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電絮凝法在污水處理的應用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電力時間:瀏覽:

  這篇電力技術論文發表了絮凝法在污水處理的應用,城市污水中的殘留污染會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所以探尋提高污水廠處理工藝可以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論文進行了實驗結果的分析。

電力技術論文發表

  關鍵詞:電力技術論文發表,電絮凝法,污水處理,實驗設計,結果分析

  引言

  城市污水經由污水處理廠傳統防污處理后,其污染程度可顯著下降,但其水體中殘留污染物仍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且隨著自然環境中水體自潔能力的逐步下降,污水廠排放出水中殘留污染物的累積必然會加大對環境水體的污染程度。此外,水資源短缺問題一直是制約國家社會發展的關鍵要點之一。有鑒于此,積極探尋高效的污水廠尾水處理工藝,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污水凈化效果,將尾水轉化為可利用水資源,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1方法選擇與設計

  現階段,針對污水尾水深度處理的常見工藝有混凝沉淀法、吸附法、過濾技術、膜分離技術及電化學技術等。眾多方法與工藝在時效、凈化效率及經濟性等方面均有著一定差異。本文針對電絮凝法的應用展開應用性實驗分析,其本質上屬于電化學處理工藝,通過實驗分析所得數據與經驗必將為其實際應用進行更加有效的指導[1]。

  1.1實驗用水

  選取污水處理廠氧化溝工藝二次沉淀池出水充當實驗用水。氧化溝工藝作為現階段國內各大城市污水處理廠廣泛應用的處理工藝,其出水為具備典型性的污水處理尾水,也具備一定的開發利用潛力,其水質指標如表1所示。表1中,COD為化學需氧量;ρTN為懸浮固體濃度;ρTP為總磷濃度;ρSS為懸浮物濃度。由表1分析可知,經氧化溝工藝處理的城市污水各項指標符合一級B排放標準,但仍無法達到回收用水的相關標準,需采取相應措施進一步降低污染物含量,以確保尾水處理后達到再回收利用水平。

  1.2實驗設計

  選用電絮凝裝置進行實驗,所用電源為穩定直流電源,電絮凝槽選用長寬150mm×100mm有機玻璃容器,容器放置于磁力攪拌裝置上,內部布設特質電極板一對充當電解正負極,尺寸為150mm×50mm×3mm,電極板浸水深度為100mm。采用上述裝置以此進行靜態實驗與動態實驗。靜態實驗:將采集尾水1000mm均勻混合后放入電絮凝槽,啟動直流電源,進行電絮凝實驗,實驗進行一定時間后停止通電,并靜置溶液30min后,取出上層清液測定其水質,并確定電絮凝工藝最優運行參數。動態實驗:設定合理流量向水樣連續泵入電絮凝槽,依照靜態實驗所得最優運行參數進行電絮凝實驗,并測定沉淀池水質,鑒定連續運行處理效果。

  1.3實驗分析方法

  利用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對處理后水樣COD(化學需氧量)值進行測定;利用鉬算銨分光光度法對水樣總磷值進行測定;利用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對水樣總氮值進行測定;利用重量法測定水樣SS值;利用稀釋倍數法測定水樣色度;利用PHS-3C型pH計測定水樣pH值[2]。

  2實驗結果分析

  2.1電極板距離對污染物影響性分析

  設置靜態實驗直流電源電流強度為0.1A,依次改變電極板間隔距離為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45mm、50mm,每組電解反應時間15min,實驗停止后依照設計取水樣對其進行分析,實驗所得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分析可知隨著電極板間距的增大,污水凈化效率逐漸下降,這是由于隨著電極板間隔的增大,電解時的氣浮效果降低,降低了陽極表明絮凝體生產效率所指。可看到,電極板間距變化對水樣中COD、TP、TN3個數值的影響效果大致相同,速率變化均介于20%左右。同時考慮電極板間隔過小,容易導致電場分布不均,誘發短路事故。所以,最佳電極板布設間隔為20mm,此時水樣中COD、TP、TN3個指標的去除率分別為60%、60%和40%,能保證出水達到再回收利用標準[3-4]。

  2.2電流密度對污染物影響性分析

  設定電絮凝時常為15min,電極板間隔20mm,依次調整電流密度為5A/m2、10A/m2、15A/m2、20A/m2、25A/m2、30A/m2、35A/m2、40A/m2開展電絮凝應用實驗,其結果匯總示意圖如圖2所示。由圖2分析,當電流密度小于20A/m2時,水樣中COD、TN、TP3個指標去除率伴隨電流密度增大而增大;當電流密度大于20A/m2時,污染物降低效率明顯下降,當大于20A/m2時,污染物去除效率基本趨于平緩,甚至出現降低現象。綜合考量去污效率與節能需求,尾水處理時最佳電流密度數值為25A/m2。

  2.3電絮凝時間對污染物影響性分析

  設定直流電源電流強度0.25A(電流密度25A/m2),電極板間隔20mm,依次調整電絮凝實驗時長為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其實驗數據匯總如圖3所示。由圖3分析可知,前20min,隨著時間的增加水樣中COD、TN、TP3個指標降低持續增加,電絮凝時長超過20min,水樣各指標降低速率逐漸降低,并基本趨于平穩,隨著時間的繼續增加,水樣凈化效果不再發生顯著提升。由此可知,電絮凝法凈化尾水的最佳反應時長為20min。

  2.4連續運行對污染物影響性分析

  依據上述三組靜態實驗數據,固定電極板間隔為20mm,直流電源0.25A(電流密度25A/m2),并調控流量確保電絮凝槽內水樣停留時間為20min,并開展電絮凝動態實驗,穩定運行一段時間后,對出水水質進行測定,其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污水廠尾水經電絮凝法處理后,內部殘余污染物大幅降低,各項指標均符合城鎮污水排放一級A標準,具備可回收利用價值,能用于道路清洗、消防、綠化等用途[5]。

  3結語

  面對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難題,如何進一步提升污水處理效果,實現對污水的再次循環利用,成為保證國家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備前提。電絮凝法作為尾水處理的一種有效工藝,實驗驗證其能實現對污水廠尾水中殘余污染物質的有效凈化。同時實驗結果顯示當電極板間距20mm、電流密度25A/m2、電絮凝時間20min時,可達最佳處理效果,這對其在污水處理廠中的實際應用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尾水處理的高效達成,實現污水再次循環利用目標。

  參考文獻:

  [1]郝小羅.城市規劃區污水處理廠設計及工藝優化[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2]孫磊.膜生物反應器及電絮凝—過濾技術在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9.

  [3]魯春艷,胡衛文,夏兵偉,等.水口山鉛冶煉污水處理工藝探索及優化[J].湖南有色金屬,2012(3):62-65.

  [4]周振,姚吉倫,龐治邦,等.電絮凝技術在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綜述[J].凈水技術,2015(5):9-15.

  [5]洪翩翩,普紅平,梁娟,等.電絮凝法深度除磷的試驗研究[J].工業水處理,2011(6):52-54.

  作者:李雯 單位:山西省煤炭規劃設計院

  推薦閱讀:電力建設是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電力建設》是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一些在校的博士或者碩士都有發表論文的要求,對于某些教師或者從事科研、事業單位的人來說,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是評職稱的硬性條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查詢期刊是不是核心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五河县| 肃北| 陆良县| 阿坝| 成武县| 蓬莱市| 诸暨市| 北京市| 策勒县| 晋州市| 扎兰屯市| 洛川县| 揭东县| 池州市| 灵石县| 大姚县| 富顺县| 古浪县| 闽清县| 榆树市| 武邑县| 荥阳市| 绩溪县| 兴海县| 湘潭市| 平和县| 师宗县| 玉林市| 长治县| 东光县| 攀枝花市| 漯河市| 霍林郭勒市| 湛江市| 临湘市| 陆河县| 峡江县| 仙居县| 湖南省|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