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現代教育的代言人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的藝術就在于能夠創設恰當的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落實教學目標創設適合學生主體并能夠使其產生一定情感反應的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反應。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貫穿于全課,也可以是課的開始、課的中間或課的結束。新課程的實施,課程功能和目標的調整,使傳統教學模式面臨著變革。基于問題情境,以問題研究為平臺的建構性教學成為課堂教學主流,教師的“創設教學情境能力”也隨之成為重要的教師專業能力。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所謂學習,就是學生對原有知識建構的合理解釋,對新的現象和觀念建構自己的態度、情感,而建構過程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原有知識的相互作用實現的。
知識是人類從實踐活動中得來的,是對實際事物及其運動和變化發展規律的反映。這也就是說,知識本身是具有豐富生動的實際內容,而表征它的語言文字(包括符號圖表)則是抽象和簡約的,學生所學的正是語言文字所匯集成的書本知識即教材。這就要求學生不論學習什么知識,都要透過語言文字、符號圖表把它們所代表的實際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來,從而真正把兩者統一起來,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這樣的學習就是有意義的學習。相反,如果學生只記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號,而沒有理解其中的實際內容,這樣的學習便是機械的學習。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就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征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解決了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在化學教學中,跟化學有關的實驗演示、問題質疑、生活經驗,歷史事件、新聞報道、圖表視頻、動作表演等,都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教學情境,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呼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產生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
一、從問題質疑中創設情境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化學課堂中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師生共入質疑、解疑境界,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真理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新形勢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分析、鉆研教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努力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新課改理念下,不管采取何種方式和手段進行課堂教學,都要本著新課程標準、符合新課改精神、利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求知欲望的理念,科學的、有計劃的創設課堂問題情境,使化學課堂更具科學性;靈活性;互動性和實效性。
在高中化學必修二《化學鍵與化學反應》這節課引入化學鍵的概念時,
師:水為什么在通電的條件下才可以分解呢?
生:需要通電提供能量。
師:通電提供的能量在這個反應中主要起了什么作用呢?
生:破壞水分子的內部結構使其形成氫原子和氧原子。
師:水分子結構的破壞需要能量這說明了什么呢?
生:水分子中存在著相互作用力。
師:水分子中氫原子與氧原子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互作用力,這種強烈的相互作用力就是化學鍵。
二、從實驗演示中創設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置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
在高中化學必修一學習“鈉的性質”時,先用鑷子取出一小塊鈉,用濾紙將表面的煤油擦干凈。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綠豆粒大小的一塊鈉,讓學生觀察鈉橫截面的顏色,再將綠豆粒大小的一塊鈉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學生注意觀察現象。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總結鈉與水反應的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在學習“氨氣的性質”時,可用一根玻棒蘸一下濃鹽酸,用另一根玻棒蘸一下濃氨水,然后在空中把兩根玻棒靠在一起,發現在大量的白煙生成,再引導學生展開分析研究。
在學習“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時,取三支試管分別裝少許石蕊試液,用一支作比較,向第二支試管中滴入稀硫酸,向第三支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注意觀察顏色變化,將第二支、第三支試管內所得溶液再加熱,注意觀察顏色變化。
在高中必修二學習“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時,老師先不講影響因素都有哪些,而是用裝有二氧化氮的雙聯球,一個小球放入冰水中,一個小球放入熱水中,通過現象引導學生加深對化學平衡移動概念的理解并“發現”影響平衡的因素。
三、從社會實際中提取情境素材。
現代社會離不開化學,現代社會中處處有化學,從社會實際中可以找取大量的情境素材。
在學習“地球周圍的空氣”時,可以從大氣污染、城市“環保汽車”的興起、2008北京綠色奧運、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等社會熱門問題找取素材。
在學習“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時,可用中國的化石能源、沼氣、天然氣,“西氣東輸”工程等設計教學情景。
在學習“化學物質與健康”時,利用化學史,向學生介紹毒品的發展史,毒品對人體的危害,告誡學生要遠離毒品,也可用吸煙者的肺部病理照片,錄像或圖片,教育吸煙有害健康,也可從近幾年出現的酒精中毒,工業用鹽中毒,變質食物中毒,以及“二惡英”等事件中提取情況素材。
化學與社會緊密相連,是一門孕育著巨大創新機會的學科,它和社會生產以及生命,環境等方面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無論是生活中接觸到的新材料和新藥物,還是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門問題都與化學緊密相關。
總之“現代化工業生產與技術”,“化學與新材料”,“化學與新能源”,“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生命科學”,“化學與環境”等學科知識都可成為設計教學情境的豐富素材。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再去認識更高層次問題的過程。“情境”對學習過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以“情境”為中心,圍繞科學的并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展開學習,也是科學探究學習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恰當的“情境”,通過“情境”啟發學生積極的觀察、思維。以“情境”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和探究能力的培養。
推薦閱讀:發一篇高中化學論文費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