它們層疊在一起,相互粘合,時間一長還會膨脹。若用熟鐵會生銹風化,導致一層一層脫落松動,所以在古建筑維修中不管石質、木質材料,還是磚都用舊鐵鍋做墊片。
閩北地區古民居建筑在建筑選址、建筑布局、建筑構造以及建筑紋飾等方面都體現出了閩北地區獨特的文化特征。但是很多古建筑采用木質結構,雖然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但對其他一些因素的抵抗力非常差,再加上年久失修存在較多的潛在問題,因此應當加強對于閩北地區古民居建筑的保護。在今后應當進一步提高古建筑保護意識、健全古建筑保護管理機制、做好古建筑保護人才的培養以及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以此來促進古民居建筑保護工作的科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