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測繪是工程建設獲取基礎數據的重要手段,然而測繪工程是一項復雜且工作量巨大的工程。測繪產品是反映地表上的自然、人工要素及其在地理空間的位置和屬性信息的,而這些信息是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各行各業需要利用和必須依賴的基礎。而工程測繪是把工程地區各種地面物體的位置和形狀,以及地面的起伏狀態,用各種圖例符號,依照規定的比例尺測繪成地形圖,或者用數字表示出來,為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提供必要的圖紙和資料。 測繪工程是一項復雜且工作量巨大的工程,如何確保工程的質量問題,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 測繪工程 質量管理 探討
測繪是采集、量測、處理、分析、解釋、描述、分發、利用和評價與地理和空間分布有關數據的一門學科、工藝、技術和經濟實體,具有基礎性、前期性和公益性的特點。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及《測繪生產質量管理規定》的規定,測繪生產質量管理是指測繪單位從承接測繪任務、組織準備、技術設計、生產作業直至產品交付使用全過程實施的質量管理。測繪生產質量管理貫徹“質量第一、注重實效”的方針,注重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尋求質量上乘、顧客滿意的測繪產品。
一、分析測繪工程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1.1 特點
現代測繪工程的主要特點概括起來就是“六化”和“十六字”。“六化”即測量內外業作業的一體化、數據獲取及處理的自動化、測量過程控制和系統行為的智能化、測量成果和產品的數字化、測量信息管理的可視化、信息共享和傳播的網絡化。“十六字”是精確、快速、可靠、實時(動態)、遙測(遙控、遙傳)、集成、簡便、安全。
1.2 發展趨勢
①以測量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和自動化系統的廣泛應用。②基于知識和數據挖掘的工程信息系統。③從土木工程測量和三維工業測量到人體醫學測量。④多傳感器的集成和混合系統。⑤GPS、GIS、RS、TPS和激光掃描系統等多S技術集成與融合。⑥大面積空間數據的快速采集和處理。⑦精密數據處理和海量數據處理方面的數學物理建模。⑧信息服務的網絡化和可視化。
二、測繪工程質量管理的要素分析
1.人員。人員既是測繪工程質量管理的主體,也是測繪工程質量管理的客體,是質量管理的核心。人員的素質,技術水平,操作熟練程度,責任心等是對工程質量管理的重大促進。人員的資質,培訓,再教育,技術交流等是人員管理的重點。因此,必須以人為本建立健全測繪質量責任制。
2.設備。測量儀器設備是測繪工程質量管理的關鍵,測量儀器設備是測量人員對工程施控的有力武器。 由于測量工作是在室外進行,受自然條件、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所以對維護好測量儀器非常重要,正確使用、科學保養儀器是保障測量成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延長儀器使用年限的重要條件,是每個測量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否則不但影響測量工作的進展和任務的完成,而且會造成儀器損壞。為此,我們必須正確使用儀器, 了解儀器性能,基本構造和操作方法,加強儀器的維護和保養。儀器設備的配置應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盡可能配備先進的測量設備,提高工程測量工作自動化程度,減少測量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測量成果。
3.文件。質量管理系統文件是開展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基礎,是質量管理系統審核和質量體系認證的重要依據,建立質量管理系統文件是為了進一步理順關系, 明確職責、 權限和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使各項質量活動能夠順利有效地實施。因此,要按標準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并將給予持續改進。應識別質量管理體系所需要的過程,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確定為確保這些過程有效動作和控制所需要的準則和方法,并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所策劃的結果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包括管理、資源、 產品實現和測量。產品實現過程和支持過程由質量管理體系、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測量分析和改進等部分組成。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包括: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文件,質量記錄等。
三、 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樹立質量管理的系統思想。質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統的特定的概念組成的一個合乎邏輯的理論的概念體系,它包括質量、質量環、質量方針、質量計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質量審核、質量成本及質量體系等。質量控制活動主要是指為了達到和保持質量而進行控制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動。因此,可以說,系統思想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使人們能夠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聯系和內在規律。這里所指的系統思想是指從整體觀念出發,通過通盤籌劃,合理安排整體中的每一個局部,以求整體的最優規劃、最優管理和最優控制,使每個局部都服從一個整體目標,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以便發揮整體優勢,力求在這個系統中避免發生損失和浪費。質量的系統控制就是將系統工程應用于質量控制。
2.測繪工程的過程控制。測繪工程中的各項任務都是一個過程,所以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關鍵是對測繪過程的控制。每個過程有三個階段:輸入、操作、輸出。因此一個合理的質量管理就是輸入無誤、操作正確、輸出合格。測繪過程通過自查、校核、審查進行控制, 消除測繪產品標識記錄、數據輸入、數據計算、數據輸出和繪圖中的差錯,防止不合格品出現。所有《測繪記錄》均應按照表格欄目規定執行。 測繪過程輸入輸出的編目、圖、表格數值等均有標識和可追溯性。與相關專業互提資料應填寫 《互提資料卡》 并請接受人簽收。各種測繪過程都應按時的填寫相關的記錄,各種質量記錄是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實施或運行的主要證據。
3.記錄和標識。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有關的記錄應進行控制并編制相應的記錄控制程序文件,確保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期和處置。所有記錄表格,包括操作記錄、檢查記錄、質量管理記錄、測量設備的測量能力和測量結果的記錄均按統一規定的系統進行統一編號。與質量管理有關的記錄應由一記錄的部門或個人保存。記錄的保存應按填寫日期的順序排列,需要時進行裝訂,便于以后檢索。所有記錄,特別是書面記錄應確保記錄不丟失、不受潮、不損壞,保證記錄的完整和清晰。計算機硬盤和光盤貯存的記錄在備份好的同時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標識作為信息存在的一種方式,涉及多方面的內容。首先測量設備必須有計量確認狀態標識,采用的標識可分為:合格標識(綠色)、不合格標識(紅色)和準用標識(黃色)。其次是各種文件記錄成果等要做好標識。
4.測繪成果的校審。測繪成果的校審工作的作業人員、校核人員、審查人員、批準人員除應執行《各級人員技術質量職責規定》、《勘測設計產品質量考評與獎懲辦法》中的相關規定外,還應分別履行以下職責:(1)作業人員(儀器操作、繪圖人員等)對采用的數據、方法、計算數據和結論的正確性負責。產品在提交校核前,作業人員要進行自檢和自校。作業人員一般應按校審者意見對所提交的產品進行補充或修改, 當意見不一致時,可報請上一級人員裁定。(2)校核人員應認真研究采用方案的技術經濟合理性。校核人員對采用的數據、 方法、計算數據和結論的正確性承擔主要責任。校核應對測繪產品進行逐字、逐句、逐個數據、逐個地物、逐個圖層、逐張圖進行檢查校對,以確保正確無誤。經過校核后的測繪產品應符合技術設計書的要求和規范、規程的規定,并保證相關圖紙、圖紙與設計書內容完全一致。經過校核應保證產品無技術性錯誤和一般性錯誤。(3)審查人員主要對產品的合理性進行檢查,并對主要數據進行抽查。經過審查應保證產品無原則性錯誤,符合技術設計的要求, 并保證產品與相關專業協調一致。審查者要對產品的主要數據、基本結論和方案的可信性負責。
四、結束語
總之,測繪工程質量管理,注重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尋求質量上乘、顧客滿意的測繪產品。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要按照顧客要求在滿足產品標準規定內,在生產過程中要進行專業設計,通過專業設計可以預知測繪產品的控制精度、成圖精度以及各種生產過程中誤差及技術指標,對整個測繪過程進行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顧建祥.測繪單位工 ISO9001: 2000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編寫
[2]吳建軍.測繪資料檔案管理及應用探析[J].地理空間信息,2007,(05).
[3]甘宏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測繪事業單位的必然選擇[J].測繪軟科學研究.2000(03)
[4]何平,袁秀麗,徐立崗,劉玉剛.淺談測繪生產單位質量管理[J].吉林地質.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