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安徽省馬鞍山市娘娘山金礦找礦潛力分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地質礦產時間:瀏覽:

  娘娘山金礦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與江蘇省南京市銅井銅金礦毗鄰。大地構造位置屬于楊子準地臺、下楊子臺坳、沿江拱斷褶帶的北東端,寧蕪中生代火山巖斷陷盆地中段。

  區內基底大斷裂控制了火山巖和侵入巖體的分布,從而也控制了與巖漿活動有關的Fe、Cu(Au)、S等內生礦產的分布。中生代以來在寧蕪地區自西而東出現三條主要NNE向的斷裂噴發帶,受火山巖漿活動的構造帶控制,相應也形成了三條NNE向銅(金)礦化帶,娘娘山金礦位于中礦化帶內。

  1、礦區地層

  區內除第四系外均為晚侏羅—早白堊紀火山巖地層。地層分布受娘娘山火山機構的制約,侏羅系上統大王山組分布于火山機構的四周,白堊系下統娘娘山組則分布于火山機構的內部。

  火山噴發旋回:大王山組中偏堿性火山噴發后,娘娘山組總體為一堿性火山噴發旋回,其三段地層相對應為三個小的火山活動亞旋回。三個巖性段有規律地自外而內呈同心環狀分布,巖層向火山口內傾,傾角一般為15°— 25°。

  第一亞旋回:以下段巖層為代表,主要為粗粒級火山碎屑巖、集塊巖夾假白榴石響巖,為火山噴發—爆炸初期產物,堆積在火山機構下部及其邊緣,即所謂近火山口相巖石。

  第二亞旋回:以中段巖層為代表,主要為熔結火山碎屑巖,為火山噴發階段的產物,屬于火山口—火山頸相的主要巖石。

  第三亞旋回:以上段巖層為代表,主要為火山熔巖,為晚期噴發—噴溢階段的產物,占據了火山機構的中心位置,其厚度變化自四周向中心急劇增加,在剖面上呈喇叭狀。

  2、礦區構造

  礦區構造為典型的火山機構構造(即娘娘山古火山口)。古火山口位于娘娘山西側,平面上呈北東向的橢圓形(寬約2—3KM,長約5KM),面積約15KM2。火山機構受北北東(30°)和北西向(320°)兩組基底斷裂控制。火山期后,受區域性構造壓力影響,斷裂發育,按其生成順序,大致分為成礦前及成礦后兩期。

  3、礦區巖漿巖

  區內侵入巖規模較小,呈巖脈、巖株、巖墻狀產出,主要有黝方霓輝正長斑巖、石英正長巖、假白榴石斑巖及粗面斑巖等,多屬次火山巖(相)。

  礦區南部有一花崗斑巖體(大泉塘),呈NE向分布,長4000m,寬300~1000m,侵入于大王山組安山巖中。巖石呈灰白~淺肉紅色,中粒,自形,具花崗結構和紋象結構,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石英、斜長石,巖石蝕變不強,與圍巖接觸帶上蝕變不強,無礦化現象。

  4.礦體特征

  Ⅰ、Ⅱ、Ⅲ、Ⅳ礦體位于礦區西部,處于銅井銅礦大羊山礦帶南段,礦體在地表有出露。礦體呈脈狀,走向較穩定,為340°左右,傾向南西,傾角80°~ 85°。礦體沿走向長60~140米,延深20~100米,平均厚度0.80~1.43米。礦體主要呈脈狀及透鏡狀,具有膨脹、收縮和尖滅再現等變化。局部有分支復合現象。

  Ⅴ、Ⅵ、Ⅶ礦化體位于礦區中部及東部,走向北北東,為20°~50°,傾向北西,傾角較陡。礦體沿走向長50~100米,平均厚度1.00~2.80米。礦體主要呈脈狀及透鏡狀。

  5.礦床成因

  本礦床主要為脈狀礦床,局部見破碎蝕變巖型和隱爆角礫巖型礦體。含金銅石英—菱鐵礦(重晶石)脈主要受北北西向斷裂破碎帶和古火山機構控制。成礦作用屬多期、多次脈狀充填交代成礦。中期為石英硫化物碳酸鹽階段,主要表現為硫化物—錳菱鐵礦—石英集合體,石英為灰—青灰色,含Au2.4—80克/噸,平均5.6克/噸,Ag9.5—250克/噸,平均16克/噸,Cu1.3—16.4%,平均2.6%,此外含Bi、Zn、As、Mo、Sn等,此為主礦化階段;晚期為碳酸鹽階段,主要表現為重晶石—玉髓—方解石脈,礦化微弱,含Au0.05—0.3克/噸,Ag0.1—2.2克/噸,Cu0—0.15%。

  陳上達(1992年)等認為成礦物質—金、銅主要來源于霓輝正長斑巖(含金量為4.3×10-9)等次火山巖及娘娘山組火山碎屑巖、黝方石響巖(含金量6.7×10-9和3.6×10-9)等。在空間上,尤其在垂直方向上,顯示有分帶現象,上部為重晶石、菱鐵礦及石英硫化物的三相混合帶,中部為菱鐵礦及石英硫化物為主的二相混合帶,下部為石英硫化物及黃鐵礦帶,黃鐵礦含量增多,金銅品位有降低的趨勢。

  在成礦過程中,從早期階段至晚期階段,溫度呈現有規律的下降趨勢,包裹體均一法溫度測定結果,顯示早期石英硫化物階段為253℃—230℃,中期錳菱鐵礦硫化物階段為211℃—207℃,晚期重晶石方解石階段為174℃—171℃,另外Ag/Au比值依次從0.5—4—8,也顯示溫度遞減及金含量降低的規律。成礦深度一般為100—300米,最深400米,推測形成時上復蓋層厚300—1000米,屬中淺成—淺成礦床范疇。

  地質成礦主要與白堊紀娘娘山(組)堿性火山噴發旋回有關。區內霓輝正長斑巖、粗面斑巖等次火山侵入體帶來了熱液和礦液。成礦溶液沿火山期后斷裂構造上升,在有利的構造空間,充填交代破碎帶及圍巖,形成與構造—火山活動有關的中低溫含金銅石英—菱鐵礦(重晶石)脈等工業礦床。

  6、找礦潛力分析

  礦區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娘娘山地區金、銅(鐵)礦成礦遠景區塊內,與南京銅井銅礦比鄰。南京銅井銅礦已開采金金屬量5000多千克,屬于中型金銅礦,且為寧蕪火山巖盆地唯一一座查明的中型銅金礦山,其開采主礦段大羊山礦段銅金礦體向南延伸至工作區內現編號為Ⅲ、Ⅳ號礦化體。

  Ⅲ、Ⅳ號礦化體位置過去為銅井銅礦的銅南工區,已查明礦石量211千噸,銅金屬量2418噸,伴生金269千克。礦體有向深部延深和擴大的趨勢,已由小型規模變為中型規模,尤其是近幾年,通過進一步勘查工作,礦床規模仍有進一步擴大的前景。

  礦區西部礦化體均為銅井銅礦礦體向南段的延伸,其最大延伸達1000米以上,礦化體規模較大。

  礦區礦體在垂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帶性,自上而下可分為三帶。上帶為重晶石-菱鐵礦硫化物-石英硫化物階段成礦作用疊加的混合帶,下帶為石英硫化物階段,該帶黃鐵礦含量增多,主要賦層于-200米以下,對該帶控制不夠,是主要的找礦遠景區。

  礦區中部及東部的Ⅴ、Ⅵ、Ⅶ礦化體地表采樣結果金品位多在1.25~2.68g/T,未進行深部控制,找礦潛力較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积石山| 弥勒县| 宣武区| 武邑县| 东安县| 会理县| 承德县| 朔州市| 镇远县| 渝中区| 桃园县| 雷山县| 丹寨县| 平泉县| 庆城县| 武宣县| 高州市| 绥阳县| 武城县| 南溪县| 榆中县| 吉木乃县| 勃利县| 宁都县| 汉沽区| 高平市| 安阳县| 新安县| 方正县| 礼泉县| 井研县| 苏尼特左旗| 曲周县| 炎陵县| 和龙市| 永修县| 武宣县| 巴楚县| 通道| 西乌| 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