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關鍵詞】 管理者能力; 商譽減值; 市場化程度; 管理者權力
一、引言
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出臺,國家經濟發展在廣度與深度上不斷向前優化推進。并購作為一種通過直接購買對方資產的行為,能夠較為快速地實現并購方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越來越成為企業獲得優質資產實現企業價值的一種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并購方在并購后產生的商譽減值問題,大有拖累企業整體經營績效之勢。相較于其他資產減值采用折舊、攤銷的方式進行,商譽減值則采用減值測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如何減少商譽減值損失,為企業的并購活動保駕護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以往文獻中對商譽減值的研究多集中在準則彈性、盈余管理、審計行業、并購績效等領域,鮮少關注管理者能力方面。但現有的一些文獻已經證明,優秀的管理者對其實現企業價值的有益影響。嚴漢民等[1]認為,高管特征對企業并購商譽減值會產生影響,即高管團隊平均年齡、團隊穩定性、具有財務背景的高管人員占比以及非國有企業團隊規模都可以有效抑制商譽泡沫的產生。
因此,本文試圖通過構建管理者能力與商譽減值之間的聯系,即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并購方企業管理者能力越強,其后續經營過程中的并購商譽減值的程度是否會越低?并購交易作為一種市場行為,并購方的市場化程度是否會影響到管理者能力的充分發揮?此外,管理者能力的有效發揮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并購方公司高管權力的大小是否會影響到管理者能力的發揮從而對商譽減值產生調節作用?
本文通過選取2009—2019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事件,并考慮到并購方市場化程度和高管權力對兩者關系的調節作用,對并購方管理者能力與商譽減值兩者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研究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以往關于管理者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企業績效、盈余質量、企業投資等方向,本文則將管理者能力的影響細分至商譽減值領域。此外,以往關于商譽減值的研究多集中在財務層面和行業制度層面,本文則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管理者能力與商譽減值的相關關系,豐富了管理者能力與商譽減值相關領域的研究。(2)當前企業并購過程中出現的商譽減值問題越來越引起市場監管者的關注,如何控制和降低商譽減值帶來的風險,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并基于此提出相應的建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文獻回顧
管理者能力在企業績效方面的研究:Andreou et al.[2]認為管理者能力是一個綜合素質能力的總和,這種綜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能力高的管理者由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信息的不對稱性,獲得較高的社會信譽度,因此通常對企業的經營業績具有正向影響。管理者能力在盈余質量管理方面的研究:Demerjian et al.[3]認為管理者能力高低的體現之一在于管理者犯錯誤的概率。能力高的管理者在處理公司事務的過程中更能夠謹小慎微,犯錯誤的概率相較于能力較低的管理者概率更小。因此,擁有高能力管理者的企業的壞賬水平與減值程度相應較低,從而企業有較好的盈余狀況。Baiket et al.[4]認為管理者能力的核心體現之一在于其財務信息預測的能力,認為管理者能力與財務信息預測能力呈現正相關關系。即能力越高的管理者,其財務信息預測能力越值得信賴。管理者能力在其他方面的影響研究:Francis et al.[5]認為在進行企業投資時具有高能力的企業管理者更自覺地傾向于選擇投資回報率較高的項目,敏銳捕捉對企業有意義的價值項目,從而提升企業價值,實現企業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張敦力等[6]認為企業管理者能力的高低在于其投資時存在多大程度的盲目性和沖動性,認為有能力的管理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更加穩健,從而達到提升企業利潤的目的。
商譽減值的相關文獻研究集中在商譽減值形成的客觀動因和主觀動因。導致商譽減值的客觀動因研究包括商譽減值與商譽初始確認金額、收購方股價高估和超額支付對價、并購交易簽訂的對賭協議數量和生效時間的長短呈現正相關關系[7-9];商譽減值的主觀動因研究包括企業在確認商譽減值時會進行人為的提前或推遲。這種人為操縱的原因在于管理者處于業績壓力、管理者的任期變更、公司較大負債的存在[10]。Li et al.[11]認為企業管理者在處理企業事務時具有較高的自由裁量權,而這種權力容易在進行商譽減值測試時誘發管理者進行機會主義行為,損害公司利益。
管理者權力的相關文獻研究。Van Essen[12]認為,如果企業權力集中,管理者則擁有制定薪酬規則的權力。由于在職消費的存在,管理者薪酬不會出現大幅度的變動,不會受到企業業績狀況的影響。辛宇等[13]發現,管理者權力與薪酬的關系不僅受到薪酬規則的影響,還受到薪酬組成的影響。如果企業沒有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缺乏必要的監管與監督,管理者會在薪酬組成中設置較低標準的薪酬激勵制度,從而獲得額外收入。Gunicheva[14]認為,管理者權力會影響企業績效,因為企業管理者可以利用手中權力左右董事的選聘。Karaevli[15]研究發現,管理者的選聘方式會對企業業績產生影響,即相較于內部晉升通道產生的管理者,外聘的管理者在權力受到限制時會更傾向于調整企業戰略發展目標。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并購方企業管理者能力與商譽減值程度
商譽作為企業合并的產物,商譽的減值處理在會計核算中以減值測試的方式進行,因此,管理者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彈性選擇。高層梯隊理論認為,在相同經濟環境背景下不同管理者對同一經濟決策可能由于自身學歷、年齡、性別等背景而不同,管理者能力可能與具有一定主觀性處理的商譽減值有所關聯。信號傳遞理論則認為,為了解決信息的不對稱問題,降低代理成本,企業管理者通過定期報告披露的形式向社會公眾傳遞信息。有能力管理者可能會基于聲譽機制,更傾向于謹慎進行并購標的的選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商譽減值的損失。此外,根據資源整合理論,并購整合活動是整個并購活動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對并購結果有著重大影響。過程學派將并購整合視為整個并購過程中最為核心的價值創造環節,并購方有能力的管理者通過并購整合可以將并購動因、經營目標、戰略布局三者相互配合,更容易充分發揮自身能力,把潛在的協同效應轉化為現實的協同效應,把預期的價值兌現成現實的價值。
推薦閱讀:中小企業管理相關論文發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