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風電場巖土電阻率影響因素及數據測試分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電力時間:瀏覽:

土壤電阻率是單位長度土壤電阻的平均值,它是接地工程計算中的一個最為常用的參數,直接影響地網地面電位分布、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及其機電型號的選取。 土壤電阻率是決定接地體電阻的重要因素,為了合理設計接地裝置,工程中必須首先對土壤電阻率進行實測,以便用實測電阻率做接地電阻的計算參數。
一、影響土壤電阻率主要因素
1、土壤中導電離子的濃度和土壤中的含水量的影響
土壤電阻率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土壤中導電離子的濃度和土壤中的含水量,土壤中所含導電離子濃度越高,土壤的導電性就越好,土壤電阻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如沙河中,河底的土壤電阻率較大,就是因為河底由于流水的沖刷,導電離子濃度較小所致。土壤越濕,含水量越多,導電性能就越好,土壤電阻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這就是接地體的接地電阻隨土壤干濕變化的原因。
2、土質的影響
不同土質的土壤電阻率不同,甚至相差幾千到幾萬倍。不同土質在不同含水量時的土壤電阻率值也千差萬別,根據土質、土質含水量土壤電阻率可以大致歸納為:花崗巖、大理巖、灰巖等—碎石、砂礫石等—粘土、黃土、粉土等—含水沙土、粘土等。 
3、溫度的影響
溫度對土壤電阻率的影響也較大。一般來說,土壤電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下降。當溫度從0°C上升時,土壤電阻率僅平穩下降;當溫度下降時,土壤電阻率出現明顯的增大。
4、土壤的致密性的影響
土壤的致密與否對土壤電阻率也有一定的影響。試驗表明,當粘土的含水量為10%,溫度不變,單位壓力由1961Pa增大10倍到19610Pa時,土壤電阻率可下降到原來的65%。因此,為了減少接地電極的流散電阻,必須將接地體四周的回填土夯實,使接地極與土壤緊密接觸,從而達到減小土壤電阻率的效果。
5、季節因素的影響
季節的變化也將引起土壤電阻率的變化。季節不同,土壤的含水量和溫度也就不同,影響土壤電阻率最明顯的因素就是降雨和冰凍.在雨季,由于雨水的滲入,地表層土壤的電阻率降低,低于深層土壤;在冬季,由于土壤的冰凍作用,地表層土壤的電阻率升高,高于深層土壤。這樣,使土壤由原來的均勻結構變成了分層的不均勻結構,引起土壤電阻率的變化。多年凍土的土壤電阻率極高,可達沒有凍土時的幾十倍。在我國東北地區,冬季凍土的厚度可達1.6m。
二、測試方法與技術
1、風機點位(測試點)的確定
工作區內風機點位的確定是根據甲方提供風機及升壓站坐標逐個定位的。開工前先將(參與工作的)GPS根據已知風機點位和甲方提供的相應風機點位坐標進行GPS參數的調整,確保坐標準確后,方進行測試工作。
測試工作多使用手持麥哲倫探險家系列的GPS210型號的衛星定位儀進行測量,該型號的GPS正常接收信號時水平定位精度較高,可滿足一般性工程對精度的要求。
2、電阻率測試工作
巖土電阻率測試方法國內較多采用對稱四極電測深法(AMNB),并參照美國國家巖土試驗標準(ASTM-G657)溫納四極法。根據所提供的風機機位坐標及升壓站實際位置按工作要求在適當位置布設測試點。
外業測試儀器為目前國內較先進的重慶萬馬物探儀器公司生產的WDA-1、1A超級數字直流電法儀,測量電極MN選用直徑為4mm的紫銅棒,供電電極AB選用直徑為10mm的黃銅棒。若是冬季施工,在測量過程中可考慮將電極穿透凍層,盡量避免凍土層對測試工作的干擾,此外在觀測過程中對測得數據均進行2-3次觀測以確保觀測精度、對測點數據中出現的異常點,畸變點均進行多次重復觀測,確保數據采集的準確性。
三、地層電阻率數據分析
土壤電阻率的大小與巖土的礦物及化學成分、濕度、孔隙度、是否凍結等多種因素相關聯,地層巖土構成不同,土壤電阻率數值差別也很大,一般可概括分類如下:
  1. 粉土
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質量不超過總質量的50%,且塑性指數等于或小于10的土應定名為粉土。用手捻摸時的感覺:感覺有細顆粒存在或感覺粗糙,有輕微粘滯感或無粘滯感。粉土多以黃色、黃褐色、灰色、灰褐色為主,干強度低,韌性低,稍有光澤,搖震反應較為靈敏。其視電阻率一般均<300Ω·m,介于70~200Ω·m之間。
  1. 粉質粘土
依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粉質粘土是指塑性指數介于10~17之間的粘性土。其視電阻率一般均<150Ω·m,介于20~100Ω·m之間。
  1. 含碎石粘土
含碎石粘土多淺黃色、黃色、土黃色,可塑狀態,以粘土為主,其視電阻率在一般介于100—1000Ω·m之間。
  1. 含礫粘土
含礫粘土為殘坡積成因,多呈磚紅色、淺棕紅色,可塑狀態,以粘土為主,含有角礫及少量碎石,角礫及碎石主要成由玄武巖及凝灰巖組成。其視電阻率一般均<200Ω·m,介于50~150Ω·m之間。
  1. 含碎石粉土
含碎石粉土為殘坡積成因,多呈灰褐色、土黃色,由粉土含碎石及少量塊石組成。碎石主要由玄武巖及凝灰巖組成。其視電阻率一般介于150~600Ω·m之間。
  1. 花崗巖(150-450)
花崗巖是一種巖漿在地表以下凝卻形成的火成巖,主要成分是長石和石英。花崗巖不易風化, 硬度高、耐磨損,多為淺黃色或淺肉紅色。全風化花崗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60~200Ω·m;強風化花崗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240~600Ω·m;中風化花崗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1000~2000Ω·m;未風化(完整)花崗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103~105Ω·m。
  1. 角礫巖(凝灰巖、珍珠巖)
角礫巖和凝灰巖一樣,是一種碎屑巖,角礫巖由從母巖上破碎下來的,顆粒直徑大于2毫米的碎屑,經過搬運、沉積、壓實、膠結而形成的巖石;凝灰巖組成的火山碎屑物質有50%以上的顆粒直徑小于2毫米,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松多孔,粗糙,有層理,顏色多樣;珍珠巖是一種火山噴發的酸性熔巖,經急劇冷卻而成的玻璃質巖石。強風化角礫巖(凝灰巖、珍珠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30~150Ω·m之間;未風化角礫巖(凝灰巖、珍珠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102~104Ω·m之間。
  1. 流紋巖
流紋巖是一種火成巖,是火山的酸性噴出巖石,其化學成分與花崗巖相同,由于形成時冷卻速度較快使礦物來不及結晶,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9%,其斑晶主要為鉀長石和石英組成,晶體形狀為方形板狀,有玻璃光澤,但有解理。強風化流紋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220-860Ω·m之間;未風化流紋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102~104Ω·m之間。
  1. 煌斑巖
煌斑巖為細粒致密塊狀基性脈巖,為花崗巖之侵入巖脈,主要由綠簾石、綠泥石、方解石與斜長石組成,煌斑巖為一種淺成巖,通常顏色較深。全風化煌斑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120-360Ω·m之間;未風化煌斑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102~105Ω·m之間。
  1. 玄武巖                           
玄武巖體積密度為2.8~3.3g/cm3,致密者壓縮強度很大,可高達300MPa,有時更高,存在玻璃質及氣孔時則強度有所降低。玄武巖耐久性甚高,節理多,且節理面多成六邊形。強風化玄武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250~650Ω·m之間;未風化玄武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 103~105Ω·m之間。
  1. 千枚巖(大理巖)                           
千枚巖原巖為粘土巖、粉砂巖或中酸性凝灰巖,是低級區域變質作用的產物,因原巖類型不同,礦物組合也有所不同,從而形成不同類型的千枚巖;大理巖由碳酸鹽巖經區域變質作用或接觸變質作用形成,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閃石、透輝石、斜長石、石英、方鎂石等。強風化千枚巖(大理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220~560Ω·m之間;未風化千枚巖(大理巖)視電阻率一般介于 103~104Ω·m之間。
  1. 構造碎裂巖
構造碎裂巖屬于動力變質巖的一種,是指發生在強烈地殼錯動帶內,由機械作用占主導地位形成的變質巖。構造碎裂巖視電阻率一般<150Ω·m。
 
四、結束語
應當注意的是,巖土所處環境各有不同,對巖土的作用因素也千差萬別,同一種巖土體由于受濕度、風化、侵蝕的影響不同,電阻率的跨度范圍較大,因此在實際工程中,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鄭 翔 王書懷 《電廠選址與勘查問題研究》 [z].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巖建石等 《變電所巖土工程勘測技術規程》(DL/T5170-2002)[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3]肖柏勛等 《水利水電工程物探規程》(SL326-2005)[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4]張序孟等 《電力工程物探技術規程》(DL/T5159-2002)[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
[5] 王敏慧 《風電場工程數據檢測手段在工程應用中的重要意義》 [J]. 東南大學學報,2007,31(4):54-57.
[6] 李曉輝 王麗  《電阻率數據檢測現狀與發展》  建筑結構學報, 2002, 23(1):82-88
[7] 嚴少華 《巖土電阻率影響因素問題探討》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2007.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川市| 平阴县| 林周县| 门源| 寿光市| 丘北县| 西贡区| 木兰县| 兴城市| 太和县| 商水县| 日照市| 通榆县| 宕昌县| 黄梅县| 通榆县| 五指山市| 沈丘县| 台中县| 呼图壁县| 公主岭市| 东乡县| 开远市| 宁都县| 桦南县| 陇西县| 延寿县| 烟台市| 舟山市| 县级市| 水富县| 应城市| 房产| 岳阳市| 朝阳县| 张家川| 稻城县| 惠州市| 白山市| 丹江口市|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