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關鍵詞:榫卯結構;產品設計;傳承;創新
1榫卯結構概述
在中國古代家具和建筑的建造過程中,榫卯結構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制作工藝,展現了中華民族生活經驗的總結,凝聚了工匠們的智慧結晶,并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洗禮。榫卯結構作為一種連接結構,在部件之間利用凹凸面的緊密咬合,構成穩固牢靠且具有彈性的框架,從而實現無需一顆釘子或螺絲便可穩固使用百年甚至千年,更難得的是榫卯結構可以隱藏在建筑或家具等器物之內,外觀上不露絲毫痕跡,具有強烈的整體感和美觀性。無論尺度、線條和設計是如何漂亮,其結合方式都只是簡單的槽接、榫卯、木銷,它們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筑與木作器物的精髓,令西方人贊嘆不已。榫卯從字面上不易理解且極具抽象性,《辭海》對榫卯的解釋是“指木器中兩部分結合的地方”。榫卯結構中,凸出部分為榫,凹進的部分為卯。傳統器物中的榫卯精神,其結構與陰陽學說和易經是深深契合的。與此同時,其作為中國古代木質部件連接方式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為了滿足不同部件、不同功能的連接,在凹凸面之間的結合形態產生了干變萬化的不同演繹。
2榫卯結構在產品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意義
2.1強化中華文化的身份認同
設計與文化之間聯系的核心是文化認同。到了21世紀,設計本身已經成為了傳遞信息的關鍵部分。一方面,設計變得比媒體本身更為重要,因為在影響個體和群體進行自我身份定義的方式上,設計起著越來越普遍的作用;另一方面,傳統工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承載者。無疑,榫卯結構也是當之無愧的代表之一。通過榫卯結構在產品設計中的靈活應用和重建,讓消費者接觸并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停留在需求和使用的層面,而且進一步欣賞傳統工藝之美,思索傳統文化溯源,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中華文化認同,找到中華文化歸屬感。
2.2提供設計資源庫和靈感源
傳統與現代,是設計領域永恒的話題。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通過各種物質載體得以流傳和繼承。在工業設計師眼中,這些攜帶傳統文化基因的器物,猶如老祖宗留下來珍貴的資料庫,提供了豐富、可供借鑒的設計元素,以及深邃智慧的設計哲學思想。此外,設計不僅傳達并反映傳統文化,同時也參與了現代文化的構建,特別是21世紀的今天,設計以無處不在的方式深度參與甚至引導各種新文化的形成。通過對榫卯結構的再挖掘,再設計,以傳統為基點,產品設計為著力點,或許更夠找尋到更為廣闊的新平臺。
3榫卯結構在產品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的途徑
3.1模塊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思想來源于機械式設計特征,模塊化是協調設計中多個需求,實現整體系統、創造多個不同的形態并降低產品成本的一種有效方法??刹鹧b,即構件之間的分解、組合,這正是榫卯結構最重要的特征。模塊化設計是根據用戶不同需求進行不同功能、不同規格的部件開發,并形成系列化產品;榫卯則是根據產品不同結構形式,利用陰陽相嵌的方式結合成整體,二者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相似之處。此外,榫卯結構的設計在產品的拆卸、維護等方面也具有優勢。在圖1中的榫卯趣味掛鉤設計中,將榫卯結構的模塊化特點加以夸張和再設計,通過木質材料部件之間的嵌套、組合,構成了一款不占空間的掛鉤產品,而且其中的部件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拼接或更換。圖2是名為DOoough Shell的臺燈設計,其靈感同樣來源于榫卯的模塊化概念。組成DOoough shell的部件是用榫卯結構的概念延展出來的一個個可以互相扣合的齒輪:無數塊這樣的多邊形可變卡片部件,通過“榫卯”的結構進行穿插拼接便可以創造出色彩鮮麗的各式燈罩,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無限延展成大型的私人空間……這種變換,其根本就來源于不同部件之間的更換和重新組合。
3.2趣味性設計
趣味性設計是通過設計語言滿足人們對愉悅生活的向往,引導人們娛樂生活化和生活娛樂化。趣味性在現代產品設計中主要體現在產品自身的外觀結構、觸覺感受以及使用過程等方面。例如,樂高積木的連接方式是凹凸榫合的零件組合模式。“樂高”以其豐富的色彩、多樣的造型,受到了眾多小朋友的喜愛。樂高的積木發明者奧利·柯克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藝,1932年,他發明了一種可以互相拼插的塑料玩具,并將“Leg”和“Godt”(丹麥語為“玩得好”)合在一起,創造了“lego”(樂高)這一品牌。而中國最為著名的傳統益智游戲魯班鎖,其實反映的也是一種木制榫卯結構: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樂高的重點在于創意,但榫卯結構是集“立體幾何、物理力學、空間想象、邏輯思維”于一體的高難度創作。我們不一定要創造另一個樂高,但榫卯結合方式的多變性始終可以帶來更多的創作靈感,甚至從趣味性的角度進行一些設計嘗試。
圖3為燈具“解鎖”,該設計直接從中國傳統的“魯班鎖”中獲取靈感。在“解鎖”這款燈具中不僅提供了光影與形體的構成之美,也將樂趣借助榫卯結構的樣式融入到把部件組裝成燈具的思考和體驗的過程之中。圖4的筆筒設計,將魯班鎖中的三柱鎖進行了改良設計,三根木頭相互卡住成形,組合成筆筒的設計,原本簡單的功能因為榫卯的結構而變得豐富有趣起來,外形上也更符合多人辦公的使用需求。
3.3符號化設計
符號化設計是指用符號學的視角來審視新時代的設計事務,用皮爾土(charles Sanders Peirce)的話來說,“我們的宇宙是被符號充滿了”,我們通過符號來思考,也是通過符號來交流。當設計從功能主義走向了符號化,給與我們更多探尋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的契機。
時代的發展,讓人們產生更多文化反思和精神追求。對榫卯結構的需求也不再滿足于結構連接的功能性,更多是基于文化價值和文化傳承的隱性追求。2015年傅中望在北京泉空間舉辦的《開物》個展中首次將“關系”引入到榫卯概念中。傅先生認為,榫卯結構不僅是一種技術結構,也是一種藝術結構,更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哲學結構,一種關系藝術。榫卯工藝充滿了中國古人的大智慧,陰陽盈虧,互補共生,缺一不可。
榫卯雖然作為器物結構形式,是一種顯性文化的代表,然后其背后的隱形文化元素則暗合了榫卯這一傳統器物結構形式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隱形符號之一,已經不再單純為了連接或穩固等功能性作用,更多地是表達對傳統的共鳴和反思。因此,榫卯結構在這類產品設計中更多采用極簡化的處理手法,用最好的零件與結構借助榫卯的形式進行表達,從而獲得造型簡易的產品外觀,設計重點則轉向材質的巧妙組合與變化,現代生活方式的探究等方面。這類產品設計中,弱化了傳統榫卯功能性的束縛,加強了對現代人追求便利性、趣味性等使用心理的滿足。符號化,無疑成為將物質形態的榫卯轉化成注重精神內核的產品設計創新最為重要的途徑與方式之一。榫卯結構不再需要承載連接和穩固的功能需求,但需要結合現代生活方式演化出更便利、更舒適、更感性的產品。
圖5是基于榫卯結構設計的首飾產品設計,此處的榫卯結構已經完全脫離了其最初的功能。在該設計中采用亞克力和金屬材料的搭配,打破了傳統木質榫卯結構給人的溫潤感,取而代之的是現代材料的硬朗與工業風,傳統榫卯結構中的三材連接形式瞬間轉變成時尚、現代的項鏈首飾產品。通過材料的突破與創新,讓榫卯結構直接顯現在產品形態之中,榫卯文化以符號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在佩戴使用的過程中,拆與裝的互動讓人可以細細把玩和品味,給使用者帶來了趣味性和娛樂性。
4結語
榫卯結構,看似只是部件之間的凹凹凸凸變化,實質上承載了中國關于穩定與和諧的世界觀。榫卯結構的連接方式和連接結構從來都不是單向的鎖死設計,而是借助設計上的巧妙達到固定和連接的目的。這樣一種傳統設計思維方式,在今天乃至未來,都將始終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當榫卯結構與當代的生活、物品及材料發生關系,榫卯就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榫卯結構了。研究榫卯結構不僅僅因為它是中國造物結構的精髓,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取其精華,并賦予新的時代精神,在現代產品設計中開辟新思路,豐富設計內涵,提高設計水準,振興中國的現代設計。
推薦閱讀:工業控制系統論文怎么發表SC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