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下面是兩篇建筑類中級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適應性研究建筑空間設計研究,根據需求而定的建筑空間便不能夠適應新的需求。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園林綠化建筑節能實現措施,對實現園林綠化中建筑節能的措施進行詳細的講解,增加了建筑物更加立體形象的視覺效果。
《適應性研究建筑空間設計研究》
社會變化飛速,固定的建筑形式和變化的人群使用情況之間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建筑空間又是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該如何對建筑空間進行設計成為了設計所關注的核心問題,文章通過探討建筑空間形式設計的主導因素來辨析該如何進行建筑空間的設計。
關鍵詞:建筑空間;適應性;功能;形式
一、形態服從于功能
芝加哥的現代主義建筑大師路易斯•沙利文提出過“形式追隨功能”。現代主義建筑設計應該說是迷茫的,無論是文藝復興運動,巴洛克還是洛可可運動,此時的建筑平面和數百年前沒有明顯的變化,建筑師和藝術家的角色也相當模糊。此時建筑所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不過是柱式和山花,在功能方面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直到現代主義運動的到來,建筑師才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禮,認識到建筑的本質是功能。“少就是多”和“功能大于形式”代表了這時期以來設計界廣泛的思想意識,建筑的功能決定其外在形式。現代主義的改變并非空穴來風,什么讓建筑師去關注功能而不是形式?答案是建筑空間的研究。值得關注的是在1893年奧古斯特•舒馬佐發表的公開演講《建筑創作的核心》,這是建筑思想改變的一個標志。建筑師從以往對建筑外形也就是形式方面的關注一下子轉到對內部空間的關注,意識到建筑最重要的部分是內部空間的部分,是人群使用的功能部分。之后吉迪恩1930年在論著《空間•時間•建筑》一書中把建筑空間分為三個階段。但是他所提到的空間依舊還是形式上的空間,依舊逃脫不了“實體”的標簽。
二、時間對功能的否定
功能決定建筑形式同時決定空間形式。建筑空間以滿足這些需求的姿態出現,恰當地解決當下的需求。但是這是固定時間節點上情況。例如我們需要一個開放連續的展覽館于是便出現了巴塞羅那德國館,它突破了傳統磚石結構的限制,有著十分開敞的內部空間,通透的玻璃外墻。
但是在展覽期限之后這棟十分恰當完美的建筑瞬間變得不那么好用,面臨被拆除在原址建設更合適的建筑的困境。這就要引入時間的因素。談到時間就不得不從空間的時空觀著手。時空觀在數學、物理、哲學等幾個領域首先得到發現,是相對論否定絕對時間觀念,指出時間不能脫離和獨立于空間。
人在時間的維度上在空間之中運動,時間維度發生變化和調整,人對世界的認識和行為模式隨即發生變化,在空間中的活動形式也發生變化。建筑空間幾乎是恒定的,縱使能夠做出些許改變也不能和社會和人的變化平行。因此從古至今因為觀念習俗、朝代更替而導致的建筑大拆大建比比皆是。建筑不能夠隨著時代和社會的改變而實現自身的功能轉變無疑成為最被動的軟肋。因此建筑空間的設定如何在設計之初就能夠應對后期不可預知的改變成為建筑學科最迫切解決的核心問題。
三、形態與功能的分離———不確定空間
建筑師伯納德•屈米對上述的疑惑在其著作《建筑與分離》中指出“形態與功能是彼此分離,彼此分裂的”。他的這個觀點與現代主義的形式服從功能,功能決定形式這一長期貫徹而來的意識大相徑庭。按照他的說法,即使是相同的形態,功能也可以自由轉換。比如有時候大教堂也可以變為保齡球場,這樣相同的形態下轉換不同功能,也許被認為是一種創新。
屈米并不認為多功能用途的建筑是好的,他更關心的是對于設定了某些功能的建筑當需要做其他功能的時候,其本身會產生哪些新的變化。換一種說法就是“形態服從虛構”,而形態是與某些事物關聯之后形成的。這個觀點是在設計過程中使得彼此關聯的事物與各自的功能相分離,這樣設計就不會被功能所束縛,與純粹的形態理論聯系在一起。屈米將建筑看成為事件、行為和功能三者的結合,這三者沒有先后和高低的關系,是平級存在的。這一觀點強烈對抗功能決定形式的固有觀點。功能決定形式是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這實際上假設了生活上具有某種合理的使用要求,而建筑必須根據這一要求來設計。這就是標準的機械主義思想,它無視了生活的真實性。這就是建筑大多千篇一律的原因。
1968年巴黎“五月風暴”把街道變成了戰場,這就是所提到的“事件”對日常生活的滲透,屈米認為是這樣一個“事件”使得功能和形式完全分離。屈米還有一系列滑稽的假設比如在教堂里滑冰,自助洗衣店里騎自行車,電梯井里跳傘等。事實上,火車站成為博物館,教堂作為夜總會在現代是可以成為現實的。事件作用下功能與空間之間的聯合具有顛覆性的變化。因為它既挑戰了功能,同時也挑戰了空間和形式。因此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由“事件”發展的空間概念不同于現代建筑的功能空間。現代建筑的設計通常賦予空間一個統一、確定的功能,其空間都是定型和均質的。而屈米提倡的“事件”建筑空間,強調以多樣化、不確定性、功能不明確的形態出現。為滿足上述的要求,屈米提出了敘事性的空間設計,就是建筑空間不能有單一的線性的流線,即使建筑的組織方式是線性的,那感知和體驗路線也不能是線性的。只有通過多種使用方式產生不同的感受才能使得這個建筑能夠應對多種功能要求。
四、弱建筑曖昧空間———一種新的建筑空間實踐
藤本壯介是北海道的日本建筑師,他和屈米有著相近的觀點,“常規的建筑以‘功能主義’之名把我們的世界系統化。可是我們的當代生活是由巨量的處于他們之間不可預料的行動所支撐的。不像互聯網,空間不能瞬間的由0切換到1。但是空間的魅力必定存在于現實中實現從0到1漸變的可能性的能力”。建筑師按照現代主義貫徹的功能決定形式的思路,就是明確功能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對個體差異以及變化存在極大的忽視。
五、結語
現代主義功能決定建筑空間的設定似乎成為了司空見慣思路,從上世紀至今建筑界的建筑師都在使用這樣一條黃金寶典來進行建筑的設計。但是時代是發展的,社會環境的改變使人群對建筑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因此需要一種不確定的空間設置思路來解決這樣的現實與建筑設計的矛盾。不確定空間一開始便沒有明確每個空間的具體功能,建筑的各個空間是以一種曖昧模糊的形式而存在,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來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因此不確定空間的這種形式能夠有效地解決建筑適應性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五十嵐太郎.關于現代建筑的16章[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10.
[2]布魯諾•賽維.建筑空間論———如何品評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3]陳治邦.建筑形態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4]顏雋.再造空間:當代建筑空間的多元解讀[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
[5]朱雷.空間操作[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6]趙榕.“事件-空間”———伯納德•屈米的設計策略及其實踐[J].建筑與文,2010,(01).
[7]齊康.建筑•空間•形態———建筑形態研究綱要[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01).
[8]張毓峰,崔燕.建筑空間形式系統的基本構想[J].建筑學報,2002,(09).
[9]杜小輝,翟炳博.弱建筑:住在曖昧的空間里———藤本壯介作品解讀[J].華中建筑,2011,(08).
[10]胡穎.伯納德•屈米:同時擁有新與舊[J].東方藝術,2005,(01).
作者:李乾 李幸憶
《園林綠化建筑節能實現措施》
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隨著城市人口逐漸增加,高樓林立,綠化面積在逐漸減少,眾多的建筑物內都安裝了空調,因此越來越多的一、二線城市都在上演著熱島效應。對此問題我們應從改善建筑本身入手,如地面,建筑物墻體以及建筑物房頂等結合園林綠化的思想改善建筑的溫度,從根本上為建筑物提供一個節能環保的措施,從而在增加城市綠化面積的同時也為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做出貢獻,最重要是對控制熱島效應有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園林綠化;建筑節能;措施
1引言
不難看出熱島效應是一個惡性循環,大中型城市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氣溫升高,如汽車尾氣的排放、空調的使用等,降低汽車尾氣的排放已有很多相關措施,這里不再論述。而對于空調,我們可以通過降低建筑物的溫度來間接減少空調的使用,從而緩解熱島效應。眾所周知園林綠化是以植物為主,通過植物蒸騰和遮陽作用可以使建筑起到保溫隔熱的效果,大大的降低太陽對建筑的熱輻射,進而調節建筑物室內的溫濕度。如通過合理使用還可起到通風作用。因此,通過園林綠化實現建筑節能可以說是順應了當下低碳環保的潮流,并且經濟有效。
2園林綠化實現建筑節能的措施
2.1地面環境的園林綠化
眾所周知,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其中,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極大的減少太陽的熱輻射,進而降低地面的溫度,提高空氣的濕度,這正是夏天草坪的溫度遠遠低于水泥路面的原因所在。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若是可以對建筑物附近的地面進行合理的園林綠化設計,相必一定可以改善建筑物周圍的溫度。
一般來說,地面的園林綠化和城市中路邊的綠化很是相近,大多以草坪、花壇和樹木相結合的綠化方式,這種格局不僅可以提高建筑物周圍的綠化環境,還可以有效降低附近的溫度。首先,在草坪的設計上,要注意草坪的覆蓋面積在整個綠化面積當中所占的比例,不要太過單一,可在其中加入品種不同的灌木以及花壇等元素,營造出一種高低錯落、有層次感的園林設計,既避免了花壇太過艷麗、草坪太過單調又極大的增加了園林綠化的整體效果。
最后,樹木的種植,在夏季主要利用樹的遮陽作用,即減少陽光射入建筑內。但在不同的場合選用不同的樹種,這樣才能使其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比如在道路兩旁我們盡量種植喬木,它可以有效的減少行使車輛所帶來的噪音,降低對建筑的影響,而在靠近床邊的樹木,則建議種植一些樹干筆直,樹冠整齊,無異味,無毒的樹,這類樹木既不妨礙室內日常的采光,也不會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
“水”我們隨處可見,并且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因此我們也可以將水作為園林綠化的一種有效的元素。對噴泉進行合理的利用,不僅有利于美化環境,還有效的調節了周圍的溫度和濕度。如在比較寬闊的水泥地面裝置一定面積的噴泉,設置開放時間使其既不影響早晚出來運動的人們,又可以對溫度很高的地面進行迅速的降溫,甚至也為我們的園林綠化做出了貢獻,增加了空氣濕度的同時,降低了周邊的溫度。若噴泉在建筑的南面,在冬季還能強化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這樣一來恰好可起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2.2墻面的園林綠化
建筑物的墻體材質大部分為混凝土,也有極少數為鏡面材質。這里主要介紹混凝土材質墻體,由混凝土材質的建筑墻面和地面是類似的,在夏天溫度會急劇升高同時,增加了建筑物室內的溫度,因此為采用園林綠化的方式降低建筑物內部的溫度,我們要在其西側墻體覆蓋大面積的綠色植物,尤其是闊葉類攀藤植物,,然后利用植物的遮陽作用以及自身的蒸騰作用從而降低墻體溫度。而在冬季植物還可以減少建筑物內熱量外流的損失,進而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對墻體而言,墻體的綠化不僅使建筑物擁有冬暖夏涼的功效,還增加了建筑物更加立體形象的視覺效果。
2.3屋頂的園林綠化
住過樓房的居民都知道頂樓的溫度相當高,這是由于樓頂在白天會長時間被太陽照射,聚集大量的能量,而這些能量一部分散發到空氣中,提高空氣的溫度,另一部分傳遞給建筑物,使建筑物室內氣溫升高。因此需要對屋頂進行綠化降溫。通常來說,屋頂綠化包括覆土種植,無土種植和盆栽。研究發現,覆土種植的效果最佳,盆栽最差。所以我們根據建筑各自的特點進行選擇,居民建筑物的屋頂在建筑時就可考慮設計成可覆土種植的結構,然后可以讓住戶自行決定種植一些瓜果蔬菜,這樣不僅達到了降低樓頂溫度的效果,同時也可為住戶提供一些綠色健康的蔬菜。對于非住宅建筑可以采取無土種植也可采用盆栽,屋頂種植一些攀爬類植物,只要可以簡單的將屋頂覆蓋,減少太陽照射即可。
2.4室內的園林綠化
室外的綠化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室內的裝飾,除了進行優美的裝潢以外,應該將室內環境進行綠化,這樣植物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降低二氧化碳濃度而且還可具有一些特殊的作用。根據不同的建筑的用途選擇不同的植物種類進行擺放或者種植,如在客廳擺放一些蘆薈、吊蘭等植物,可以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和甲醛等有毒的氣體。而對于一些比較莊嚴的建筑可采用萬年青或者文竹等朝氣蓬勃的植物,如會議室。
3結語
總而言之,本文以建筑物的墻體,建筑物屋頂,室內以及附近地面等四個方面結合園林綠化對建筑節能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利用園林綠化不僅是增加了綠化的面積,美化環境,還大大的提高了空氣質量,降低溫度,間接的達到了降低建筑物能耗的目的。園林綠化的方法相對其他是比較低碳環保,并且最直接有效方式。讓我們一起結合園林綠化的思想在實際中不斷的摸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為降低建筑物能量,創造一個空氣清新,溫度適宜,環境優美的城市。
參考文獻:
[1]趙金娥.論綠色建筑基于整體觀的平衡設計策略[J].中國園林,2016,32(8):81~84.
[2]路亞星,張偉寧.節能環保型風景園林設計策略研究[J].才智,2016(16):223.
[3]劉宇.建筑園林綠化節能功效及節能措施研討[J].江西建材,2015(15):209+213.
[4]王洋.園林綠化中實現建筑節能的幾點措施[J].才智,2009(18):59.
作者:林志強 單位:山東濰坊昌邑市園林局
推薦閱讀:《建筑電氣》Building Electricity(月刊)1981年創刊,擁有由國家級的設計研究,學術團體的專家組成的強大編委會.能充分反映我國建筑電氣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