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電視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人們也逐漸提高了對電視畫面的要求。演播室燈光技術決定了電視畫面的色調、層次、協調度等,是電視技術中的關鍵技術,燈光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先進燈光設備的使用,有利于為觀眾提供更加優質、清晰的電視畫面。目前,由于我國在燈光技術方面與先進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對于全國大多數演播室而言,仍存在燈光系統設置不合理的現象,存在一些影響電視畫面質量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對演播室所使用的燈具和燈光系統的布局結構進行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針對一些燈光、供電布局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燈光藝術;電視畫面;演播室燈光;
1. 演播室燈光技術系統的重要作用
演播室燈光技術系統是演播室必不可少的設備,能夠用光來展示節目效果,控制主體形態,突出電視節目的重點,刻畫節目情感和人物性格,是演播室光影藝術呈現的關鍵道具。燈光設備的有效使用,能保證電視畫面的明亮、清晰,提升電視畫面質感,使電視畫面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感,色彩的搭配也能更加協調、舒適,有效的燈光設置能夠參與到畫面的構造,增強畫面的效果,而不合理的燈光設置也會影響到電視畫面質量。
2. 演播室燈光照明設置的步驟
在節目錄制開始前,燈光管理人員需要對演播室的各種照明設施都進行一番部署。其中,主光源的位置是燈光系統設置的關鍵,對于突出主體、確定主題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次是主光源伴隨的輔助光源,其作用是協助主光源進行主體照明工作,對主光源進行一定的柔化作用,避免光源過于強烈,影響視覺效果。還有背光源,背光源主要設置在主體的斜側或后側,為主體設置背影、陰影,形成立體感,用主體背后的光影對主光源進行一定的削弱,形成環繞式光影,突出整體的效果。在節目錄制過程中,需要根據場景的切換及時更換燈光照明方式,例如從全景切至特寫時,需要將全景燈光設置轉換為特寫燈光設置,使得不同的畫面都有不同的光影與之相對。
3. 適用于演播室的布光特點以及布光方式
3.1 三點布光法
三點不光法是一種常用的演播室布光方法,通常需要計算一定角度避免攝像機交錯拍攝,主光源一般垂直于接近節目演出人員站位的位置,導致光影呈現出二維效果,光感立體性不足,此時,需要使用輔助光源進行一定的修飾作用。同時,由于主光源與輔助光源投射方向呈現二維性,不利于光源對于背景的暗化效果,達不到突出主體的作用。因此,還需要使用背景光(或者叫做輪廓光)進行一定的背光處理,其主要作用是加深空間的形狀和深度感,強調主體的輪廓,避免主體的深色部分與背景的暗色融合到一起,使二者難以區分,造成主體不明顯的問題。三點布光法的重點就是依靠主光源、輔助光源、背景光三種光線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電視節目的光影效果。
3.2 軟面光照明法
軟面光主要是使用面光燈進行區域照射,形成明顯的照射平面,創造真實的鏡面光感,能夠模擬散射效果,在整個燈光投影中,起到展現物體表面真實性的作用。對于人物的造型起到有效的均勻作用,通過充足的底光投射,使得整體的光影更加均勻,畫面效果更加平衡。但同時,過于平均的燈光效果弱化了主體的突出性,容易造成主體不鮮明的問題,在節目播出時,可能不利于觀眾把握節目重點,因此在布光時,還需要對主光源的強度進行一定的加強,使得整體照射保持平衡。
3.3 全局布光
全局布光是大型演播室和虛擬演播室常用的一種燈光布置手法,采用較大功率的燈光設備對拍攝主題大面積投射光源,其主要作用是模擬現實光源,弱化各種光源的突出效果,將主體融入到整個畫面中,提高畫面的真實性,模擬生活場景,讓觀眾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但這種布光方法不適用于演唱會、音樂會、舞蹈表演、戲劇表演等具有強烈視覺沖擊效果的節目。
3.4 正面光與側面光
正面光是指能夠有打亮整個場面的光源,提高電視畫面亮度,有效抑制色差引起的不均衡問題,對于人物和物品的拍攝都具有良好效果,能夠達到清晰明了地表現出主體狀況的要求。但如果僅僅使用正面光,會使光影效果平淡。因此,還需要在一側加副光,以突出人物、物品的造型,通常根據局部造景需要,使用幾臺聚光燈,使得在攝影角度看,主體更加立體化,具有真實性。
4. 演播室的燈光系統的具體布置方法
演播室的燈光系統通常包括配電系統、調光系統和燈具系統三部分組成。在節目錄制前,通常需要確定這三個部分的布置情況,保證供電、照明等穩定性,避免出現節目事故。
4.1 配電系統
對于演播室配電系統的設置而言,應當注意電源穩定性和功效性。演播室的配電系統通常使用雙路電源,由配電自動雙向變換器連接24路配電,24路配電又分為直通和常用兩種。電源再通過24路硅柜通往演播主端子柜,給演播室的燈光設備供電,通過疊加器來控制調光臺,當一路電源出現跳閘狀況時,能夠及時跳轉到另一路電源,基本做到沒有時間差,讓演播室的燈光的不受臨時斷電的影響。同時,還應當注意電源的電壓和功率,滿足燈光設備的功率需求,避免造成設備負載過重,電源供電不足的現象。
4.2 調光系統
調光系統是燈光系統中最核心的部分,是達成光影效果的重要系統,對于整個燈光系統的正常運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現代化演播室中,大多數都采用了數字化調光系統,不需要使用過多的電線來連接,僅通過屏蔽線從調光臺接至調光室,串聯各個配電柜箱,對數字信號進行傳送,即可控制各個回路的輸出功率。有利于提高燈光系統使用的效率,方便燈光系統高效運行,滿足電視節目燈光的需求。
5. 根據節目需求創新布光技巧
5.1 全景布光。
在全景布光中,應當注意表現出時間概念,根據多種場景的相互變換情況,采取不同的布光方式,在保持整體燈光氛圍具有統一性的前提下,給予畫面各個部位以均勻的輔助光照明,平衡場景明暗、色差,在場景切換時,采用影調過渡手法,自然的銜接各種場景,對主燈的方向要加以嚴格控制,保障所有場景的影射方向基本一致,避免觀眾產生異樣感。在當前大多數節目中,通常都以歡樂的氣氛為主,因此,在全景燈光的設置上,需要盡可能營造明亮、舒適、愉悅的光影環境,加強光的色彩豐富度,以滿足節目的需要。
5.2 中景布光
中景布光的主要作用是刻畫拍攝中的人物形態,以光影效果描繪人物心理狀態,營造良好的傳達情感的氛圍,襯托出節目中情節、交流的內涵。中景布光要在全景的光位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但不改變全景布光的格局,主光燈的投射方向同全景保持一致。輔助光可作局部調整,在調整中注意整體的統一和諧。
5.3 近景布光
對于一些需要近景拍攝的場景,應當注意采用局部光源進行重點投射,要注意投射的區域不宜過大,失去重點,而要注意細致投射,將主要部分突出出來,這種突出不可超越整體的全景、中景設計,不可造成突兀感,應當在平衡中找到適宜的光線,進行小范圍的近景布光。
5.4 特寫布光
特寫主要是用光線表現被攝主體的局部特征,是溝通觀眾與人物感情交流的聯系,光線的要求應與人物狀態、情感等外在流露相一致,表現出人物的真實情感與內心世界。例如,許多訪談節目中,對嘉賓眼部的特寫鏡頭,能夠良好的傳人物的情感,幫助觀眾融入節目的感情氛圍中。
6. 針對演播室燈光系統設備的創新措施
6.1 引入現代化新型燈具
隨著時代的發展,燈光設備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功率過高、耗能較大、效果不佳的燈具已經逐漸退出市場,演播室燈光設備的管理者應當注意及時更換大功率燈具,采用小型節能燈具,加大聚光散光類燈具的使用頻率。通過引入新型燈具,就使得演播室有了進行各類節目的燈光藝術創作的空間,大大增加了演播室各類燈具的燈位。除此之外,使用小型節能燈具也能為節能環保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
6.2 采用先進科技設備
由于社會在不斷地發展,電視各項技術都在向數字化邁進,其中電視燈光領域也在向數字化邁進。數字調光設備、數字照明燈具、數字機械控制設備都在廣泛應用。如今的電視節目燈光系統已經不再完全依靠燈具設備的光源投射。隨著計算機技術、AI特效、LED電子顯示屏技術的投入使用,電視節目中的光源逐漸增多,提高了藝術表現能力和舞臺效果。電視節目的制作者應當積極使用現代化科技設備,對節目場地的燈光系統進行一定的輔助性補光。然而,雖然先進設備能夠為舞臺燈光營造更加良好的效果,也為觀眾的視覺審美帶來了新的感官體驗,但演播室的光源的增多也會影響到原有的燈光設計,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燈光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 結論
演播室燈光技術系統的設置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應當注重對光影效果的把握,注意保持光源穩定性,在節目錄制或直播開始前,布置好燈光,在過程中進行適時調整,綜合使用各種布光手法,突出節目的重點,協助電視節目制作者表達節目內容。電視燈光技術是決定節目畫質的關鍵因素,好的燈光能夠幫助電視節目表達節目含義,有利于突出畫面的主體,也有利于展現節目的情緒和氣氛,因此,相關技術人員應當積極學習和掌握先進的燈光技術,以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春霞.浙江廣電集團400m~2演播室視音頻及燈光系統淺析[J].廣播電視信息,2020(06):37-38.
[2].畫面高度還原,有內味兒了!——專訪《龍嶺迷窟》攝影指導陳瑩和燈光師劉中順[J].影視制作,2020,26(05):36-39.
[3]裴恩發.演播室燈光技術人員與視頻技術人員的配合要點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07):202-203.
[4]蔡惠達.淺析上海市浦東新區廣播電視臺1500m~2演播室燈光系統[J].電視工程,2019(02):33-36.
[5]賈京亞.淺談臨時新聞演播室燈光設計技巧——以浙江廣電集團2019年全國“兩會”融媒體演播室為例[J].演藝科技,2019(05):21-23+45.
[6]努爾夏提·艾合買提.用燈光繪畫——論如何創作舞臺燈光設計的畫面[J].戲劇之家,2019(12):6-12.[1] 2
推薦閱讀:單片機遙控控制酒店客房燈光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