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資源也在不斷的枯竭,未來世界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是再生能源的研發以及利用,電網以及變電站運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資源的配置。現階段,智能電網的建設一般都依賴于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最終實現電力資源的高效配置。我國對于電力資源的重要性進足夠的重視,我國已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方向,以科學發展觀為原則,在微電子技術以及集成技術的基礎上,有效的提升了智能變電站的建設,最終實現了更加智能化、規模化以及自動化的變電站,已經成為智能電網建立的基礎,為我國高效的使用電力資源奠定了基礎。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智能變電站。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電力系統;影響
1 導言
為了確保智能變電站穩定安全地運行,應在實踐過程中結合具體需求,合理制定應急預案,應用多種優化措施,提高繼電保護可靠性,與工業用電、居民用電要求相適應,進一步促進電力工作開展。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提高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 智能變電站技術特點
與傳統變電站相比而言,智能變電站有著更為具體化的結構,可以通過不同結構之間的不同分工來提升工作效率。在一般情況下,智能變電站主要由站控層、間隔層和過程層構成。正是因為智能變電站技術有著其獨特的技術特點,才能在智能電網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主要特征有:高度的信息共享、自動化控制、智能化控制和先進的設備。具體分析如下:(1)引入控制終端。從智能變電站的整個系統來看,變電站的主體部分就是計算機終端,引入了控制終端,才能保證變電站運行的自動化與智能化,并有效地指揮及引導變電站的正常運行,以此來提高變電站信息接受的及時性、有效性和準確性,并實時反饋相關數據信息,并將正確指令下達各子系統。另外,智能變電站技術能夠進行有效指導,及時發現電力系統中的安全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對策進行解決。(2)局部控制與全局控制。在智能變電站中應用光電技術是必然的,例如,將光電技術應用于變電站的設備中,就地控制柜將轉化成微型 GIS 系統,實現變電站的科學、智能和自動化控制。并且可以通過二次設備的漏電閉鎖功能與高壓電流閉鎖設備的自動化控制,及時處理智能電網中的一些細節問題。(3)加強光纖技術的應用。將光纖技術應用于智能變電站中可以更加及時有效地在各控制層之間傳遞信息,提高信息傳遞的效果與速度,促進信息接收、管理與分析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應用計算機數字信息技術之后,可以實現變電站的集成化發展,比如實現電能檢測、設備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集成化,以提高信息的傳遞速度,不僅可以保證變電站的正常運行,還可以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4)加強分級控制技術的應用。在站控層、過程層以及間隔層之間使用的與安全標準相符的控制技術就是分級控制技術,分級控制技術要求在每一層都設置有兼具處理與控制功能的裝置,以保證每一層次都有著獨立性,可以及時控制與調整智能電網。除此之外,應用這一技術還可以有效增強風險防范能力,就比如說過程層發生了問題,站控層與間隔層也可以照樣進行自動化的監控。
3 智能變電站的核心技術要點
智能變電站相對而言較高于傳統變電站的優勢在于其具有一定的分散性、數字性以及集成性,以上三方面的優勢也是智能變電站的核心技術要點,在對智能變電站的建立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以上三種優勢的傳承,最終提升智能變電站的實際運行效率。
3.1 分散化技術
智能變電站中的分散化技術主要表現在建站的分層技術上面,也就是智能變電站分為三個層次來進行設備的組建。這樣的組建模式能夠有效的保障變電站的整體系統得到保護,也能夠保障設備層級實現高效順利的運行,一般情況下,層級之間的聯系是通過光纖通信技術實現的,進而保障數據在實際的傳輸過程中能夠保障準確性以及時效性不受到破壞,另一方面,也不需要通過站內的信息傳輸的通道實現,這樣就更加的保障職能變電站的穩定性得到保護。
3.2 集成化技術
集成化技術的主要特點就是把很多獨立存在的個體進行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進而通過一定的聯系來形成高效運行的整體。集成化技術主要表現依賴于單個的智能組件的構成上,具體來講,既能夠同時滿足控制、保護以及監測等多個職能,還能夠實現不同組件之間的組合方面,具體來講,比如聯用光電信號對于保護設備以及監控的合作更加的緊密,不僅僅能夠對成本實現一定的控制,還能夠更好的保障實際的運行過程中的質量。
3.3 數字化技術
數字化技術具體來講就是微電子技術以及現代化通信技術進行高效結合的產物,智能變電站實現自動化的控制的關鍵就是依靠與數字化技術實現的。具體來講,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指令數字化,然后通過一定的設備裝置來實現數字指令,最終實現在線的監控以及遠程的控制等功能,一方面大大的減小了人力資源的投入,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的保障設備科學化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實現了電力系統運行的高效性。
4 智能變電站對電力系統的影響
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起步是比較晚的,但是,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有了非常大的進步。由于智能變電站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所以在智能變電站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長期的努力以及堅持,它對智能電網以及電力系統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4.1 電子互感器的應用
電子互感器作為一種轉換電壓或者是電流的裝置,一般情況下是通過一定比例進行的,傳統的互感器就是電磁式的,基本組成部分是鐵芯和繞線,優點在于其穩定性非常好,但是劣勢在于其實際的容量是非常小的,已經逐漸的不能滿足電網實際運行過程中的現狀了。電磁式的互感器阻抗相對較小,一旦出現副邊短路,就會造成線圈的燒毀,最終造成電力輸送造成障礙。但是在智能變電站中已經棄用電磁式的互感器,已經投入使用的是電子互感器,電子互感器是非常大的一項創新。電子互感器的具體功能是通過傳感單元以及合并單元實現的,分別進行信號的發送收集以及合并處理,電子互感器能夠實現多個信號的同時處理,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飽和狀態,這樣才能夠保障實際信息處理的廣度以及精度。
4.2 智能組件的應用
智能變電站主要對于智能組件的實際使用是非常重視的,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不僅僅是對于新型智能設備進行引進,還對相對傳統的設備進行了革新,在此基礎上還融合了多種智能組件,進而實現設備的高效使用效率。具體來講,比如智能開關的革新,它具有了機械儲能、智能管控以及相位分閘等功能,還實現了對于事故問題的檢測以及診斷。職能組件主要是對于電力系統的智能性進行一定程度的提高,這樣就有效的減少了人工的作業時間。
4.3 光纖通信技術的應用
智能變電站設備已經在很大范圍內使用了光纖通信技術,使用此項技術不僅能夠大大減少變電站對于電纜的依托度,還有效的減少了變電站建設的成本,最終解決了電磁兼容的問題。尤其是在實際通信過程中使用 GOOSE 組網模式,最終能夠實現間隔閉鎖以及母線失靈保護的很多功能。
5 結語
綜上所述,智能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與繼電保護存在緊密聯系,特別是在信息化與網絡化背景下,智能變電站發展速度加快。在這種情況下,繼電保護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為此,作為電力專業技術工作人員,應深入研究繼電保護相關內容,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智能變電站運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程曉通,孫文文.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配置與定值整定[J].山東工業技術,2017(22):159.
[2]齊書鵬.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提高可靠性的措施[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19):237.
[3]劉川.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可靠性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7):25.
推薦閱讀:《大眾用電》(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湖南大學;湖南省電力行業協會主辦。是一本全國公開發行、深受廣大電氣工作者及供用電人員喜愛的刊物,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