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精細化管理模式是現代化企業實施科學管理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那么企業應從自身的管理入手,實施精細化管理的模式,將“細化”的工作貫穿到綜合管理部門當中,從而推進企業內部各項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論文從企業目前管理當中的問題出發,探究精細化管理對于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并闡述了在企業綜合管理部門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企業綜合部門;精細化管理;難點;策略
1 引言
企業內部管理與企業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在精細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下,有利于提升企業整體管理的質量。只有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全面提升企業內部管控能力,才能保證企業在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當中穩步發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形勢中脫穎而出。因此,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是現代化企業發展最為主要的任務和工作,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由于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需要結合企業特點以及市場經濟環境,建立適合自身的管理方式,這也是企業發展所需要思考的重點內容。
2 企業綜合管理部門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實質
精細化管理模式最開始源于西方國家,主要用于企業的管理。尤其是在西方工業制造行業的企業中,為追求效率和質量,企業的管理部門對員工進行管理時注重細節,由此生成了精細化管理模式。這一理念運用到現代化企業當中,是需要將企業各個方面落到實處,從細節入手,同時也要結合企業實際管理情況,找到關鍵性的問題,針對企業內部管理較為薄弱的位置,采取分段進行,逐步優化的方式,逐漸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管理方式。在形成穩定的精細化管理模式之后,企業自上而下、由內而外自覺響應企業制定的各種方案,持續優化,不斷精進,從而實現企業可持續性發展。
3 企業綜合管理部門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企業形成一個完成的整體
在以往企業內部管理當中,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并不緊密,導致企業整體較為分散,難以實施整體化管理。綜合管理部門是企業的中樞部門,在企業發展中擔任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上參與企業決策,下鏈接各個部門,將領導的指令下達到企業各個部門當中,是銜接企業各方的紐帶。而且,綜合部門涉及的業務非常廣泛,精細化的管理能夠幫助綜合管理部門實現工作精細劃分,從而使管理責任更為具體和明確。管理部門以此作為依據,有效提升綜合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使企業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做企業未來發展堅實的后備力量。
3.2 有利于提升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
時代在不斷發展,企業管理理念也需要不斷革新,很多企業依舊采取陳舊的管理制度和經營理念,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界限非常明確,員工經常處于較為被動化的地位,企業管理部門明確工作任務之后,再下達給員工,導致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在勞資關系較為緊張的時期,這樣的管理模式容易使員工處于管理者的對立面,不僅影響員工工作效率,同樣還可能造成人才的流失。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出現,不管是管理層或是企業員工的工作目標都得到了更為細致的劃分,量化、標準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能使員工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價值,很多任務和目標的制定都需要員工來思考。員工也能感受到在企業的價值,同時對于提升員工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大有裨益。
3.3 有利于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
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也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而管理制度完善就是精細化管理的基本內容。在企業內部管理中引入精細化管理模式不僅要求健全企業管理制度,同樣也包括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這些內容有利于強化企業員工的責任感,同樣也增強員工個人能力,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在目前,很多企業因為制度不健全、制度要求過于強硬的問題,導致常規性的管理都難以達到理想化的狀態,所以在企業管理中引入精細化模式有助于企業由常規化的管理向進精細化管理過渡。
3.4 有利于提升企業整體水平
在我國大多數企業當中,由于受到體制、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影響,企業內部集權問題十分明顯,不僅影響了員工發揮的空間,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發展。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引入使企業由集權管理逐漸轉變為授權和分權的管理方式,改變了企業管理層決策權高度集中的問題。
例如,在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企業的管理部門需將制定的戰略細化到每個部門當中。企業內部的員工都能在企業戰略中明確自己的任務,結合部門特點和管理內容制定計劃和目標,從而完成企業制定的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每個部門和員工在為企業總戰略而努力,且具有一定的決定權,將集權式的管理方式轉變為分權式,有利于提升企業整體水平。
4 精細化管理模式在企業綜合管理部門實施的難點
4.1 管理內容較為復雜,工作實施缺乏統一標準
企業內部綜合管理部門屬于行政管理,實際工作涉及的內容十分繁雜,而且面對不同層級的服務人員,難以形成一個符合企業自身需求,面面俱到的管理模式。在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時,往往容易出現慌亂出錯等問題,造成管理工作出現失誤的現象,不僅沒有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影響日常工作進度,這也是企業在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時遇到的最為常見的難題。
4.2 管理制度不夠健全,難以將工作具體分配
企業在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時,由于缺少相關經驗,往往難以將具體工作實施到位。一般企業會按照上級單位修訂的管理制度或是學習其他企業成功的案例等,結合企業自身進行修改和完善。但是由于企業性質、制度、模式等方面的影響,或是借鑒的案例“水土不服”等問題,導致企業內部很多相關的政策沒有切實的依據,出現無從下手的現象。在這一情形下,企業的管理層一般隨意決定,導致綜合管理部門缺乏公平和公正性。久而久之,員工也會忽視精細化管理的權威性,采用隨意的態度面對所進行的工作,使得精細化管理模式浮于表面,難以真正發揮其作用和價值。另外,制度不夠完善也會導致企業員工權責產生不對等的問題,分工不夠明確,當遇到工作交叉問題時,實施工作的人員則會出現互相推諉責任的現象或是重復性勞動,使得管理缺乏效率,造成人員浪費。
4.3 管理信息化問題,工作流程過于復雜
精細化管理顧名思義更為注重管理的精細化,所以在實施過程中不能通過精簡流程來提升實施難度。精細化管理模式主旨在于精細和簡化,精細是為了將工作具體劃分到每個員工身上,而簡化的目的在于去除重復性的無用功,提升工作效率。目前,部分企業已經逐漸將精細化管理模式融入日常管理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當中存在著工作流程過于復雜,員工工作流程重復,工作自動化不足等問題,造成資源的浪費。在這一管理模式影響下,精細化管理模式難以進一步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發展進程。
4.4 管理人員能力不足,缺乏精細化管理意識
人才是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的重點,綜合管理部門在落實精細化管理模式時,除了企業管理部門人員有實施能力,同樣企業其他部門的員工也要具備細心、耐心、認真等工作態度和責任意識,能夠以企業的利益作為工作中心,并具備良好的工作能力,從而促進精細化管理模式順利開展。但在實際當中,企業的員工已經形成固定化的思維,缺乏再學習和創新的意識,固守成規的思想影響了精細化管理模式的開展。沒有員工之間的配合,再好的管理模式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良好的精細化管理氛圍需要企業內部自上而下,統一部署,互相配合來完成企業制定的戰略。那么,就需要企業的管理部門人員能夠以自身作則,成為員工的標桿。如果企業管理部門缺乏精細化管理意識,那么員工也會效仿,便難以改變工作意識。此外,員工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不強,沒有注重日常工作當中的細節,難以及時發現工作中的細節問題,影響工作效率。
5 企業綜合管理部門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具體措施
5.1 以人為本,明確精細化管理理念
精細化管理模式首先要讓企業員工明確精細化管理理念,形成嚴謹的工作態度,使精細化管理模式順利開展。在企業行政管理當中,員工既是管理工作的執行者,同樣也是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接受者。因此,企業管理部門需要以員工作為根本,解決人員問題,就解決了精細化問題的核心問題。
在具體工作當中,首先需要提升員工的精細化管理意識,讓員工意識到精細化管理模式開展的重要性以及所存在的優勢等。要求員工在日常工作當中嚴以律己、認真對待工作中的細節問題,從而增強員工的責任心和認真對待工作的態度。
其次,企業管理部門需要正確引導員工的觀念,將精細化管理理念與企業文化、企業產品、企業管理情況等有機結合起來,使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夠為企業整體戰略方案而努力,保持與企業相同管理意識,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提升工作質量。
最后,企業內部的管理部門需要從自身做起,起到表率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細節,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中細節問題,使企業上下一心,形成一個良好的管理氛圍,為企業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保障。
5.2 建立制度,完善精細化管理制度
在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時,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制定適合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建立之后,才能為后續工作的展開提供有效的保障和實施依據。當企業管理部門在制定精細化管理制度時,要做到具體、科學、可操作性強的原則。在制定好相應的制度之后,管理者需要嚴格按照制定的制度開展工作,以公平的態度處理工作中的事物。使工作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時管理部門需要搜集員工的意見,總結精細化管理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斷完善制度。企業也可以制定獎懲制度,獎勵表現優異的員工,對于懈怠、不認真的員工實施相應的懲罰,以此來提升員工實施精細化管理的積極性。
推薦閱讀:精細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