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森林資源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下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加強防火管理勢在必行。基于此,主要對森林資源保護及防火管理問題進行探討,在明確資源保護及防火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分別論述森林資源保護與防火管理的舉措,以兩者的融合指導森林建設與管理,提升我國林場建設及管理水平,既建構綠色森林屏障,也推動林業產業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 林業資源;防火;森林保護;制度建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森林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人們也逐漸認識到林業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性,對應的林業資源保護意識逐漸強化。通過加強防火管理來指導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實現現有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更好地維護生態平衡。但是,在實際的林業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應對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應結合林業資源保護現狀,進一步明確林業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應對的重要舉措,落實好林場建設、森林資源保護工作。
1 我國林業資源保護與防火管理現狀
我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植物遺傳資源尤為豐富。據統計,高等植物逾27 000種,而木本植物的種類有7 000余種,但植被覆蓋率低,最低只有7%,主要原因是亂砍濫伐導致生態失衡,引發生態危機,生物多樣性驟減。
而防火方面也承載著較大壓力。在過去20多年里,全球森林資源持續銳減,我國森林資源縮減速度逐年提升,森林吸收溫室氣體能力下降40%。面對森林保護的現實壓力,基層森林防火行動開展不夠理想,因森林火災引發的生態環境破壞、自然景觀破壞、野生動植物消亡令人心痛,且危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干擾社會穩定,阻礙經濟建設。目前,引發森林火災的主因分人為火和天然火,其中以人為火為主,占總火源的98%左右。這也意味著現階段森林防火管理工作還有較大的提升改進空間,森林防火具有現實緊迫性。
正因為如此,在黨的十八大上,習近平同志進一步強調了生態建設的必要性,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森林系統作為生態環境的重要構成,必須科學部署,重點關注與支持”。我國相繼推出了天然林保護計劃、重點防護林建設計劃、荒漠化防治計劃、退耕還林還草計劃、加強火災防范與應對等,以最大限度實現森林資源的保護,切實提高森林質量,豐富森林物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 森林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管理的意義
2.1 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森林不僅能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護生態平衡,還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林業資源作為木材來源的基礎,其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關系到生產活動的開展。林業部門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管理,不僅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還能減少人為或自然因素帶來的火災隱患。
2.2 有利于減少損失
火災是公認的林業資源的頭號威脅,森林火災引發的系列生態危機不容小覷,森林資源被破壞導致生態失衡,繼而會引發動植物的生存危機。且一旦發生火災,導致森林資源被破壞,就會大大降低森林的生態效益,加劇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暖等,產生一系列無法規避的自然災害,導致更大的損失。因此,必須重視森林防火管理,落實好森林保護宣傳,健全森林防火管理體系。加強森林防火管理,不僅能夠推動林業的長遠發展,還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3 保護森林資源的有效舉措
3.1 積極借鑒,創新理念
林業資源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一旦遭到破壞,短時間內難以恢復,不僅會破壞生態環境,影響森林資源的生物多樣性,還會造成水土流失、極端天氣頻發等自然災害。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1)結合森林資源保護的實際情況明確當前森林資源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梳理問題明確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大方向。2)引導人們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認識到森林保護人人有責,積極參與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最終形成完善的責任體系。3)積極借鑒先進的管理模式,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森林資源保護成為社會的共識。4)放棄傳統粗放的林業資源維護模式,通過創新林業資源保護方法提升森林資源保護的實效,進一步提升森林資源管理水平。5)優化林業資源經營模式,加大森林資源管理力度,重視林場的日常巡查,嚴厲打擊森林資源破壞行為。
3.2 創新技術,優化隊伍
森林資源保護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綜合性的管理過程,且是長期性的工作,對林業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知識的儲備程度和操作的專業度方面。要想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林業人員必須儲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例如,針對病蟲害防治,只有擁有豐富的經驗,才能及時查明病蟲害類型,對癥下藥,找到根治某種森林病蟲害的有效方法,以提升森林病蟲害防治效果[1]。林業工作人員也應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作,積極了解林業資源保護的政策、理念、新模式,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積極改變粗放的管理模式,嘗試高效的運作方式,通過發揮自身能動性去引導其他部門乃至社會關注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針對傳統林業資源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應引入現代化設備推動林業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如可以在森林中安裝先進的監控設備,實時監控森林資源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隱患及時發出警告信息。此外,為及時找到森林資源中存在的隱患,可以借助無人機進行林區的日常巡查與管理。
3.3 改善環境,調整結構
林業工作人員在森林資源保護中也應注重為植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林木快速生長,不斷提升森林資源儲量,擴大林場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林木生長中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明顯,特別是水資源和土壤要素。在造林前,應加強地質勘查、氣候調研,了解當地的氣候特征,若出現土壤條件不符合林木生長要求的情況,在無法改變林木品種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改良土質,為苗木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2]。除了要為植物打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外,也應不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讓造林與林業生產相結合,實現林業產業的均衡發展。考慮到部分林場受地域所限,林業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的實際情況,可以推廣林業替代品,降低人們對林業的依賴度,通過探索經濟發展的新途徑去保護現有的森林資源,防止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此外,應根據當地林業的實際情況,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積極走綠色發展道路,不斷提升林業產品的附加值。
推薦閱讀:森林管理類論文新發表的文章