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提升發供電技術業務保障能力是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石,論文結合作者的工作經驗,提出了必須堅持“著眼現場,人之當頭”的工作宗旨,并闡述了自己單位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關鍵詞:技術業務;提升保障能力;做法想法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投入1.7萬億元的電網建設,要繼續增加清潔能源發電上網比重,降低煤電比例,山東電網預投入5000億構建“三縱三橫”的智能電網,兗礦集團公司轉方式調結構高效跨越發展,安全管理工作嚴抓嚴管的高壓態勢等等,對我們供電領域的科技保安,整體技術業務保障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們作為集團公司電網管理的發供電專業公司,我們的發供電設備能否安全可靠的掛網運行,直接影響著公司的二次創業和長遠發展,因此公司技術業務保障能力的整體提升迫在眉睫,任重道遠,旨在提升技術業務保障能力的研討,意義非凡,惠及長遠。下面我就談幾點個人的做法和想法:
一.技術業務工作應以“從現場發現問題,用于解決現場問題”為出發點
搞專業技術工作必須善于汲取一線員工的觀點和經驗,否則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譬如:我們近年來立項完成的兩個科技創新項目《煤礦塌陷區高壓線路綜合治理技術的研究應用》《礦區輸電線路防雷及耐雷技術研究》,完成應用的“滾輪式活動懸垂線夾”實用新型專利等等,均是根據羅北線、鐵南線(南焦線)同時遭雷擊的現場實際,發現了制約電網管理工作難題,然后以此為出發點提出的研究應用課題,務實有效,名副其實,不僅提高了現場管理水平,鍛煉了技術隊伍,該線路綜合治理技術被省科技廳鑒定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同時獲得了省部級的科技進步獎。
因此,技術工作定位于現場實用、易用和解決一線日常工作中的難題是技術工作的根本,并且要緊緊依靠電力一線員工,充分挖掘職工群眾的智慧和能力。我們兗礦電網安全工作連創歷史最好水平,與長期堅持一切以現場需求為主的原則密不可分。我們在制定電網技改、大修或維簡方案時,雖然是高尖端的新技術、新工藝,但如果是不通用、還可能給現場應用帶來麻煩、增加工作量、應用于我們礦區電網效果不顯著的堅決不選。
二、全員行動,重視發揮人在提升技術能力中的作用
俗話說“事在人為”,在提升技術業務保障能力上,人是決定性的力量,如何牽頭、引導調動好廣大一線員工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否則技術道路越走越窄。
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技術人員熱衷忙于事務,熱衷于“老婆孩子熱炕頭”,不愿加班加點,沒有制度約束,學習鉆研技術的主動性較差,一個工程技術人員多年寫不出一篇專業論文,進職稱還要靠別人發表論文附名字。另外,出于多種原因,目前,電氣維修人員之間的技術技能差異較大,處理突發問題和現場難題方面,能夠很有把握,獨當一面的少,從屬被動工作的人員多。例如我們的內線維修隊、甚至電氣試驗室等,班長車間副主任個人支撐一片,一旦不在現場或退休,整個班組或車間的技術水平和事故處理能力會出現明顯落差。好在近期的技能比武、技術技能人才政策激勵機制為解決這些問題,倡導技術人才建設工作起到了推進作用,但是我認為基層領導的現場培養更為重要,技術人員要求很低,比如在他有進步或出色完成一項任務后,領導的一句口頭認同或表揚,給他提供一件好的工器具等等均可激發干勁,促進創新,換來個好點子。
提供業務技術交流機會,專業培訓、技術比武都是好方式,開展現場專題交流也不乏一個好辦法。例如在電網異常處理、日常設備消缺檢修、安全問題整改等工作完成后,由現場分管領導或技術人員立即進行就事論事的點評回顧。形式多樣,可以在現場,也可以在回程的車上,鼓勵大家發言,好的方面及時肯定和表揚,回頭有技術人員或班組長形成簡短的書面資料保管傳閱,甚至可以建立“即時獎勵機制”,有利于集思廣益,共同提高,更有利于獲得第一手技術業務資料。這種現場交流效果好壞,關鍵在及時性,在于引導水平,在于場合的非正式性,一旦到會議室,正襟危坐,好多真實的想法也不一定聽到,有些羞于表達的員工就不愿講話了,同時他自己也失去了鍛煉機會。
技術業務人員將這些資料善于匯總分類分析,便可發現新的問題、潛在隱患、甚至需要立項科研的課題,達到了立項、寫論文題材的現場性、實用性,同時技術管理人員下現場的真正目的也達到了。
三、技術業務工作一定要遵標準、守規范
縱覽電力行業,全球看來,除軍事技術,在規范、標準建設方面,應該屬最全最細的行業了。作為領導和技術人員,吃不透標準、掌握不準規范,技術工作的拍腦袋、想當然做法實在是害人又害己。在現場亂說,肯定會誤導職工,害了別人;現場你說錯了,人家當面駁你,你下不來臺,以后發現你錯了,你會在他心里貶值,害了自己。例子,開關柜、配電箱活動門必須重復接地的標準問題,曾親歷多數領導在現場不負責任的亂說,甚至胡說。
另外,技術工作還是一個良心活。提倡技術業務人員道德建設,建立反思自問制度,剽竊“附名”之風盛行的時候,請自問:我在這個崗上所作所為有多少是為自己,多少是為集體,這個時間段我為單位做的貢獻有多少,是否對的起單位給我的報酬,有多少是虛的,多少是純為名和利的,多少實的,我為企業生產、發展做了哪幾件實事?有沒有,可以曬一曬,自己清楚,身邊的人清楚,單位也清楚,我應該怎樣做?
四、技術業務保障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先進可靠的設備設施
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技術業務保障能力的提升還在于改造更新設備實施,在于裝備的現代化,但不一定是全部更換,尤其是為了形象甚至他個人目的進行的更換,必須科學決策和監督。
結束語,提升發供電技術業務保障能力,必須來點實的,必須著眼現場,緊緊依靠一線職工,否則,發動機不會好好的運轉,電網事故不會真正避免,電力技術和管理人員也不會發展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