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住宅的安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健康、安靜、舒適的生活是人們所追求的。近年來,噪聲已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環境問題,人居聲環境亦成為評價居住品質的質量指標之一。
一影響住宅聲環境的因素及對人的危害
1影響住宅聲環境的因素
-
交通: 交通事業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噪聲與振動。
-
施工: 包括市政以及建筑施工產生的噪聲與振動。
-
工業、商業:一些固定設備也會產生噪聲與振動。
-
社會生活 :例如集貿市場、走街串巷的流動商販以及文化娛樂場所。
-
建筑設備: 主要指小區內的固定設備,如水泵以其管路系統、電梯、
鍋爐房、變頻站等。
-
鄰舍:左鄰右舍家中設備、裝修以及人為激烈活動都會對鄰居產生噪聲與振動干擾。[1]
2噪聲對人體的危害
(1)影響睡眠和神經功能, 如導致失眠、頭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
中、急躁易怒等;
(2)損害消化功能,噪聲可引起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癥;
(3)誘發高血壓, 可使腎上腺分泌增加, 使人心跳加快, 血壓上升;
(4)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危害
① 對孕婦的健康危害,孕婦在懷孕初期可出現惡心、嘔吐,以致影響
進食, 有的甚至需要輸液治療。
② 對胎兒的健康危害,在19 世紀70 年代,有人對居住在國際機場附
近的居民進行了調查,發現當地居民所生新生兒的體重比其他地區新生兒的體重低。有學者對懷孕期間接觸強烈噪聲(95 dB 以上)的女工所生子女進行測試, 并把結果同其他條件相似的小兒作比較, 發現前者的智商水平比后者低。 [2]
三改善住宅聲環境的方法
1 改善墻隔聲
人們總是把隔熱和隔聲混淆起來,想做成空心的板或塊來改進隔聲,結果是失望的。建筑構件隔聲存在一個普遍的質量定律,即材料越重隔聲效果越好。因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遇上一堵墻引起墻的振動而墻的另一側因墻的振動而引起臨室空氣的振動而傳聲。如果要隔聲好,墻的振動必須減少,當重量增加一倍,隔聲量提高5-6分貝。另外就是做成雙層墻,把同樣重量的墻分成互不相連的兩層,隔聲就可以提高20分貝左右。但是實際工程上兩層墻之間總產生聲橋作用?,F在有一種雙層輕板隔墻,它中間用的薄壁(約0.7毫米厚)型鋼龍骨,由于槽型的翼緣有一定彈性可以減弱聲橋作用,所以它的隔聲量比同樣墻板木龍骨墻要好5分貝。 [3]
然而砌筑質量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分戶墻施工應做到:
(1)改善耗資和易性,采用“三一砌磚法”,保證砂漿水平縫不低于80%,豎向無瞎縫和漏縫。
(2)對于后堵的孔洞,腳手眼,先清理雜質,再澆水潤濕,然后用同號砂漿按飽滿度標準堵塞嚴密。
(3)管路凡過墻洞和剔墻管槽處,在抹灰前均用1:3 水泥砂漿堵嚴抹平。[4]
2 樓板隔聲
理論和實踐告訴我們,若用混凝土樓板的質量加倍,撞擊聲級可降低約3分貝,厚度加倍則可降低10 分貝。空心樓板比同質量實體樓板厚度大得多,但是空心樓板并不比同質量實體樓板在撞擊隔聲方面好多少,這是因為前者有薄壁空腔的共振作用,大大降低了隔撞擊聲的性能。
目前最有效和最根本的辦法是第一降低腳步行走時所引起的樓板撞擊振動,富有彈性的地面是理想的撞擊隔聲材料。第二利用彈性材料作為地面的墊層,樓面受到的撞擊噪聲經過“彈簧”隔絕,傳到下面支承的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的噪聲就大為減弱。第三是把原來樓板找平層省下來,移到彈性墊層之上,適當增加厚度和少量鋼筋即可。在施工的時要注意地面層與墻體和樓板結構保持良好分離,否則效果將大受影響。[3]
樓層地面施工容易出現空鼓和裂縫,從而降低隔聲效果。第一預制板安裝時,因兩聲板緊靠在一起,形成“瞎縫”或板縫過寬,所以澆灌混凝土前,應合理調正板縫,嚴禁出現“瞎縫”和寬縫,并根據板縫大小,采用不同材料和操作方法。第二樓板墊層處理不當。在施工中必須按設計要求正確預留管道孔洞,管道四周必須用細石混凝土澆灌,出現較大孔同時,應先制底模,按施工要求,再澆灌嚴密。[4]
3 窗隔聲
窗戶應具有采光透氣的功能要求他使用玻璃,并要經常開啟通風,猶豫結構輕薄,而且存在著較多的縫隙,因此它成為建筑隔聲的薄弱環節。要提高窗的隔聲能力,一方面要改善窗扇輕、薄、單的聲學特性,另一方面要密封縫隙,減少縫隙透聲。下面介紹兩種簡單的改善隔聲性能的措施。(1)采用雙層或多層窗,保證足夠的玻璃間距:一般采用雙層或三層玻璃,以增加隔聲量,也可以再單層窗側再加設一道窗,雙層玻璃間距應大于50毫米,最好在80到100毫米之間使兩層玻璃之間有較大的空氣層。(2)對窗縫進行密封處理,防止噪聲從窗縫傳遞:在構造設計上要避免直通縫,要有所曲折地遮擋。在雙層窗框之間貼吸聲材料也是和個好方法,能使窗框完全脫開。具體來說,在兩層玻璃之間沿周邊窗樘上布置吸聲材料,把玻璃安放在柔軟的彈性材料密封。(如上圖)[5]
4 防噪綠化設計
結合聲屏障的防噪綠化。在聲屏障朝干道一側布置灌木叢、短生樹,既可綠化街景,又可減弱不利聲反射。在聲屏障后面布置具有濃密樹冠的高大的樹種,以降低聲屏障的高度。它的布置形式有多樣的,包括塊狀隔聲綠地、帶狀防噪綠地、島狀隔聲綠帶等。
結論
降低城市環境噪聲是改善住宅聲環境的治本之路,我國已經頒布法規和標準,同時進行廣泛宣傳,對于超過標準的噪聲污染要限期治理,對于交通噪聲要加強管理。我們既要強化噪聲污染防治條例的宣傳和執法,又要采取科學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只有雙管齊下,才能真正推進我國住宅聲環境的改善。
參考文獻
[1]林杰.我國住宅聲環境的現狀及改善方法;[J].專題評論.
[2]夢蘇北.城市住宅區低頻噪聲對人類健康的危害;[J].研究進展,2007.
[3]王季卿.改善住宅隔聲,建設文明居住區;[J].住宅隔聲.
[4]弓亞平.建筑施工質量對住宅隔聲的影響;[J].學術園地.
[5]謝浩.室內噪聲控制中隔聲窗的設計要點;[J].建筑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