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引言
造價控制貫穿于項目工程建設的始終,在項目決策、設計、實施和竣工階段,都要進行項目造價控制。據統計,項目的決策和和設計階段對造價的影響在30%到70%,由此可見,要想控制好項目造價,應當首先在項目實施初期,也就是項目的決策設計階段加強對項目的控制,從源頭抓起。
一、決策預算
1.項目決策正確。決策的正確與否,是項目預算科學的前提,這也就是說要想科學合理的預算出工程造價,首先要對項目本身有全面的科學的判斷,進而選擇最優的投資方案,這就從源頭上控制了工程的造價。如果項目決策失誤,勢必導致項目選擇錯誤,如建設地點、投資方案不合理。這些失誤會進一步導致在未來的施工當中錢、財、物等方面的浪費,嚴重的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這些都直接對工程造價產生影響,所以要想使造價合理,首先把好決策關,減少決策的失誤。
2.決策內容直接決定工程造價。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工程造價控制會貫穿于項目建設始終,但項目決策階段由于是項目開始的起點,所以它對未來項目造價的影響很大。例如在項目決策中的建設標準、地點、建筑工藝、建筑設備選擇等項目對未來工程造價的高低都會有直接關系。所以說工程的決策階段可以說是未來工程造價計算和管理是否科學合理的基礎階段。
3.決策深度影響工程造價的控制效果。工程的決策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根據階段性的原則,深度不斷提高。隨著不斷加深,對投資的精確度估算也會越來越準確,進而我們得出的工程造價也會越來越準確。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投資估算的準確性直接決定了工程造價的準確性,二者是一先一后的關系,我們可以說,預算決定造價。所以,要想控制造價,首先控制預算,控制好預算的精度,就應該從提高工程決策的深度著手,提高工程造價計算和控制的合理科學性,避免“三超”現象。
二、注意建筑設計中造價把關
工程設計是對前期策劃、決策進行描述的一個具體化過
程,可以說是工程建設過程的根本所在,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當然也直接影響到工程造價的確定和控制。
1.優化方案,控制造價。項目設計當然應該首先注意設計質量,質量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設計功能是否合理,這些都直接關系到一次性投資量得多少,進而影響到工程完工后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好壞。如果要想控制好工程造價,首先應注重工程設計,抓好這一環就抓住了控制工程造價的重點。因此,建設單位應從審查設計開始,注意建設方案的優化,對設計圖紙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評估,最大限度的科學的從設計中控制成本。
2.采用限額設計方式。設計師在設計工程圖紙時,主要精力一般都關注面積和功能指標的實現,雖然合同和委托設計書中都會標明該建筑的投資金額,但往往被忽視。所以在設計時,有必要建立并采用完善的限額設計機制,在充分研究和計算后,不以犧牲工程質量為前提,按照工程決策預算合理的給出建筑設計圖紙,將工程預算從設計環節就嚴格的控制在預算之內,從而從根本上降低造價,控制成本。
3.工程設計發包中采用招投標方式。招投標方式的采用有利于選出價格優資質好的設計單位,有利于密切工程設計單位提高設計質量,控制設計成本,進而從設計環節降低了工程造價。同時,政府主管部門也應加強對建筑設計部門的監管,健全法律法規,明確責任體系,從而避免重價不重質現象的出現,或者盲目夸大工程安全系數,忽視工程造價等問題的出現。
三、施工過程中搞好造價控制
項目的實施,就進入了工程由設計向實體轉變的階段,它需要對人、財、物等方面進行綜合協調和使用。這個過程中由于涉及的領域多,范圍廣,影響因素復雜等種種因素的存在,每一個環節控制的好壞都會影響到工程造價的合理性。控制工程造價在這一階段進入到細節化、具體化階段,對費用的控制要從細微入手,保證過程的合理科學性。
1.有效控制工程變更和現場經濟簽證。工程建設項目中,工程變更和現場簽證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查缺補漏,就要從審核把關入手,盡量把這些漏洞消滅在施工開始之前。如一些設計需要變更且不可避免,那么就要堅持越早越好的原則,提出的越早,需要的建筑實施改動越少,那么自然損失也就越小。所以作為工程造價控制方應加強管理,將設計漏洞消滅在萌芽期,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造價。
2.擇優確定專業分包單位。選擇分包單位時,應注意分包單位的資質和能力,防止一些壟斷性的行業擾亂價格、隨意抬價的行為。有些特殊專業工種不得不委托專業施工單位承擔,如變配電所安裝工程、通訊工程、綠化工程等,而這些行業往往又帶有一定的壟斷性質,如每個建設項目的變配電系統必須由供電部門所屬的三產負責從設備采購到安裝高度的總承包,而且價格是一口價,在這些項目中,首先應該尊重供電部門的規定,由他們總承包變配電系統,另一方面要求允許另一家供貨商參與競爭,以便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小結
綜上所述,工程造價管理是有效控制建筑投資的至關重要的環節,而搞好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實踐中,造價管理人員必須與設計、監理、施工等有關各方密切配合,共同把關,杜絕“三超一”現象發生,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節約工程資金,使投資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