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建筑工程,指通過對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所形成的工程實體。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頂蓋、梁柱、墻壁、基礎以及能夠形成內部空間,滿足人們生產、居住、學習、公共活動等需要的工程。論文發表:《建筑工人》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建筑工人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建筑工人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建筑工人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關鍵詞:建筑技術,工程技術,職稱論文發表
建筑工程是為新建、改建或擴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屬構筑物設施所進行的規劃、勘察、設計和施工、竣工等各項技術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實體以及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工程。也指各種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稱建筑工作量。這部分投資額必須興工動料,通過施工活動才能實現。
其中“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包括廠房、劇院、旅館、商店、學校、醫院和住宅等,其新建、改建或擴建必須興工動料,通過施工活動才能實現;“附屬構筑物設施”指與房屋建筑配套的水塔、自行車棚、水池等。“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指與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相配套的電氣、給排水、暖通、通信、智能化、電梯等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
1 課程體系改革是重點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高職院校要對教學的理念、模式、內容、方法進行改革。對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來說,其課程體系分為理論基礎課、專業素質課、專業實踐課三個部分。
1.1 減少理論課的課時,突出實用。理論基礎課主要涉及:①文化基礎課。文化基礎課主要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大學英語、體育等,通過對上述課程的學習,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同時增強學生的體魄,幫助高職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勇于進取、敢于拼搏的精神。②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力學與建筑制圖, 建筑CAD設計基礎等,通過開設上述課程,為高職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奠定基礎,進而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同時為后期的終生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我院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其課時控制在總課時的40%左右,并且一貫堅持夠用、必須的原則。
1.2 圍繞學生的崗位能力開設專業素質課。專業素質課主要涉及:建筑識圖、建筑工程測量、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等課程。結合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進而開設專業素質課,其課程選擇一貫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在開設各門課程的同時安排相應的實踐課,突破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的鴻溝,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完成一定的專業理論課之后,可以到設在校外的實習基地進行實訓,通過實訓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
1.3 專業實踐課程注重職業能力素質培養。在實踐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的工程問題,在建筑生產一線具備頂崗工作的能力。專業實踐課主要涉及認知實踐、計算機輔助施工組織設計、工程實踐及崗位實習等課程。通過校企結合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內和校外兩種教學資源,采用頂崗實踐、工學結合、社會實踐等方法,讓高職學生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提前進入崗位角色,讓學生“零距離”上崗。
1.4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雙證書”制度。在課程體系中納入施工員、預算員、資料員、質檢員、材料員等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關聯的課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就業需求,選擇報考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當畢業的時候,學生一手拿著畢業證,一手拿著相應的資格證書,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1.5 改變教學理念,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職能,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提供教學服務,教師將服務的思想融入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健全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制定專業的技能培養方案,走產、學、研合作之路;以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教學內容,對課程內容進行重組和揉合,通過簡明扼要的形式傳授給學生。
2 強化實驗和實訓,走校企合作之路
2.1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進行工程實訓,根據課程內容設置相應實訓項目。通過完善實訓設施,滿足學生的實訓需要。借助校企合作模式,高職院校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與企業建立長期的溝通,學校與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以及人才測評標準等。學校要對學生的業務能力重點培養,同時企業也選擇優秀的畢業生到企業工作,形成校企的良好互動。
2.2 對人事制度進行改革,建設新型師資隊伍。①建設 “雙師型”隊伍。主要表現在:一是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后直接加入教師隊伍,學校安排他們進入企業參加實習,直接參與工程實踐,掌握一定的工程經驗;二是從企業吸納一批建筑設計、施工、監理等具有中高級職稱且具備教師素質的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三是聘請行業內的專家學者給學生們做報告,通過典型的工程案例,介紹施工過程中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激發學生的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②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種執業資格考試,進而增長專業知識。通過不斷地積累,在高職院校建立起一支專兼結合、高學歷、工程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實踐教學任務的完成,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面對當前建筑行業迅猛發展的機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設要抓住機遇,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積極走校企結合的道路。高職學生在學校和企業共同的培養下,業務能力和理論知識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提升了高職畢業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最終形成“學校、學生、企業”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