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建筑工程論文發表了閘橋同建施工工藝與創新,對連申線航道整治工程結合船閘和橋梁工程的施工特點,閘橋同建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解決施工難題,最終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大膽提出了橋梁施工采用整體支架現澆且橋梁和船閘同時建設的施工方案,即閘橋同建施工工藝。
關鍵詞:建筑工程論文,船閘,橋梁,同時建設
一、引言
連申線海安船閘工程是江蘇省首例也是唯一一例閘橋同建工程。對于跨越船閘的橋梁施工,通常采用先閘后橋的施工方案,而連申線海安船閘工程根據工程特點及現場實際情況,提出了采用整體支架現澆且船閘與橋梁同時建設的施工方案,有效解決了施工難題,且大大縮短了工期,為同類型工程提供了參考。
二、研究背景
連申線海安船閘為雙線同時建設的Ⅲ級船閘,建設尺度為230×23×4.0(m)(閘室長×口門寬×最小檻上水深),跨閘海安大橋全長390m,主橋上部為跨徑61.9m的兩聯預應力混凝土系桿拱。通常采用先閘后橋的施工工藝,其優點為施工工藝相對簡單,預制構件在平面進行,便于整體施工放樣;吊裝過程中,施工機械化程度高,危險系數相對支架現澆施工較低。但連申線海安船閘工程并不適合先閘后橋的預制構件吊裝施工,主要有以下幾點:(1)工期進度相對緩慢,因為先閘后橋必須等到船閘主體結構完成后,及墻身后面土方回填之后才能進行吊裝,這樣工期相對滯后,不能平行作業施工;(2)施工區域內的預制場地空間狹小,與下游閘首施工相互干擾影響大,進行整體放樣施工困難,若選擇施工區域外的預制場地,預制構件的運輸將存在問題,由于預制構件最大重量為90t以上,運輸及其困難;(3)橋梁南側存在數條跨閘高壓線,遷移難度大,施工時必須采用防護措施,而這樣橋梁南側拱肋無法吊裝;加之預制拼裝構架的整體性能不如支架現澆施工。
三、存在難題及解決措施
閘橋同建這一施工方案無先例可參考,對施工組織、施工管理要求很高,有如下困難:
(1)船閘土建工程與橋梁工程由兩支隊伍協同作業,要求在不影響雙方關鍵節點的前提下做好施組設計的調整和專項方案的統籌;(2)橋梁施工采用整體支架現澆工藝,支架高度搭設高達26m,對支架整體穩定性要求高,施工過程中危險源和安全隱患較多,加之橋下船閘施工隊伍平行作業,大大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難度;
(3)橋梁臨時支架將搭設在閘室底板上,需拓寬閘室底板后澆帶位置,要求計算論證對施工寬縫位置的改變是否影響閘室底板的穩定性;
(4)施工工藝為整體支架現澆,并且閘橋同建,需進行方案論證。針對以上難題,采取了如下解決措施:(1)業主、監理、施工單位三方協調,優化施組,調整和計算專項方案,統籌謀劃,調整施工工序;
(2)重新整合施工安全方案,橋下方施工作業區域重點監管,在臨時支架下方設置橋下運輸通道供船閘施工隊伍使用,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全過程安全監控;(3)及時與設計單位對接,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不影響施工質量與工期;(4)對閘橋同建施工方案召開專家論證會,確保方案可行。
四、施工工藝創新
閘橋同建施工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能孤立開來分別考慮船閘與橋梁建設,應該統一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這就需要將整個施工過程捏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對于單獨的施工過程本文不在贅述,而重點對施工過程中涉及到的工序交叉及新增施工步驟進行論述。橋梁的臨時措施樁共24根,其中12根施工在閘室底板下部,這就需要閘室在封底之前完成措施樁的施工,并將措施樁承臺施工高度與閘室封底高度一致,并在承臺內預埋鋼板,便于鋼管支墩的焊接,然后將場地交予船閘隊伍進行閘室封底施工;閘室底板施工時通常預留施工寬縫為1m,但考慮橋梁臨時支墩搭設在施工寬縫內,而臨時支墩直徑609cm,加之安裝加勁板,施工寬縫作業空間有限,所以對施工寬縫進行加寬,調整到2m,便于安裝臨時鋼管支架;閘室底板澆筑后進行排架及貝雷架的搭設,并安裝滿堂支架進行系桿及拱肋的施工;待閘室底板完成之后進行施工寬縫的施工,對于臨時支架的施工寬縫給予預留,其余部分全部澆筑,使閘室底板形成一體。由于橋下凈空及臨時支墩的影響,對于橋下底板回填土進行壓實比較困難,可采用小型夯實機進行密實,適當減少每層回填土厚度,以滿足回填指標,在回填夯實過程中時刻觀測支墩的變化,避免土壓力支墩產生橫向推力而影響臨時支架的穩定。在橋梁主體施工同時進行閘室墻的澆筑,閘室墻采用的是三角式大型移動模架施工,可以同時澆筑兩塊閘室墻,但移動模架對橋下凈空有要求,大橋橋下支架與閘室墻的凈高只有1.2m,無法滿足移動模架的行走高度,在橋下墻身施工時,將拆除龍門架裝置,墻身模板用臨時支架固定,并運用卷揚機將墻身模板主體移至墻身位置進行施工,待橋梁主體結構完成后拆除支架,對割斷的底板主筋給予補焊,進行底板施工寬縫澆筑,使閘室成為一體。閘橋同建具體施工工藝流程詳見下圖:
五、結語
連申線海安船閘工程克服施工過程中諸多困難,順利建成通航,因施工工藝的創新,工期得以提前,帶來了巨大社會效益,并為同類型工程提供了參考依據,填補了水運工程閘橋同建方面的空白。
參考文獻
[1]向中富.橋梁施工控制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龍馭球,包世華主編.結構力學教程(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周水興.路橋施工計算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作者:金佳煒 于明聰 韓韶英 單位:上海交通建設總承包有限公司 南通市通州區航道管理站 南通市如皋市航道管理站
推薦閱讀:《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本刊主要刊登土木工程、市政與環境工程、建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交通科學與工程、電氣與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藝術設計、基礎科學等與建筑領域相關的學術論文及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