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域概況
1.1地理位置及河流水系
將樂縣位于福建省西北山區,地處武夷山脈東南面,介于東徑117°06′至117°40′,北緯26°26′至27°04′之間。東臨順昌縣,西接泰寧縣,南連明溪,北抵邵武市,東南與沙縣毗鄰。東西寬約60公里,南北長約80公里,全縣流域面積2246km
2。
境內山巒起伏,溪流縱橫,河網密布,具有樹叉狀的水系分布特點,河道坡降大,切割深,河床狹窄,河水暴漲暴落,具有山溪性水性特點,河流均匯入金溪。全縣境內有大小河流47條,金溪為縣內主干流,匯入金溪的各級支流流域面積大于10 km
2的支流有23條,其中大于50 km
2的有9條、370平方公里以上2條。
金溪是縣內最大河流,屬閩江支流富屯溪支流,由西向東橫貫全境,把將樂縣分成南北兩部分,把流域分成南北兩部份。該溪發源于建寧、泰寧兩縣山區,由寧的大溪、建寧的濉溪匯合而成,經池潭在萬全鄉附近流入本縣,在高唐鎮黃坑口附近流入順昌并在順昌境內匯入富屯溪。上接泰寧縣池潭水庫、下出金溪流域高唐黃坑口入富屯溪。在本縣境內河長約93公里,境內流域面積2246km
2,在本縣城關溪口以上流域面積5858km
2,多年平均流量為189m
3/s,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59 .54m
3億。自從1980年金溪上游池潭電站建成發電后,河水流量均受池潭水庫調節下泄量的控制。
1.2氣象水文
將樂縣氣候條件優越,屬于中亞熱帶海洋與大陸性互相影響的季風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由于將樂縣多為高山峻嶺所環抱,境內山巒橫布,溝壑縱橫,構成了山地多平原少的地貌特征,這種錯綜復雜的地形對氣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年平均氣溫和極端最低氣溫高山比平原低6~7度,根據城關氣象站1960年~2009年觀測資料,將樂縣多年平均氣溫為18.7度,極端最高氣溫41.7度,極端最低氣溫-6.9度,多年平均日照小時數為1730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273天,多年平均風速1.2m/s,最大風速12m/s,極大風速30m/s。總之,將樂縣具有溫度適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大氣降水是水資源的主要來源。
將樂縣設有城關、萬安、大源、高唐、白蓮、黃潭6個常年雨量站及小王、蘆前水庫一些觀測哨,溪口一個水文觀測站,我們選用了城關等6個常年雨量站作為將樂縣水資源調查評價的基本站。這些基本雨量站觀測質量較好,都具有四十幾年的連續實測系列,并對選用的基本站的降雨資料進行了必要的統計分析,流域內年降雨由東向西增大,東部的高唐鎮、漠源鄉年降雨量約1640mm,而西部的白蓮、黃潭、余坊年均降雨量約1744mm,其中白蓮最高為1774mm。其余光明鄉、古鏞鎮、萬安鎮則居于二者之間,約為1738mm。
1.3徑流
1.3.1徑流計算
流域內只有將樂溪口水文站(F=5858 km
2),與其他小流域面積相差過大,且在1980年后受池潭水庫的調節,徑流資料無法直接移用。經分析決定采用徑流系數法推求各設計流域的地表水資源,并以下三種方法推求的多年平均徑流系數,合理取用:
1、查福建省水文圖集,將樂縣各流域的多年平均徑流系數為0.53。
2、根據將樂縣氣象部門提供的陸面蒸發量773.1mm,據此推算各流域的徑流系數0.528—0.56間。
3、將樂縣溪口水文站徑流系數0.557。
根據以上幾種方法經分析決定采用第二種方法并結合地形,地貌、植被決定流域內的:
⑴常溪、將溪、池湖溪、常源溪、吳村溪、開善溪流域,徑流系數采用0.56。
⑵龍池溪、安福口溪、大渠溪、馬嘶溪、大南坑溪流域,徑流系數采用0.54。
⑶漠村溪、賴溪、鄧坊溪、會石溪、樓杉溪、泰村溪流域,徑流系數采用0.53。
1.3.2代表年選擇及典型年分配
由于無小流域水文測站,故選用同為閩江水系,地形地貌、降雨成因基本相同的鄰近沙溪河流域的永安新橋水文站(F=49.3 km
2)、陳大水文站(F=137 km
2)、沙縣羅布水文站(F=303 km
2)作為將樂縣各小流域徑流分配的參證站。
1.4 地表水資源總量
天然地表水資源量是由地表徑流量及地下水補給量組成的河川徑流量,流域內地表水資源總量由境內地表水和入境地表水兩部分組成。經分析境內主要流域地表水資源總量如下表:
主要流域水資源總量統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