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由“5.12”大地震引發的環境問題思考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地質礦產時間:瀏覽:

  開篇語

  老北川縣城的地震遺址上,醒目的幾個大字:、“敬重自然,尊重生命”。幾個大字讓我感到很激動,并對自然和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008年的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8級特大地震,此次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災害性最為嚴重的地震,其傷亡人數、經濟損失和救災難度之大為歷史罕見。

  “5.12”特大地震雖然過去三年多了,當時驚心動魄的場景至盡仍歷歷在目,作為親眼目睹和經歷那場災難的一名學子,很難忘記那個令人痛心的時刻,無數生命瞬間消失,無數的家庭瞬間離散,無數的孩子無家可歸……。地震發生時的場景卻時常縈繞在腦海里。

  特大地震的發生,縱然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因素。就近幾年我國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反思。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官員盲目追求GDP經濟指標,資源過度開發,盲目投資,森林亂砍亂伐,造成嚴重的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特別是近幾年,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自然災害十分頻繁,環境污染引發的癌癥等各種疾病人數急劇上升。面對嚴酷的現實和慘痛的教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一、自然災害頻發

  (一)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汶川、北川,8級強震猝然襲來,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特大地震波及50萬平方公里范圍。

  (二)2008年的10月下旬,廣西郁江及云南元江等河流發生超警洪水,洪水量級達到歷史同期最大,南方多條河流發生歷史同期最大洪水。造成云南、重慶、湖南、廣西、貴州5省發生嚴重洪澇、滑坡和泥石流災害,421.3萬人受災

  (三)2008年的1月,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發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造成21個省受災。由于災害發生時恰逢春運高峰時段,災害的波及面之廣、影響程度之深、社會影響之大,均為歷史罕見。

  (四)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地震造成2220人遇難,失蹤70人。

  (五)2010年8月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突降強降雨,造成沿河房屋被沖毀,泥石流阻斷白龍江、形成堰塞湖。特大泥石流災害中遇難1434人,失蹤331人……

  二、 環境問題觸目驚心

  (一)據資料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

  (二)“十二五”期間,我國主要污染物由城鎮擴展農村,部分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受到威脅。

  (三)2008年9月8日,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發生特別重大潰壩事故,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蹤、3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9619萬元。

  (四)2009年8月,湖南武岡縣文坪鎮、司馬沖鎮因工廠污染,導致上千兒童血鉛超標。

  (五)2010年,全國17.2%的城市空氣質量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性大氣污染日益突出。我國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不容樂觀,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

  (六)2010年7月3日,福建省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事故。9100立方米的污水順著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導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網箱養魚死亡。

  (七)2011年6月4日,渤海海上最大油田蓬萊19-3油發生了漏油事故,迄今為止,油田作業者康菲石油公司依然沒完成油污清理工作。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之前公布的消息顯示,遼寧綏中東戴河浴場沿岸、河北京唐港淺水灣浴場,均發現了來自蓬萊19-3油田的油污……

  三、引發的思考

  環境的破壞包括人為破壞和環境污染。曾幾何時,由于過度砍伐森林、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土地的荒漠化、水流土失、江河斷流和洪水泛濫、地面下陷等。一些礦山亂采亂挖,安全事故頻發。特別是這些年,許多地方部門為了追求經濟指標,不顧子孫后代,開發開礦,挖山、建廠,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教訓是沉痛的,也是慘重的,更是深刻的。

  其次是污染對自然和環境的破壞作用。污染造成生態系統破壞,打破生態系統的平衡。環境污染導致人類生存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的生產活動,發病率急劇上升等等;比如,水污染造成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下降,直接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癥發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誘因。

  空氣污染不僅對人的身體有較大傷害,對植物也有相當大的危害。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造成葉枯萎脫落;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么危害癥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四、幾點對策

  (一)長期以來,人類總是不自覺地把自己同自然界對立起來,使人類和自然界的關系不斷惡化。對自然界既不能一味索取,也不能在自然面前消極順從、無所作為的狀態,而是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同時轉變發展方式,科學地改造自然,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破壞,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相統一的格局。

  (二)學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覺充當維護自然穩定與和諧的調節者。今天,我們決不能再以一個征服者的面目對自然隨意發號施令,面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提高全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憂患意識、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創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綠色生活方式。

  (三)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創造有利條件。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但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還是相當有限的,在自然科學各個領域仍然有不少問題需要人們去探索。只有不斷深化和拓展對自然的認識,發現和掌握客觀規律,才能合理利用自然。

  (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綜合利用。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尊重客觀規律,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只有學會尊重和利用自然的合理性,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五)用法律的手段規范人們的行為。自然界本身是存在一種內在和諧關系的。長期以來,毀林開墾、圍湖造田等破壞了自然界的內在和諧。為了消除不良后果,必須采取一些積極措施,比如,退耕還林、退耕還湖等以恢復耕地與林地之間、江河與湖泊之間的平衡關系。這樣雖然會減少一些耕地,但對我國環境的改善和長遠發展是有意義的。

  (六)建立環境綜合評價制度,減少決策失誤。在制定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等重大決策前,必須由專家對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綜合評價,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降低在最低程度,進一步完善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

  (七)增強全國人民的環境意識。增強環境意識不是環境工作者的事情,是全民的事情,僅靠少數人覺悟、少數人來做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動員全國人民增強環境意識,提高環境素質,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狀況。

  (八)鼓勵使用可再生資源。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能源、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銳,生態環境的形勢十分嚴峻。因此,必須制定與自然承載能力相適應的人口發展規劃和政策,鼓勵使用可再生資源。

  結束語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個古老而又現代的話題。今天,我們已經認識到人與自然之間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關系。在發展經濟效益的同時,應積極構建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倡導新的生態道德觀,科學地對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實現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庄市| 吐鲁番市| 长宁区| 淳化县| 台湾省| 勐海县| 普兰店市| 凤台县| 雷山县| 凭祥市| 丽江市| 恩施市| 德庆县| 收藏| 洪江市| 阿合奇县| 钦州市| 芒康县| 阿城市| 开阳县| 桐庐县| 咸宁市| 广昌县| 曲水县| 平远县| 五常市| 山西省| 阜城县| 新疆| 怀远县| 平乡县| 元谋县| 甘南县| 贡嘎县| 磴口县| 德庆县| 玉门市| 临洮县| 呼伦贝尔市| 昆山市|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