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人類無節制地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全球自然環境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氣候變暖、水土流失、森林銳減等等,這些環境惡化現象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因此,提倡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當前最緊迫的任務。特別是在建筑工程中,引進低碳節能模式,發展低碳建筑,是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措施。發展低碳建筑是順應時代要求和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探索低碳節能模式,有效實現節能減排,是當前建筑行業的重要任務。
一、我國建筑工程中低碳節能模式存在的問題
發展低碳建筑是順應全球經濟發展步伐的總趨勢,中國作為碳排放大國,更應該以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來發揮節能減排的作用,為發展低碳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建筑是溫室氣體產生的來源之一,加快建設以低排放為特征的建筑體系將是我國今后建筑業的發展方向。
為了發展低碳節能模式,我國政府、房地產開發企業、社會各方面都開始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動低碳建筑的發展。首先,政府不斷完善監管體系,全面實施建筑節能減排工作,從規劃布局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報廢,在工程建設的每個階段都大力提倡低碳節能模式。其次,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始大力發展低碳建筑,提倡節能環保理念,并積極參與各種節能減排活動,為節能減排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再次,政府利用媒體大力宣傳低碳環保理念,“低碳”成為熱門詞匯,逐漸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雖然建筑工程中的低碳節能模式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低碳節能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低碳節能模式缺乏法律保障。法律制度不健全,制約低碳建筑的發展。由于低碳經濟正處于起步階段,我國關于發展低碳建筑的相關法律制度還不健全,甚至在有些方面還未制定相應的政策,對碳排放量未作出統一的標準。對建筑企業也缺少相應的激勵政策,無法調動企業發揮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從整體上看,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成為制約低碳建筑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第二,低碳節能模式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撐。由于缺少先進的技術支撐,低碳建材的開發數量非常少,導致建材市場上很難買到具有低碳環保性能的建材。低碳節能的技術開展力度不夠,限制了低碳節能建筑行業的發展。另外,傳統的建筑技術也無法適應低碳建筑的發展要求,而發展低碳建筑還會給房地產開發企業增加投資成本,因此低碳建筑只能停留在概念層面,發展步伐非常緩慢。
第三,低碳節能模式的推廣力度不足。由于低碳節能模式推廣的力度和深度不足,導致人們對“低碳”的理解不夠深入。在建筑行業中,高能耗、高排放仍舊是企業采用的主要生產模式。在社會生活中,人們依然堅持傳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政府對低碳節能模式的推廣力度不足,只停留在概念層面,讓建筑行業以及社會群眾不能真正理解低碳的內涵,造成低碳節能發展的緩慢。低碳節能模式不能真正得到應用,這成為發展低碳建筑的最大障礙。
二、發展低碳節能模式的主要對策
低碳節能模式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經濟發展模式,將其應用于建筑工程中將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我國發展低碳建筑,應加強建筑工程的節能環保工作。筆者針對當前建筑節能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對策,以期減少建筑工程能耗,為節能減排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為低碳節能模式提供法律保障。政府應盡快制定建筑低碳節能方面的法律法規,從施工設計、工程招投標、工程施工、投入使用等階段,全面實行監督管理,提高建筑節能減排的效率。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低碳節能發展現狀,制定科學統一的監管標準,為監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推廣鋼結構建筑,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其碳排放量約達7400公斤/平方米,我國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建筑覆蓋面積廣,碳排放量的超標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相比之下,鋼結構建筑的碳排放量僅為480公斤/平方米。另外,鋼結構建筑具有自重輕、造價低、可回收、節能等優勢,推廣鋼結構建筑能夠大大降低碳排放量,是發展低碳節能模式的有效措施。
第三,開發并采用新技術,提高節能減排效率。我國應積極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經驗,并根據自身發展狀況,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節能減排的新技術。為了降低一次性能源的消耗程度,要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的新技術。針對不同能源,可采取以下節能措施:
(1)建筑節水方面,建立中水系統,加強對生活污水的收集和處理,節約水資源。同時,建立雨水回收利用設施,及時補給生活用水,保證供水需求。另外,設計合理的給排水系統,加強對生活污水的處理與利用,加強節水衛生器具的應用,提高建筑節能水平。
(2)空調和采暖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的空調和采暖方案,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提高建筑節能效果。例如,采用地熱系統取代傳統的暖氣,不僅節省了運行費用,還降低了能源消耗。
(3)照明方面,在自然采光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照明點,以提高能源利用率。照明設備應采用高效節能型,如節能燈、太陽能光伏電源等。照明控制措施應以操作簡便、節能為設計原則,采用聲控、光控、人體感應等智能照明設備。
第四,建立規范統一的技術標準。當前低碳建筑的技術標準,還沒有統一的規范要求。由于缺少統一的技術標準,目前低碳建筑行業發展混亂,這為行業監管帶來了巨大的阻力。因此,必須針對當前低碳建筑的發展現狀,加快建立規范統一的技術標準,為建筑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和依據。同時,規范建筑市場中各種建材標準,提高節能環保的要求,為低碳建筑提供質量優良的建筑材料。另外,還要加強建筑材料市場的管理,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懲處販賣劣質建材的不法行為,規范建筑市場的運行秩序。
第五,培養低碳建筑發展的專門人才。培養專業人才是低碳建筑發展的重要保障,特別是低碳建筑設計人才,是實現低碳節能的有效手段。低碳建筑的形態和功能都取決于設計,低碳建筑設計理念要通過專業人才的設計表達出來,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效果。由此可見,培養專業的低碳建筑設計人才是勢在必行的。政府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引導各大高校將低碳、環保、能源、生態等內容加入到專業課程設置當中,并積極舉辦各種低碳環保建筑設計大賽,使學生樹立低碳環保的理念。另外,還要在各種建筑資格考試中加入低碳環保的內容,使建筑從業者真正建立起低碳環保意識,并將其培養為集能源、環保、低碳、生態為一體的綜合建筑專家,為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六,積極推廣低碳環保理念。政府要積極發揮社會職能,將低碳環保理念向社會公眾推廣,并使群眾真正理解低碳環保的內涵,從生活中的各個細節著手,實現低碳生活方式。首先,政府應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使公眾樹立低碳生活意識,實現讓公眾能夠自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目的,從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緩解環境惡化的現狀。同時,鼓勵能源服務公司積極參與低碳建筑管理,鼓勵業務與其加強合作,實現低碳環保的效益。另外,政府還應鼓勵社會團體積極投資低碳建筑,并推出相關的優惠政策,促進社會資金融入到低碳建筑行業,為低碳建筑的發展提供政策與資金上的支持,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總結:
建筑工程中的低碳節能模式是控制碳排放量、抑制溫室效應發展的有效方式,也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和低碳建筑的重要模式。低碳節能模式有利于加快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因此,我們必須正視低碳節能模式存在的問題,不斷探索發展低碳節能模式的有效措施,促進我國低碳經濟和低碳建筑的發展,為改善世界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